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通常表现在多个方面,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估自然灾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灾情因素,最终才能得到灾害的总体评估结果。综合灾情指数(SDI)是对一系列灾情评价因子进行归一化、加权求和,这样得到的定量化的灾害评估指数,能够综合反映灾情信息。阐述了具有通用性的综合灾情指数,并设计开发了综合灾情指数工具,该工具包括评价因子、设置权重、规范化灾情指数和综合灾情指数4个模块。以汶川地震为例,利用综合灾情指数工具,对地震重灾区的灾害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分析评估结果,综合灾情指数的分布真实地反映了受灾的严重程度,显示出该工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重大暴雨过程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东北地区1961~2000年的明显暴雨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反映明显暴雨过程程度的3项单项指标及综合评估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明显暴雨过程的评估等级进行了划分;利用综合评估指数序列的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对综合评估指数进行了正态性检验,由于经过变换的综合评估指数符合正态分布,从而给出了其异常气候重现期评估指标.此外,利用明显暴雨过程的评估等级指标以及异常气候重现期评估指标对2001~2002年的明显暴雨过程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可行,可以满足快速、及时评估等气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以陕西省1960~1990年10个代表气象台(站)的降水距平率和分布面积为指标将旱涝程度划分为5级,然后分析了各级旱涝程度下的暴雨、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度及相应的农田成灾、倒塌房屋、死亡人口、减产粮食等损失,从而建立起了自然因子-灾害-损失之间的平均定量关系,为进行自然灾害评估奠定了基础,最后对研究期间做了检验和预测试验。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于庆东  沈荣芳 《灾害学》1997,12(3):12-17
根据对自然灾害灾情的调研,提出了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的指标体系和单指标分级标准,然后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建立了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在评估1993年中国沿海地区台风、暴雨灾害灾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农业水分供应脆弱性分析及定量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积分湿度指数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水分供应脆弱性分析模型,并以山东省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春、夏、秋季还是年平均的积分湿度指数值,均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的趋势,说明自然降水对农业需水的满足程度沿该方向递减。对山东省而言,农业用水的满足程度在季节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夏季降水在农业满足程度方面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差。由于气候因子的年变异较大,积分湿度指数的年变异亦大;根据作物产量的形成为一动态过程,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对其最终产量有一定的贡献,利用积分回归模式对作物全生育期中每一旬降水因子与产量的定量关系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内每旬降水对最终产量的贡献系数。根据每旬降水对产量的贡献系数和作物受旱指标,建立了作物旱灾损失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建筑综合防灾能力评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重点研究对象,建筑的综合防灾能力直接影响着人、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和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提出建立包括结构、设施和人员三个主要方面的建筑综合防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克服了以往单灾种评估的片面性和重复性,同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解决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及评价指标难以直接量化的问题。该项评估研究成果有助于业主和社会政府管理者全面掌握建筑的使用情况,并进行针对性防灾措施的制定和管理,同时为建筑的维修、改造和加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表示信息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定性、定量转换的云模型引入灰色白化权函数的表达,对传统白化权函数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灰色云模型的白化权函数,用灰云聚类模型对洪水灾害损失进行等级评估,以弥补常用方法的不足。最后选取1989-1990年间我国部分省市发生的45个洪水灾害的灾情案例作为评估实例,选取房屋倒塌数量、受灾面积、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4个评估指标,对所有样本进行灰云聚类,得到了灾情评估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灾害损失评估的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灾害损失评估的新途径进行了探索,根据模糊数学的理论,将区间数概念用于解决模糊综合评价对象某些属性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它在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实例表明由该法求得的评判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9.
降维方法在广西前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何慧  金龙  覃志年 《灾害学》2004,19(4):7-12
对广西88个站前汛期(4~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作自然正交展开(EOF分解),选取累积方差贡献接近70%的前5个主成分为预报量.从前期大气环流场和海温场中分别查找预报因子,进一步对初选预报因子作降维处理,分别选取其中与5个预报分量相关程度高的主成分建立5个预报方程.经独立样本预报试验证明,该方法对广西前汛期降水趋势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雷电灾害灾情综合评估模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郭虎  熊亚军  扈海波 《灾害学》2008,23(1):14-17
在灾情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市雷电灾害的灾情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体系内的各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给出灾情评估指标的量纲换算表,进而确定了北京市雷电灾害的灾情综合评估模式,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等级划分。通过实例评估发现,此综合评估模式简单易于操作,且评估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市雷电灾害的综合损失。  相似文献   

11.
