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清洁能源发达国家对能源——电、天然气以及一切现代文明使用的矿物燃料——的需要是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这种污染正在使人类居住的这颗星球变暖。由于燃烧矿物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负有60%的责任。其它的重要温室气体有CFC_s、甲烷、靠近地球表面的臭氧与一氧化二氮。但在能源生产领域里有些最有激励性的新技术已经显露出来。70年代的石油冲击激发了人们去积  相似文献   

2.
<正> 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人类开发利用得最广的一次能源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在转换成能量被人类利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副产物,污染着环境。据报道,世界上每年由于一次能源转换而排入环境的毒物就有:二氧化硫10900万吨、粉尘4800万  相似文献   

3.
全球生物能源发展及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能源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从广泛的定义来看,沼气、农作物秸秆能源、用作能源的树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都属于生物能源的范畴。生物能 源是目前除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类型,约占全球能源总需求的15%。而近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生物能源主要是指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由于其发展迅速,并且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后面所讨论的生物能源主要指这两种生物液体能源。  相似文献   

4.
<正> 一、煤的流化燃烧的提出与进展在近期只靠原子能来代替供应日趋紧张的石油是不可能的,而重新恢复和充分利用煤炭则是适宜和现实的。煤炭是化石燃料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因此开发煤的有效利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煤的流化燃烧技术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并成为国际性的重要开发课题。流化床燃烧法,首先是由英国提出来的,目前在开展研究方面仍处于领先的地位。日本在降低NOx 的研究方面进展最为迅速。  相似文献   

5.
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发现,因地球海洋吸收引起温室效应的CO_2达不到人们先前认为的那么多。在把CO_2从大气中吸出来的各种“渗透坑”中,一般认为海洋起的作用最大。科学家们估计海洋大致吸收了40%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_2。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当前天然气产量、分配和消费量的分析,对比了国内外工业和民用天然气消费结构的差异度,数据和实证分析表明,工业领域更适合以煤炭为能源,民用领域更适合以天然气为能源,得出不同重点领域优化当前能源结构的建议。最终提出:一是根据资源禀赋完全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是不可能的,煤炭和天然气将长期存在是基本事实;二是城镇燃气和交通运输领域天然气和石油合理优化;三是工业发电和工业燃料领域以煤炭为主导能源,提倡煤炭的清洁化改造。  相似文献   

7.
前言 煤是美国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占美国已探明能源贮量的75%以上。美国每年约开采十亿吨煤,85%左右用于发电,占总发电量的55%。而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天然气和石油的发电量分别占10%和5%。在非化石燃料中,核电占20%,水力发电约占10%,地热和其它能源的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不足1%。 然而,煤炭无一不含有大量的S、N和矿物质,在燃烧中生成SO_2、NO_x和粉尘。与天然气和石油相比,煤的能量更多地来  相似文献   

8.
根据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CO2排放量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用按比例叠加的方法逐年计算1860~1996年CO2化石燃料源的d13CO2(PDB),用简单全球碳循环模式研究该变化对大气d13CO2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CMDL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源的d13CO2在140年内下降了4.5‰,在碳循环模式中考虑这种动态变化之后,大气d13CO2的模拟结果与同期实测值的相关程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CO2排放量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用按比例叠加的方法逐年计算1860~1996年CO2化石燃料源的d13CO2(PDB),用简单全球碳循环模式研究该变化对大气d13CO2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CMDL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源的d13CO2在140年内下降了4.5,在碳循环模式中考虑这种动态变化之后,大气d13CO2的模拟结果与同期实测值的相关程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科学》2001,21(6):490-492
根据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CO2排放量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用按比例叠加的方法逐年计算1860~1996年CO2化石燃料源的d13CO2(PDB),用简单全球碳循环模式研究该变化对大气d13CO2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CMDL近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化石燃料源的d13CO2在140年内下降了4.5‰,在碳循环模式中考虑这种动态变化之后,大气d13CO2的模拟结果与同期实测值的相关程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全球环境的变化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的问题目前人类环境面临的众多问题中,最为重大的是由于人们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造成的全球变暖及其带来的温室效应。基本原因很简单,即人类必须依靠能源而生存,其中约在80%来自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但随之而...  相似文献   

