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因其引起越来越严重和广泛的影响而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指出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自其工业革命以来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和其当今沿袭的不可持续的现代化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分析我国当前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指出应将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纳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期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带来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受到"排挤"的德班会议联合国气候大会即将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尚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且又遭到经济衰退的二次探底的冲击。美国总统大选在即但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欧盟财政危机四伏、欧元区面临新的挑战;日本  相似文献   

3.
2010年新年伊始,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刚结束不久,全世界又继续遭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影响。后“哥本哈根”时期,气候谈判的走向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社会的合作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已出现下降的拐点,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也将推动人类社会理念及技术的跃迁.在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行动中,世界各国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与温室气体减排国际义务的理念和对策,反映出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差异,不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路线也因此各不相同.发达国家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路径表述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路径等概念,并试图推广给他国,然而这类路径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发展低碳的生产技术和末端处理技术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结构的内源性改善.发展中国家若一味遵循此种模式,追随发达国家技术发展的脚步,将使自己始终期待甚至依赖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抑制本国技术的发展,其后果只是进一步扩大了南北差距.  相似文献   

5.
12月7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OP15)即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这次会议在气候变化领域和全球政治进程中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其被关注程度丝毫不亚于当下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需要单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行动,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现状如何,中国又将做出何种外交应对,成为世人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现状,总结了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及措施,最后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给出了将来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欧盟一直以“领导者”自居。在《京都议定书》的谈判过程中,欧盟积极促成了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的签署和生效。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开启之后。欧盟继续在这一议题上扮演领导角色:首先于2007年提出了自身的中期(2020年)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析哥本哈根会议,介绍了UNFCCC大会的特征和机制。本次会议尽管在资金援助、MRV等问题上存在模糊和不足,但会议首次提出2℃升温控制;建立4个新机制;解决了REDD问题;明确提出考虑将航空、航海纳入减排领域等都是重要进展。同时,115个国家领导人和4万人参加了会议,标志着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通过解析哥本哈根会议,介绍了UNFCCC大会的特征和机制。本次会议尽管在资金援助、MRV等问题上存在模糊和不足,但会议首次提出2℃升温控制;建立4个新机制;解决了REDD问题;明确提出考虑将航空、航海纳入减排领域等都是重要进展。同时,115个国家领导人和4万人参加了会议,标志着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分析应对气候变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针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立法、市场,在协同作用方面存在的难题与短板以及《巴黎协定》确立的"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带来的困境与挑战,探索突破生态文明建设瓶颈,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变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自诞生伊始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温室气体控排始终是这套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围绕控排这一主线,气候国际法经历了初创期、深度推进期和自我调整期三个主要阶段,并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缔结和实施为主要代表。在气候国际法正式确立"自下而上"贡献模式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排放国,其对国际减排进程的参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国内层面积极推动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的建设,是我国自主进行温室气体控排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估了河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结合评估结果,提出了促进河南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轶婷  徐鹤  张毅 《环境保护》2021,49(12):11-16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着重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协同控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作为我国源头预防体系的主体,需要将温室气体排放也纳入其中进行考虑,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期实现区域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总结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环评体系的国内外实践的基...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7日,世界目光聚集哥本哈根会议,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人们的关注。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能否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发展中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资金和技术,这三方面成为这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也要承担减排任务,但他们自己提出的减排目标却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5.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24(6):12-1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正式开幕,中国官方也首次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2030年到204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6.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9-23
2009年12月下旬,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召开了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二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态势分析会。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媒体的各方参会人员就哥本哈根会议后,中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刊在此概括并摘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峻 《世界环境》2000,(1):22-25
本文概述了10年来气候变化影响认识上的转变;气候变化预测,生态系统,农业、人类生存质量,等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2日至6日,在巴塞罗那召开的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最后一次非正式会议为哥本哈根会议做了最后的冲刺准备。会议在适应、技术转让和共同愿景等问题上缩小了各方差距,并取得了更多共识,但在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承诺和资金支持上,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也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80%的电力来自烧煤。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只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清洁发展机制的产生、发展及开发流程,通过对CDM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了我国作为最具潜力的市场,应利用自身融资和技术特点,加大CDM项目开发力度,并结合实际提出CDM实施的意义和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