沈小七  刘东旺 《灾害学》2001,16(4):18-21
本文应用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方法,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在华东地区进行了分区实际预报效能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华东地区有5个区域通过R值检验,效果较好,有4个区域未能通过R值检验;并对通过检验的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沈小七  刘东旺 《灾害学》2001,16(4):18-21
本文应用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方法,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在华东地区进行了分区实际预报效能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华东地区有5个区域通过R值检验,效果较好,有4个区域未能通过R值检验;并对通过检验的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崔慧慧  李荣  郜彦娜  李娜  王森彪 《灾害学》2023,(2):114-120+149
基于常规探测资料、区域气象站资料、郑州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数据等对“7·20”郑州特大暴雨降水细节演变、成灾过程和中尺度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特大暴雨环流背景罕见,海上远距离台风起到了“水汽转运站”的作用;降水时空分布的复杂性致使西部山区和郑州主城区成灾原因不同;关键环境参数对比分析表明,极端强降水对CAPE值要求不高,高的暖云层厚度和近地面大的露点等指标利于高降水效率的产生,中等强度以上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高度组织化;西部山区强降水主要由中尺度孤立对流单体频繁影响所致,列车效应显著;郑州主城区强降水是由高降水效率的对流系统长时间维持造成的,降水粒子尺度大,数密度高,KDP值增大与雨强的突增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灾害链及其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灾害的发生发展呈现链式有序的传承效应(灾害链),为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集多种换乘方式于一体,一旦发生灾害,势必造成连锁反应,造成巨大损失,必须对其进行防灾治灾研究.应用灾害链思想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思路,提出了灾害链定量分析方法并对虹桥枢纽灾害等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上海暴雨涝害和叶菜损失综合评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上海夏秋制约蔬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雨涝及影响机制入手,通过对叶菜不同生长期及淹水时间处理的正交逆态试验,建立叶菜淹水损失模型;在菜区主要土壤人工模拟暴雨渗流试验基础上,应用旱地水量平衡原理,通过菜区各地入渗、径流及排涝能力的分析计算,进行淹水程度估算;根据气象条件对叶菜生长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建立叶龄估算式。最后,通过对空间点赋值及数据属性的识别和综合运算,生成雨涝淹水程度及叶菜损失等级统计表和分布图。经1997年7月10~11日暴雨的模拟验证,取得较好效果。该定量评估方法,为暴雨后快速、直观、客观地提供上海菜区淹水状况分布与叶菜损失率等灾情信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及中国综合公共安全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政府将公共安全事件分为4大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众卫生和社会安全。中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在中央一级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针对上述4类公共安全问题相应组建的以管理自然灾害为主的国家减灾委员会;以管理事故灾难为主的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以管理公共卫生为主的中国爱卫会和以管理社会治安为主的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地方政府一级,一般与中央有关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机构相对应,也相应组建了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和上述4类的公共安全管理的委员会。此外,国家出台了各类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并针对一些主要的公共安全因素,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决定。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公共安全的管理体制是“以中央为主,中央与地方政府相互配合”。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灾前、灾中与灾后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至今还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就某一种公共安全因素承担全部的备灾、应急与恢复和重建任务。国家的公共安全管理战略一直是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003年SARS事件后,各级政府重视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文章提出了区域综合公共安全管理模式,即灾区政府、企业、社区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减灾全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模式的指导下,针对中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中国各级政府综合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一是加大公共安全信息的及时公开力度,建立国家和地方公共安全信息共享体系;二是建立公共安全管理的纵向、横向与综合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各级政府的综合公共安全管理能力;三是从源头上降低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建立发展规划的“风险”评价制度;四是鼓励非政府组织在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建立社区综合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五是大力提高减灾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建设区域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王婷  吴绍洪  高江波  韦炳干 《灾害学》2022,(4):193-200+210
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构建防灾能力、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一体化的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苍南县各乡镇台风-洪涝-地质灾害减灾能力可应对台风等级为10~12级,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评估结果较为准确地识别各乡镇减灾能力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其减灾能力差异主要受房屋抗风能力、房屋参保、工程设施抗洪能力等因素影响。区域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应基于减灾资源、灾害危险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小学砌体结构教学楼的受力特点,提出横墙和开洞纵墙的等代框架模型,分析了模型的抗弯、抗剪和轴向刚度计算方法;结合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标准,将砌体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正常使用、中等破坏和生命安全三个阶段,并通过对大量砌体墙片试验数据的统计,得出其各性能水平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最后利用所提模型对一砌体结构教学楼进行Pushover分析,将其实际层间位移与所提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平下均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台风灾情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台风灾害案例历史案例分析、综合模糊数学和灰色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估模型;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将台风灾情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再设定一极重灾为参考序列。根据台风各评估指标与参考序列的距离,计算出关联系数;将关联系数加权平均和定义为灾度,根据灾度值评定台风的灾级。并以广东省台风灾情为例,验证了此模型。  相似文献   

20.
环境减灾A、B星是我国首次发射的专门用于灾害监测与评估业务的两颗光学小卫星。作为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组成,A、B星的发射标志着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组网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我国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有了稳定数据源。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分别搭载了多光谱成像仪、红外相机和超广谱成像仪,最大观测幅宽达到700 km,最快重返周期小于48 h。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具备宽视场覆盖、高重访频率、多谱段观测的特点,因此星座卫星多传感器的综合应用适合雪灾、洪涝灾害等大范围灾害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在介绍环境减灾A、B星有关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减灾A、B星数据在2008年10月26日至28日西藏雪灾中的应用情况,对卫星数据在雪灾监测与评估业务中的应用能力和技术路线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建立了环境减灾A、B星在雪灾范围评估、风险预警与灾情评估的技术路线,以期为开展雪灾监测评估应用、尽快发挥减灾应用效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