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adsorption of two fishy odorants, trans,trans-2,4-heptadienal(HDE) and trans,trans-2,4-decadienal(DDE), was investigated. Both the pseudo first-order and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s well described the kinetics curves, and DDE was more readily removed by PAC. In isotherm tests, both Freundlich and Modified Freundlich isotherms fitt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ll. PAC exhibited a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DDE than for HDE, which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ir hydrophobicity. The calculate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ΔG~0, ΔH~0, and ΔS~0) indicated an ex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adsorption process. PAC dosage, p H, and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presence were found to influence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ith increasing PAC dosage, the pseudo first-order and pseudo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s both increased. The value of p H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HDE or DDE molecules but altered the surface charge of PAC,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ccurred at p H 9. The presence of NOM, especially the fraction with molecular weight less than1 k Dalton, hindered the adsorpt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preloaded NOM impaire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HDE or DDE more severely than simultaneously fed NOM did.  相似文献   

2.
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素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菌根和间作对滇池流域红壤磷迁移的减控影响,根据2013年5—10月采集的6次径流水样,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选取玉米/大豆间作的红壤径流区,以单作玉米、单作大豆为对照,并设置抑菌处理(施用苯菌灵)和未抑菌处理,模拟分析间作和菌根处理复合作用下的径流磷迁移特征. 结果表明:除7月19日外,整个雨季各处理下径流中ρ(TP)、ρ(可溶性磷)和ρ(颗粒态磷)随采样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所有组合处理中,未抑菌-间作处理下径流中ρ(TP)最低,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25.6%、12.2%;无论是否抑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可使径流中ρ(可溶性磷)较单作玉米处理降低约24.7%;未抑菌处理下,玉米/大豆间作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比单作玉米、单作大豆分别降低约14.3%、20.2%,并且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未抑菌处理径流中ρ(颗粒态磷)显著低于抑菌处理. 另外,无论是何种种植模式,抑菌处理下土壤中w(TP)均显著高于未抑菌处理,增幅在9.0%以上;抑菌条件下,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w(速效磷)较单作玉米处理显著降低;与抑菌-单作玉米处理相比,未抑菌-间作玉米处理下土壤中w(TP)和w(速效磷)也分别降低了0.25 g/kg和2.56 mg/kg. 研究显示,菌根真菌协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坡耕地红壤磷的径流流失,对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削减潜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滤纸片法和混合法对野外环境生长的薰衣草精油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期充分发挥薰衣草精油的抑菌作用.滤纸片法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对多数实验菌都有抑菌作用,对枯草杆菌则未表现出抑制作用;混合法实验显示:薰衣草精油对实验菌均有抑菌作用,精油浓度与抑菌作用成线性相关,抑菌作用较滤纸片法效果更好.在使用时,可用于表面喷涂、熏蒸,还可将精油作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保鲜效果,保证其品质.  相似文献   

4.
从胶州湾采得的水样和泥样中分离到105株海洋细菌,并分别测试了其对污水细菌的抑菌能力.在60株革兰氏阳性海洋细菌中,有17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5株微球菌属(Micrococcus)的菌株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污水菌的能力.而所测试的45株革兰氏阴性海洋细菌都不具有对污水菌的抑菌能力.实验进一步发现,凡具有抑菌能力的海洋细菌培养物中,都含有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污水菌的抗菌素物质.这一结果提示了污水细菌进入海水后迅速死亡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在海水中普遍存在着由海洋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这类抗菌素物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助剂对环保型花生种衣剂的作用,研究环保型花生种衣剂的防病增产效果。利用正交试验原理,在环保型花生种衣剂中加入不同浓度组合的助剂,根据花生发芽率和幼苗病虫率筛选出最佳种衣剂配方。同时通过花生种子包衣试验、抑菌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改良后的环保型花生种衣剂的防病增产效果。在100 g环保型花生种衣剂中加入1.0 g胺鲜酯、1.5 g紫罗兰色素、0.5 g戊二醇和0.5 g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后改良效果最佳,在改良后的环保型花生种衣剂作用下的花生发芽率显著增大,幼苗病虫率显著降低,同时抑菌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也验证了改良后的效果。该研究结果为环保型花生种衣剂配方的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舟山群岛潮间带海域中分离到一批产色素的海洋放线菌,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试验,并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然后对其所产色素进行粗提,测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研究理化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到产黑褐色色素的菌株B2,其对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Escherichia coli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色素初步研...  相似文献   

