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感物质是浮游植物产生他感作用时向环境释放的化学物质,是浮游植物产生他感作用的媒介,尽管浮游植物他感作用的研究日益广泛,但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感现象的描述上,而对于他感物质的结构以及性质等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他感现象和他感物质进行了综述,就目前微藻中主要发现的他感物质如酯类、酚酸类和萜类等,探讨了他感物质的特点、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重点介绍了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海洋微藻中他感物质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建立系统的分离鉴定海洋微藻释放的他感物质的方法,最终实现现场海域他感物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百度百科中,没有他的词条;《中关村,激情燃烧的岁月——第一代科技创业者风云录》书中,也没有收录他的文章;用搜索引擎搜索他的名字,除了他逝世百日的追思会通知,有关他的链接,也寥寥无几。他,这个低调得仿佛"隐形"的人,却是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之一,也是北大方正的创办人之一,是他,让铅与火的排版技术成为过去,让王选教授的"激光照排汉字系统"在他的手里打开销售渠道得以推广,真正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3.
郑秀亮 《环境》2012,(2):24-26
他,曾经广泛的活跃在战场上、农田里、森林中;他,曾经在医疗卫生等行业中大显神威;他,曾经被誉为是"人类的救星".然而如今,他却成为了亿万海洋生灵的克星,人类健康潜在的杀手.他就是DDT.  相似文献   

4.
他不是医生。却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他做研究的实验室最初是用厕所改造的,但成果斐然;他为了研制新药,险些丧命,喷出的高压热油与他擦身而过;他被称为最富有的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生命承诺的     
20世纪50年代初,他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在他之前,父母已拥有11个孩子,然而他的出生却被邻里乡亲视为奇观,因为他是笑着来到人世的。因此,取名字时,父亲想叫他“林清奇”。  相似文献   

6.
他13岁,在放学后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擦破了点皮。到了傍晚,那膝盖开始隐隐作痛,他并不在意,与往常一样做了祷告,爬上床与他的五个兄弟睡在一起。第二天清晨,他的腿剧烈地疼起来,不过他还是与谁都不说,他还是照例起床,喂好牲口去上学。  相似文献   

7.
有人称他为理智的疯子,有人称他为中国太阳能的教父,黄鸣更喜欢称自己为夸父。1988年,他研制出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1995年,他创立皇明太阳能,批量生产太阳能热水器;1996年,他出版了一份太阳能科普类读物《太阳能科普报》,目前已累计发行1亿多份;  相似文献   

8.
从军30年,他有着深厚的军人情结,说起即将到来的建军84周年纪念日,他的眼神里流露出期待和自豪。按照当时在军队的级别,他完全可以享受优越的福利待遇,甚至脱下军装,在部队安然养老。然而,在一般人都会选择留下之际,他义无反顾地递上复员申请,毅然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军队。没有了头衔、没有了军装,他变回一个普通人,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前方的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是光明还是黑暗,对他来说都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9.
<正>从前,有只瓷兔子被女孩阿比林深爱着,却意外落入大海,开始了他的奇妙之旅。他成了渔夫和妻子的朋友,他成了流浪汉的盟友,他成了稻草人的朋友,他还成了女孩萨拉鲁思最喜爱的宠物。然而,他无力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朋友一个个离他远去,看着自己爱的人死去,却连一句"再见"都没有机会说。心碎了的他发誓再也不犯爱的错误,直到已成为妈妈的阿比林再次与他相遇,他终于找  相似文献   

10.
那是1956年的圣诞节,生活在瑞士一家精神病院的德语作家罗伯特·瓦尔泽享受完了难得丰盛的午餐后,像往常一样独自出门散步。这已经是多少年的老习惯了。瓦尔泽在寂静的雪世界中行走,他走过火车站,穿过树林,走向他熟悉的目的地,那片废墟的世界。他兴致勃勃,步伐稳健。但很突然地,他摔倒在了距离废墟不到两三米的地方。也许,最后的时刻里,他还抬起头有些遗憾的望了望他周围静谧皑皑的白雪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他年轻时吸过毒;他喜欢打篮球和扑克;他是芝加哥白袜队的死忠球迷;他为了竞选总统戒了烟;他是一个左撇子;他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上一任总统布什给他起了“巴马”(bama)和“岩石”(rock)的绰号;在社交网站facebook.coin上他建了自己的主页;他是美国第44任总统和第1任有非洲血统的总统;他是两本书的作者以及无数本书都在谈论的人;他是巴拉克·奥巴马。  相似文献   