12.
<正>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了近20倍,迄今为止世界能耗的85%都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传统发展模式对化石燃料的高依存度,一方面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失衡;另一方面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也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已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中国核与辐射安全发展现状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核电发展经历了40多年的发风风雨雨,始终秉承  相似文献   

13.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人类生活、生产都要消耗大量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人类无法生存。迄今为止,人类所使用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大部分都是从地下采挖得来。但上述能源储量有限,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从现在开始,地球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只够30年的开采,煤也只能使用200年。此外,常规能源均为化石燃料,使用中必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如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全球温室效应带来的种种自然灾害,大气的严重污染,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都为人类敲响了警钟。还世界以蓝天碧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三大化石燃料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球地壳运动及地球表层温度稳定演化的影响,发现煤炭、石油、天然气因其丰富的储量、可观的地壳份量、广泛分布于陆地陆架地壳,以及与其周围柔性岩层构造和水资源共同对地壳自然微胀缩波动之"潮汐"运动和地球天体平衡稳定运转的调节润滑作用,成为维持地球表层温度稳定演化的重要作用因素。进一步通过分析20世纪初以来地球变热温度历史变化、1890年以来三大化石燃料开采量及累积量历史变化,进行了地球变热温度变化与化石燃料开采量及累积量增加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并探讨了化石燃料开采引起地球表层变热机制,得出结论:地球变热温度100多年历史变化与三大化石燃料的开采及历史积累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人类长期开采三大化石燃料是引起地球表层变热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煤炭是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新型煤化工产业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煤化工产业耗水和排水量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限制了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零排放"方案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绪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煤炭是中国的主要化石能源,这种能源结构决定了新型煤化工产业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5,(8)
<正>在我国,天然气气价是跟石油价挂钩的,但在国际上这两者之间的价格目前并不挂钩。煤和天然气的开采量、消费量都不在一个量级水平,煤多气少,我国长期用煤的能源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记者:天然气与传统能源相比优势在哪里?阎常峰: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天然气是能源里非常好用的  相似文献   

1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I0012-I0012
对于太阳能来说.实现“超临界”蒸汽是一重大突破.意味着将来可以驱动世界上最先进的发电厂,而目前的电厂多依靠煤炭或天然气发电。目前澳大利亚电力大约90%使用化石燃料产生,当地一组织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使水加压.“超临界”太阳能蒸汽每单位面积达到23.5兆帕压力.温度高达570摄氏度。这项重大技术成就使太阳热能驱动电厂的成本竞争力可与化石燃料相抗衡.同时表明未来的发电厂利用自由的、零排放的太阳能资源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05,(2):61-61
发展核能是可持续发展客观选择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能源种类的优选和比较,要考虑资源贮备,环境保护、经济性、安全可靠等。就资源而言,化石燃料资源有限。1997年全世界煤储量为10316亿吨,石油储量为1409亿吨,天然气为144亿吨。按1997年的开采量计,煤还可以用200年,石油可用40年,天然气则为60年而核能的资源可以认为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钱杰  俞立中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836-839
采用ORNL提出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氯化碳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上海市1994~2005年二氯化碳的排放量。得出上海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氯化碳将由1994年的3299.7万t增加到2005年的4493.44万t。同时得出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氯化碳比重将分别由1994年的84.03%下降到2005年的72.04%,1994年的15.97%上升到2005年的18.35%、2000年的0.38%上升到2005年的4.1%。  相似文献   

20.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也是主要的污染源。煤炭燃料利用的不洁净使得其能源主导地位受到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越来越大的挑战。寻求合理、高效、洁净的煤炭非燃料利用新途径应当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分析了煤炭燃料利用存在问题和前景的基础上,强调煤炭非燃料利用应当成为洁净煤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并指出煤炭非燃料利用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