7.
复合絮凝处理抗生素废水对其抑菌效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以削减废水抑菌效力和回收有机物的复合絮凝剂预处理方法,对重庆军药三厂的生产废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Ca^2+的复合絮凝剂可大幅度削减废水中残留的抗生素的抑菌效力,抗生素废水药物效价去除率大于90%。CODC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8.
大气飘尘中不同有机组分致突变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分离与Ames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海市飘尘中粗提物5个有机组分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其中以极性化合物(F_3)组分致突变性最强,约占76%~86%;其次为有机碱(F_2)化合物组分,占10%~19.6%;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Bap)组分致突变性最小,仅占2.6%~11%;脂肪烃(F_4)没有致突变性;F_1主要组分有机酸,在25μg/皿低剂量时,仍出现抑菌现象,其致突变性尚准确定。研究结果提示了环境致癌因子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海洋滩涂耐盐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 lacastrum Linn.)对海水菲污染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实验4d后,不种植海马齿的对照组、种植海马齿的抑菌组和不抑菌组海水中菲浓度分别从0.988、0.942和0.957mg·L-1降至0.553、0.185和0.070mg·L-1,降低了44.0%、80.4%和92.7%;与对照组相比,抑菌组(T1)和不抑菌组(T2)海水中菲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6.4%和48.7%,不抑菌组又比抑菌组高12.3%.利用差减法计算的结果显示,在与自然水体接近的不抑菌条件下,菲的非生物损失、海马齿的作用和微生物的作用,三者对海水中菲浓度降低(92.7%)的贡献分别为44.0%、36.4%和12.3%,海马齿植株内菲的积累量则仅占海水中菲减少量的2.6%.研究表明,水培海马齿可明显提高菲污染海水中菲的去除率,其中,植物与微生物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植物积累不是海马齿修复海水菲污染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过氧化物酶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机理,以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表达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粗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产酶条件及其降解四环素(TC)的机理。结果表明:低浓度Mn2+可促进产酶,碳源、氮源限制是产酶的重要条件;降解反应进行10min后,H2O2消耗至阈值0.045mmol/L,LiP对TC的降解停止,其降解率达到82%;TC降解反应趋于平衡时,补加TC和H2O2后,LiP依然可以高效发挥作用,其二次降解率达到65%;LiP作用于不同初始浓度(10mg/L、25mg/L、50mg/L、100mg/L)TC,显示LiP对不同浓度TC均可有效降解,TC降解率分别为62%、80%、82%和90%;降解产物的抑菌性试验反映出降解产物较TC母体的抑菌性明显降低;LC/MS捕获到6种可能的降解产物E-TC、TP 461、E-TP 461、TP 477、TP 475和TP 445,并推测出LiP降解TC可能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对土壤中汞形态转化的影响效应,探究了左氧氟沙星对2种能够影响汞形态转化的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spizizenii)和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n)的抑菌效果;并通过室内土培试验阐明了添加左氧氟沙星对土壤汞赋存形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对2种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在添加0.1 mg·mL-1左氧氟沙星时,枯草芽孢杆菌和洋葱假单胞菌的菌群数量都有显著降低.土壤培养实验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土壤中的Hg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洋葱假单胞菌则导致土壤中Hg0生成量明显升高(p<0.05).左氧氟沙星的添加减弱了土壤细菌对Hg2+和Hg0的转化作用;这主要归因于左氧氟沙星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菌群的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和汞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导致2种菌对Hg的氧化和还原能力下降,降低了土壤中Hg2+和Hg0...  相似文献   

12.
军曹鱼养殖水体及其肠道异养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常用的15种抗生素,通过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简称K-B法),参照NCCLS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标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Esсheriсhia coli ATCC25922为质控菌株,对周年监测分离自养殖军曹鱼水体及肠道的188株优势菌(包含9个菌属)进行了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抑菌最强的是环丙沙星(耐药率为0),其次是氯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小于40%;抑菌效果最差的依次为羧苄青霉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痢特灵、利福平,耐药率均在40%以上,其中多重耐药的菌株(对4种或4种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共12株,包括水体菌9株和肠道菌3株.  相似文献   

