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相关理论基础,本文分析了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作用,即政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保障者。根据气候变化问题的公共产品属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即财政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和物质保障,应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不足,明确了未来中国运用财政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的重点措施,具体为:创新财政投入政策,适时开征碳税,探索建立"碳预算",建立减缓碳排放的市场化机制,制定应对碳关税的战略措施,完善其他绿色税收政策,构建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体系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上期《环境经济》的封面文章——《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有作为》,使读者对气候变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去年的哥本哈根大会期间,来自中国财政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财政政策及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向外界公布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积极作为,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积极的姿态。  相似文献   

4.
从布莱尔执政起,英国就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布朗担任首相后,沿续了前任首相的做法,并于2008年10月将负责国内能源政策的事业及企业限制改革部和负责气候变化政策的环境、粮食与农村事务部合并,成立了能源和气候变化部,这一划时代的重组意味着英国在能源和气候变化政策上多头并举。2009年11月,英国制定了《2008年气候变化法》,  相似文献   

5.
政策发布     
中国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 国新办近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白皮书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财政资金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完善的财政政策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支持现状、重点行业领域转型路径与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府转移支付视角,提出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带动引导作用,包括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支出结构、加强政府部门经费保障、加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重点技术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建立多元化支持方式,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产业基金,加强财政与绿色金融合作,优化价格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3,(2):64
2013年1月10日,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3)》在北京发布。该报告由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完成,对中国低碳发展的政策执行和制度创新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和总结,旨在为中国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帮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中国气候变化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新一轮的气候变化会议刚刚在墨西哥坎昆闭幕。会议之前,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11月23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0年度报告》。《报告》概述了2009年以来中国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并阐述了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立场和主张。可喜的是,  相似文献   

9.
奚旺  袁钰 《环境保护》2020,48(5):18-23
近年来,东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大,为应对气候变化,东盟国家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以期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提升本区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东盟国家与中国均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为加强双方应对气候变化的交流与合作,本文测算了东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分析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机制,梳理了东盟国家2030年的减排目标及特点,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各项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涵义,然后根据表现形式以及作用层次的不同讨论了世界各国现行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接着介绍了用于筛选或评价减排政策的4个标准,最后指出发展和逐步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应该成为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加州是美国气候变化政策的先行者,制定了《全球变暖解决法案》专门应对气候变化。在《全球变暖解决法案》规定的诸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中,碳排放交易机制被寄予厚望。加州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可谓野心勃勃,这体现在它对目标、适用范围、配额分配和买卖以及碳信用抵消等核心问题的详细规定。在我国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之际,加州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成败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定地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明确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框架,积极兑现承诺、加强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气候投融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当前,气候投融资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和窗口期。为持续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我国需加快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助力"一带一路"绿色低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底刚闭幕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度框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新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巴黎协定》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根据公约的目标,并遵循其原则,由《公约》缔约方大会一致通过的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做出了  相似文献   

14.
政策发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发表;国务院转发《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发电获国家补贴20亿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联邦层面的气候政策立场摇摆,气候立法进程迟滞,特别是2022年6月30日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判决限制了政府对电力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的权力,被联合国秘书长称作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挫折。一、美国联邦气候立法进程迟滞美国联邦层面尚未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在美国国会试图制定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的努力未果情况下,美国环保局主要在《清洁空气法》框架下实现对温室气体的管理。1970年《清洁空气法》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大气污染物,立法目的在于防治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涉及多个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外部性问题,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和制定国家环境政策解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内在的体系即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权威性文件.但是由于各利益相关国家的分歧,政策的执行效果有待分析.面临气候变化问题,有必要探讨我国在国际政策框架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开辟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目标、全球共同行动的减排模式和以全球盘点机制为主的保障制度,为203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奠定了法理基础与框架。其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并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份实质性文件,具有历史性意义,将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里程。为探讨《巴黎协定》通过的进程、意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与路径,本刊记者对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巴黎协定》生效后,落实《巴黎协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任务。本文多角度观察波恩气候变化大会的最新发展动态,针对欧盟、美国、"基础四国"等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利益集团,分析了国际气候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文章认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毋庸置疑,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的负面影响有限且可控,未来全球低碳领导力主要来自"基础四国"、欧盟、非国家行为体和民间力量。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了中国积极利用各种平台,整合积极的政治力量,坚定推动落实《巴黎协定》,重塑全球低碳领导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07,(5):82-83
本期讨论文章:《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以下原则: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中国政府早在1994年就制定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于1996年首次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2003年中国政府又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国将继续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