12.
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Ephraim Lovelock),英国科学家,也是环境领域的主要作家,191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被誉为世界环境科学宗师。最使他著名的是他的“盖亚假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以气象学家的身份开始研究地球。他发现,从大气化学角度看,地球极其不稳定。但它却依然存在了几十亿年。在他的邻居、小说家威廉·戈尔登启发下,  相似文献   

13.
他出身于湖北农家,怀着让农民富起来的朴素愿望,在棉花研究领域一干就是30多年;他潜心科研,先后主持培育了20个短季棉新品种,创新了国产抗虫棉自主品牌;他立足长远,开展棉纤维发育基础理论研究,为优质棉育种奠定基础。在追求科学的路上,他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棉花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喻树迅。  相似文献   

14.
<正>建建(化名),中二班第一学期转入第一天,虽然事先已得知他的右手有点残疾,但第一次见到他,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建个子不高,脸不瘦,就是有点黑,我一眼就看见他那只藏在妈妈身后的右手,我有意识地不去注意他的那只右手,他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一只小手使劲地拽着妈妈的衣角。我请他进来,他看了看我,又躲了回去。当我把手伸出去,想去抚摸他的小脑袋时,他却躲得更远了。后来从他妈妈口中了解到,孩子的右手是在他出生的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做出的准确判断,可谓洞明世事。在历史转折时期他审时度势或支持或反对或引导,以教育救国之心激浊扬清、倡导新风。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人士极力拉拢他咸与维新,被他拒绝并预言维新变法必然失败。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揭露了袁世凯独裁专制、专权称帝的野心并旗帜鲜明地抵制复辟复古。在新文化运动发轫之初,他积极提倡新道德,主张科学、民主精神,当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发生激烈交锋,他极力支持新文化新风尚。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同情并营救被捕学生,但是也反对采取罢课这种极端的方式爱国。  相似文献   

16.
25年前,为了首漂长江,他出生入死,在长江源上几番斗争。多年来,他进出长江源,为拍摄,为考察,为环保。他写书义卖,筹集经费,回来在长江与各大城市之间。他是杨欣——长江之子,为保护长江,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17,(2)
<正>如果说为人处世,他是大家心目中的"中国好人";如果说保家卫国,他成为了部队里的"优秀学员";如果说为党尽忠,他荣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如果说兴办企业,他夺得了"世界优秀华人终身贡献奖";如果说担任村官、带领乡亲,他又成了令人敬仰的"南粤楷模"。他——就是潘柱升,一位令人刮目相看的紫南村带头人。和潘柱升面对面地交谈,一来你会佩服他的思路清晰,很多事都装在他的心里,信手拈来;二来你会赞叹他的善解人意,很  相似文献   

18.
任仲斌 《环境》2011,(1):30-32
25年前,为了首漂长江,他出生入死,在长江源上几番斗争。多年来,他进出长江源,为拍摄,为考察,为环保。他写书义卖,筹集经费,回来在长江与各大城市之间。他是杨欣——长江之子,为保护长江,孜孜不倦。  相似文献   

19.
另一个欧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离开了他的国家捷克,去了法国。在那里,他惊讶地发现,他竟然成了一个来自东欧的流亡者。他无数次向人解释他的民族和国度,但他的法国朋友们对他的国家知之甚少。尽管他一再描述捷克人的历史,正如波兰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的历史一样,都是纯西方的,与遥远的俄罗斯根本没有关系,但周围的人都以“共产主义化”作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放弃     
杭大庆 《环境》2004,(4):51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许多年过去了,他各方面都不错,学业上也有一些长进,但是离大学问家的距离还十分遥远.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位大师求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