13.
杨积晴 《山东环境》1996,(3):8-9,13
利用Ames试验检测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堆肥样吕的致突变性,其方法是对堆肥当天和40天后采集的样品行后用二氯甲烷和甲醇萃取。萃取物用菌株TA98和TA100检测。结果表明堆肥处理降低蛾的致突变性。废渣A的致突变毒性显著降低,废渣B原先具有弱致突变性,处理后变成阴性。但废渣A处理后仍保持阳性结果。说明堆肥处理需要更长的时间加和某些改进。试验结果同时显示堆肥可以去除废渣B的抑菌毒性  相似文献   

14.
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危害极大,有些微生物对其具有抗性,可用于修复受汞污染的环境。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高抗汞细菌(DC1),其汞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达到20.3mg/L。经16S rRNA序列测序鉴定,该菌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摇瓶培养发现其最适pH值为5~8,且在8h内可以快速挥发超过68%的Hg~(2+),具有对汞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植物资源的环境效应——四季桔叶挥发油抑菌效果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S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法(GC-MS)、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四季桔叶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揭示了四季桔抑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机理。实验结果从四季桔叶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质量的99.578%;四季桔叶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E.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红酵母(R. glutinis)均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对体外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强度与挥发油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当挥发油浓度为0.1g/L时,抑制率为82.56%。  相似文献   

16.
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高,极易腐败、发臭,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了不同保存方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灭菌保存外,其他3种保存方式下样品中大肠杆菌数量顺序为直接厌氧保存组<乳酸菌厌氧保存组<自然保存组,这与样品保存期间水解酸化产物(有机羧酸和乙醇等)的浓度、乳酸+乙酸在水解产物中占比排序相反。为探究厌氧保存过程中有机酸的抑菌效果,选用大肠杆菌作为腐败菌,开展了牛津杯抑菌实验以及96孔板协同抑菌实验,结果证明,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主要为未电离的乳酸和乙酸分子而非H+;乳酸、乙酸和乙醇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5,1.25,35 g/L,且乳酸+乙酸、乳酸+乙醇和乙酸+乙醇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分别为0.12、0.03和0.22,证明这3种水解产物中两两之间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及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前言丁草胺(Butachlor),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除草剂,其化学名称为N-J氧甲基-2′,6′—二乙基氯代酰替苯胺。主要去除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等杂草,对藻类也有一定的防效。丁草胺有一定毒性,大白鼠口入LD_(50)为3300mg/kg(乳油);鲤鱼48hTLM为0.81ppm;对人眼、皮肤均有刺激作用。其在水稻田中的残留动态,亦有所报道。但关于它在各种条件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国内尚少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试验用江苏昆山的10%丁草胺粉剂,土壤为上海农学院农场水稻土(轻壤,有机质2.48%)。 2 降解试验 2.1 试验设计如下(表1): 试验1~3,各设置对照、湿土(含水量15%~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净化水溶液中甲基对硫磷的作用及修复甲基对硫磷污染水体的主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抑菌水溶液相比,10-11g凤眼莲抑菌可将250mL的10mg/L的甲基对硫磷降解速度提高763.52%。处理10d后甲基对硫磷的消除率,凤眼莲培养液为99.9%,对照水溶液为40.1%。其修复机理主要是凤眼莲的直接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在不抑菌条件下,凤眼莲对水溶液中甲 硫磷净化的贡献率达67.28%,微生物降解约占23.97%。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机厂硅钢片烘干炉尾气的催化燃烧试验进行了扼要介绍。(1)在现场采样测定了有硅钢片烘干炉尾气中总碳氢的浓度并确定其代表性物质为已烷(2)试验研究了已烷浓度对其转化率的影响(3)试验研究了尾气空连对已烷转化率的影响。从而为硅钢片烘干炉尾气催化燃烧装置提供了必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88年9月22日美国参议院接受一项提案并在国会通过了一项《消费者产品安全试验法令》(Consumer Products Safe Test-ing Act,以下简称“法令”)。法令中指出在脊椎动物上进行的急剧毒性试验——LD_(50) (半致死荆量) 试验是不正确的、错误的和不需要的,为此联邦政府采取禁止使用LD_(50)试验的行动。在医学、卫生、环保部门进行的急性毒性试验提供对含毒产品,工业废弃物相对致死的信息,是在限定时间内受试生物死亡一半的剂量 (或浓度) ,称为半致死剂量LD_(50)(或半致死浓度LC_(50))。人们在实验中早已发现用不同种类对同一毒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时,其LC_(50)有很大差别,即使同一种类在不同令期对同一毒物也有不同的LC_(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