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裂变径迹法对江苏新沂、泗洪等地第四纪下更新世王圩组地层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了年龄测定,实验采用外探测器法,年龄计算中对微玻璃陨石和白云母的蚀刻效率进行了校正,两个样品六个颗粒测定的结果分别为:0.64、0.70、0.51、0.65、0.68和0.49Ma,平均(0.61±0.09)Ma。对微玻璃陨石的成因和裂变径迹年龄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裂变径迹方法已经在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考古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方面是由于适合于作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对象比较广,无论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均可以找到适合于作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矿物和其它绝缘固体物质;另一方面是因为裂变径迹方法所能测定的年龄范围宽。本文概述裂变径迹年龄测定的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 一、地质年龄测定与地质年代学 K-Ar法地质年龄测定是地质年代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U-Pb法、Rb-Sr法、Sm-Nd法、Re-Os法、C~(14)法、裂变径迹法、铀钍系法和沉降核类法等组成了测定新、老地质体(包括考古及宇宙体等)年龄的一门地质学中新分支学科。尽管先后出现过许多名称,诸如地质绝对年龄测定、放射性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以及许多以方法命名的名称,但它  相似文献   

4.
<正> 近十年来,J.L.Bada等人应用地质体中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测定地质年龄和古温度的新技术,在测定古人类年龄或洞穴沉积层的相对年龄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种技术比起其他年龄测定方法——铀系法、裂变径迹法、古地磁法、热发光法和~(14)C法来具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它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不同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几乎可以测定整个第四纪范围内的地质年龄,因此受到了我国地质年代学工作者们的注意。本文将介绍应用氯基酸外消旋反应测定骨化石年龄和所在环境平均古温度的计算方法、应用范围及其有关问题。文中部分数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  相似文献   

5.
用裂变径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右江河谷发现的玻璃陨石的年龄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为0.732±0.039Ma。这一年龄值与地球磁场从松山负极性世向布容正极性世反转的年代(0.73Ma)吻合。这一测定结果支持了如下论断:玻璃陨石是由地球外巨大物体冲击地球形成的,同一冲击事件导致了地球磁场反转和玻璃陨石形成。这一冲击事件发生于0.732±0.039Ma前。  相似文献   

6.
地质年龄的测定在地质科学领域内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测定方法有 C~(14)、K-Ar、热发光、古地磁、氨基酸等。应用上述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确定地质年龄。但由于受方法本身的条件所局限,其测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氨基酸年龄测定法对于测定新生代沉积物的年龄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近代氨基酸对映体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确定样品是否存在现代污染。所以,氨基酸年龄法虽问世时间不长,却引起了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言沉积岩年龄的直接测定是地质年代学问世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 Hurley 等人文章中许多研究工作的主题。虽然沉积岩年龄测定的主要目的旨在确定数字年代地层的年龄,但是已经发表的数据表明,这一目的未必总是能达到的。对于所研究的地层来说,测得的表观年龄常常与所能接受的年龄不同。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有助于对火成岩同位素年龄  相似文献   

8.
钾长石是一种主要造岩矿物,自然成为进行K-Ar年龄测定的对象,但实验结果表明其年龄值却比与其共生的黑云母的年轻得多,据认为这是由于钾长石中的Ar容易逸失造成的。因此,要对钾长石中Ar的逸失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整理和介绍了有关钾长石K-Ar年龄研究的情报资料,特别是探讨了钾长石对地热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用MAT—251型同位素气体质谱仪对北京周口店洞穴石笋进行δ(18)O、δ(13)C.δD的稳定同位素的测定,并用α谱仪对石笋进行了铀系不平衡年龄测定。用同位素古温度测温法计算出不同地质年龄的古温度,得出距今8~5万年间该地区古温度的演化规律,并与同期渤海的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海平面与古温度变化曲线十分一致,说明该地区8~5万年间海平面的变化主要是由古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用和曾详细研究过的方法研究了山前平原和鄂毕高原上若干个有控制意义的上新世-更新世地层剖面(图),以探讨热发光性质和年龄测定。根据年龄测定资料,对研究地区的更新世可划分出六个成壤期。  相似文献   

11.
<正> 铀-钍-铅法是最早用来测定地质年龄的放射性方法之一。在一九○七年加拿大学者波尔特伍德就开始利用铀的放射性衰变规律进行矿物年龄测定的研究,他根据铀的衰变速率和铀矿物中铀、铅的含量计算矿物的年龄,建立了化学铀-铅法(称粗铅法)。一九三五年尼尔用改进的质谱计分析了铀、钍、铅的同位素组成后,建立了同位素铀-钍-铅法。许多学者对影响年龄的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进一步改进了铀、钍、铅的测定技术,同时研究了数据处理方法,使铀-钍-铅法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铀-钍-铅法既适用于古老岩体和矿物的年龄测  相似文献   

