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高污染车辆的筛选准确率,对城市汽车排气污染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量的实车试验基础上,获得了各类车辆的排污特征,并分析双怠速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检测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监管中的效率,结果表明:在机动车污染严重的地区应推广使用机动车排气工况法测试。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止日益严重的机动车尾气对上海市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29-1998)于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第一类车(即最大总质量小于2.5t,且座位数不超过6座的载客车辆)必须达到相当于欧洲Ⅰ号的排放标准。截止统计到7月13日,市环保局公布了4批车型目录,共有122个车型符  相似文献   

3.
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新生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之际,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于1999年7月24日在上海联合主办了“上海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 在本次研讨会期间,来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及德国奥迪汽车公司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就汽车环保问题,特别是在用车辆的污染控制,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介绍。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的张全先生介绍了上海市的汽车排放污染状况;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Engelstaedter先生介绍了汽车排放控制技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Tangemann先  相似文献   

4.
骆雨 《陕西环境》1996,3(3):35-37
本文分析了汽车发动机产生有害气体的原因,着重阐述了降低汽车排气污染的一些对策;指出减少汽车排污、保护环境是每一位汽车研制者和使用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机动车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金平 《福建环境》2001,18(2):35-37
通过对福州市城区道路的车流量及车辆构成状况的调查,估算城市中心区域机动车排气CO、THC和NO2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不同车型的机动车排气污染和贡献率,提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日前,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接研究并编制的《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及规划纲要》通过评审。来自上海市计委、科委、公用局、环保局、交管办、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质监局、法制办和发展中心等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25名专家参加了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规划内容客观反映了上海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及趋势。针对该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总量控制和全过程控制的基本原则。根据机动车污染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2015年遂宁市各类型车辆数据及其年均行驶里程;借鉴国内典型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因子,结合遂宁市机动车排放实际情况并加以修正,得到了遂宁市各类型车辆排污因子;运用公式计算出了各类型车辆NO_X排放量及分担率;分析各类型车辆NO_X分担率,结果表明遂宁市应重点抓好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轻型柴油车、公交车这四类车型的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大量现场监测和调查资料为基础,反映了南京市交通、道路和汽车排气污染状况、并研究了南京主要路口汽车排气污染与交通状况的关系,论述了车流量、道路状况、机动车的类型和车况对汽车排气污染的影响。选择CO为总量控制的主要指标,对汽车排气污染严重的地区(街道)实施汽车排气污的总量控制,并论述了如何制定汽车排气总量削减的计划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比功率在高排污车辆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是I/M制度的有益补充.以2004年广州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实验为基础,对实验数据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占全体车辆10%的高排污车辆所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分别占当日该污染物总量的36.81%,41.80%和48.52%,证明了高排污车辆是造成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进一步引入机动车比功率概念研究了机动车比功率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对15次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测量中,CO、HC和NOx的排放与机动车比功率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布规律还表明,在遥感监测中,在机动车比功率区间高值部分,机动车的CO或者HC的高排放为瞬间高排放,此时,不能将其判别为高排污车辆.将此结论用于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排污车辆鉴别模型中,使高排污车辆的正确判断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近期透露,北京和深圳两地计划征收汽车排污费。 汽车排污费该不该征?从理论和实际来看,应征。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污国家,污染是我们挥之不去的噩梦,而在各种污染中,汽车的尾气污染又十分严重。尽管如此,若匆忙开征,不做各种准备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汽车,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大量普及,世界各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乡载重汽车、小汽车、越野车逐渐增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污染和危害。 本文对汽车的排气状况、汽车排气的污染和危害、控制汽车排气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人们对汽车排气污染这种城市公害的状况有所了解,并对其进行防治。 一、汽车的排气状况 汽车主要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在行驶过程中,内燃机燃烧时排放的有害气体是汽车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宝山区环保局积极筹建的环境保护监督检查队正式成立。这是一支专职的巡迴监督执法检查队伍,目前设置5人,配有车辆以及取证、现场检查用的装备,对违法现象有一定的处置权力。其主要任务为,依法监督检查排污单位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及管理情况;检查监督固体废弃物乱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汽车数量逐年增加,出现了污染环境问题。近二年来,有关部门在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全国专业运输汽车行业排气污染状况开展了调查,初步制定了《汽车排放标准》(讨论稿),并将于一九八二年底开始实施。随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的实施,及有关汽车排气污染问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必将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达到一个更新的阶段。本文的主要目的介绍汽车排气污染、排气法规以及测定方法、我国目前制定汽车排放标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1日广州市正式实施在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查与强制维护制度(简称I/M制度)。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机动车污染现状的分析,以及简易工况法3个月的运行情况,说明I/M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其检测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增加了检测项目,从源头控制机动车尾气中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排放;2、检测方法通过模拟汽车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状况进行排气检测,具有先进性;3、对排气超标车辆实施在用车强制维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陕西省公安厅联合发文[陕环发(1998)02号]指出,为了依法有效、有序地做好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工作,减轻汽车排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省环保局和省公安厅联合拟定了《关于对汽车排气污染实行定点治理和监测的通知》,已经省政府同意批准实施。并要求:山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定点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申报并领取有陕西省环保局颁发的污染治理(汽车排气污染治理专项)资质证书和定点标牌。以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定点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省环保局、公安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全省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工…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的汽车数量在日益增长,对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排气污染也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所以控制排气污染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才能控制汽车排气污染呢?下面仅就个人体会与设想叙述如下:控制汽车排气污染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不论是设计、使用、调整、修理、管理等都可达到减少排气污染的目的,下面逐一叙述。一、改进汽车设计是减少排气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汽车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解目前北京市汽车污染状况,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1984年5月由北京市环保局主持,组织了有关单位对北京市区汽车进行了普测.这次普测随机抽取了10个车型的1500辆汽车和186辆柴油车.具有数理统计意义,可以代表北京市运行车辆的排放现状.  相似文献   

18.
原上海市排污收费监理所自1980年成立以来,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治理,至去年为止共征收了15亿余元排污费,不仅促使排放污染单位加快了治理步伐,也为本市污染源的治理和综合整治提供了资金渠道。 虽然,市排污收费所为上海的环保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上海极需一支对污染源进行现场监督管理的执法队伍,原有的建制已不能满足需要。经市编委正式批准,在组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了较多编制,使市环境监理所瓜  相似文献   

19.
汽车排气污染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合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污染物排放及危害,以及国内外对汽车排气污染的控制,总结了我国汽车排气污染控制与国外的差距,从而提出了我国汽车排气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三元催化剂机理与实际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剂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目前在三元催化剂应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我国汽车工业和城市汽车污染的现状,借鉴国外机动车污染控制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汽车排气净化研究的建议和污染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