12.
<正> 铀系方法(铀钍系、不平衡铀系)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一种方法,它是应用自然界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来确定各种地质对象的年龄。采用不同半衰期的核素测定的年龄范围也不同。原理上,铀系方法测定年龄范围在百万年以内。  相似文献   

13.
<正> 测定地质年龄的裂变径迹方法是6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测定的年龄范围很宽:样品适应性广:分析中消耗的样品量少;不需要质谱计分析,因此在许多领城(如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地球物理、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考古等)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裂变径迹年龄测定》一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顺生、张峰、胡瑞英、刘京发编著、地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地最古老岩石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是研究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70年代以来地球上各大洲均获得不少大于30亿年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数据,甚至有少量大于40亿年的测定结果,从而把有根据的地球史和生命史提前了十多亿年。人们现在可以几乎完整无缺地来探讨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的整个历史了。  相似文献   

15.
古陶瓷、砖瓦是考古发掘中最常见的遗物,也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材料。确定古陶器制作的年代在考古学中是极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成功地用热发光技术测定古陶瓷的烧制年龄。这一成功也为测定黄土等第四纪地质样品的年龄提供了新的途径。这里简略介绍用热发光技术测定古陶瓷、黄土地层年龄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非放射性矿物如方铅矿和长石等所含的普通铅计算矿石和岩石年龄的方法叫普通铅法。尽管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年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它的很多优点(比如采样、选样方便,分析方法比之 U-Th-Pb法简便等)以及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普通铅的同位素演化,可以探索地球物质及宇宙物质的形成和演化规律,测定地球和其它星球以及元素的年龄;在生产实践中测定用其他方法难以测定的矿石的年龄、探索矿质来源、矿床成因、成矿时代及成矿条件等——使这个方法不但没有被淘汰,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人在年龄数据的使用及方法的基础理论方面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一九六○年,拉塞尔(Russell)和法夸尔(Farqu-har)发表了《铅同位素地质学》专著,提供了用普通铅计算年龄的各种公式、图表和大量数据。在新近出版的有关年代学的著作中也都有专门章节对普通铅法  相似文献   

17.
健康人头发中各种元素的正常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和预报,疾病诊断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导了邯郸市200例健康人头发中镁,钙,钾的测定结果。按照数理统计确定了它们的正常含量范围,并探讨了其随性别、年龄的变化规律。本文的测量值与日本东京的测值范围极其相近。  相似文献   

18.
金伯利岩及有关岩石组成的多样性,排除了应用单一年龄测定方法来确定所有岩石年龄的可能性。此外,许多这类岩石的蚀变性质(尤其是出露地表的部分)缩小了某些测年方法的可用性。由于具有特征同住素组成的污染物的存在,火山道相(与浅成相相对)金伯利岩年龄很难确定,甚至不可能测定。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多种放射性年龄测量方法,包括云母Rb-Sr法、全岩和云母的K-Ar法和Ar-Ar分步加热法、U-Pb锆石和钙钛矿法以及裂变径迹法,都证明是有效的。其他方法,如Rb-Sr、U-Pb或Pb-Pb全岩法或Rb-Sr单斜辉石法没有这么有效,但对某些经过仔细选择过的样品也能产生合理的结果。利用离子探针分析对单个锆石、钙钛矿,可能还有磷灰石颗粒进行U-Pb年龄测定有可能是极端有效的。 应用各种放射性测量方法,测定南部非洲金伯利岩及有关岩石的年龄,表明其就位的地质年代跨度范围很大,已知地质事件的年龄为50—1700Ma。测过年龄的大多数产地的金伯利岩及有关岩石为侏罗纪和白垩纪,不过有几次金伯利岩岩浆作用也发生在约500、1200和1600Ma。  相似文献   

19.
根据各种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方法和不同的矿物测定对象,所得到的年龄往往不一定能代表岩石的生成年龄。因为同位素计时方法主要是测定矿物对衰变子体(或衰变径迹)保持封闭体系以来的时间。早在六十年代,不少作者根据实验和地质证据就发现了不同矿物对各种衰变子体的保存性是受温度控制的。矿物形成后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激光用于~(40)Ar/~(39)Ar方法直接测定硫化物矿物年龄的某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