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秋天,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讲究秋令衣食住行的卫生,有利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 衣服方面: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宜穿素装薄衣。俗话说:“春捂秋冻”,适当地“冻冻”,可增强皮肤的耐寒力,中秋以后,气温降低,宜及时增添衣服,被褥,以免受冻,感冒,胃病复发。 饮食方面:首先宜润。秋季以后,降雨少,空气干燥,易引起咽干、鼻燥、肤涩等“燥症”,故应多饮开水、淡茶、菜汤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  相似文献   

2.
乍暖还寒的春天,春寒料峭,人们总感到春比冬冷。正如农谚云: “春冻骨头秋冻肉。”因此,人们往往将门窗紧闭,以防春寒袭人。这样做虽然起到保暖作用,但是由于空气污浊不新鲜,室内空气的清洁度下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加之春天雨  相似文献   

3.
黄川 《安全与健康》2006,(2S):53-53
乍暖还寒的春天,春寒料峭,人们总感到春比冬冷。正如农谚云:“春冻骨头秋冻肉。”因此,人们往往将门窗紧闭,以防春寒袭人。这样做虽然起到保暖作用,但是由于空气污浊不新鲜,室内空气的清洁度下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乍暖还寒的春天,春寒料峭,人们总感到春比冬冷.正如农谚云:"春冻骨头秋冻肉."因此,人们往往将门窗紧闭,以防春寒袭人.  相似文献   

5.
一防“秋乏”。气候渐渐变凉,易导致一般人出现打哈欠和疲劳的“秋乏”。只要能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安全行车就能有保障。因此,防“秋乏”就是要求驾驶人避免疲劳开车。二防路滑。秋天多雨多雾,路面上积聚  相似文献   

6.
一防“秋乏”。气候渐渐变凉,易导致一般人出现打哈欠和疲劳的“秋乏”。只要能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安全行车就能有保障。因此,防“秋乏”就是要求驾驶人避免疲劳开车。  相似文献   

7.
尽管睡眠不少,可白天还是哈欠连天、昏昏欲睡,人也显得倦怠无力,毫无神采。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传说的“秋困”。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进入秋季,人们很容易犯困,尤其是上班族和学生,表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8.
秋雨     
时节真灵,立秋刚过,窗外,秋雨潺潺,浙淅沥沥,滴落在屋檐、草丛、即将凋零的花瓣上,如歌如诉,奏响凄秋。一场让人眉眼不睁的秋雨把30℃以上的气温一下子降到20℃。转眼间,就把我们带入秋季。风已经把秋的信息四处刮送,虽然人们在高烧天中。还没完全解套,但心里早已有了望梅止渴的期盼,毕竟这是步入了秋的边境,任凭十八只秋老虎再凶猛.接踵而至的是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节气的小手一个比一个凉。  相似文献   

9.
冬春季节气温低,冰雪雨雾天气多,给行车安全带来诸多不利因素。注意天气变化提前选择合适通行路线、提前得知相关路面情况,掌握驾驶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是冬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根基。福建是多山的省份,地形由东向西一路爬升,冬春季节气候变化多端,闽北闽东地区有雾、雪、冰、冻等异常气候特点和环境,对车辆和驾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高速公路因为气温骤降也常常海雾频袭,能见度低;加上岁末年  相似文献   

10.
冬天的感觉是不是很冷,冷得有些不想动弹了呢?!错!其实,越冻越要动。试想雪花纷飞的北方,气温零摄氏度以下,人们依旧在户外劳动,甚至滑雪、打雪仗,进行各种雪地运动,不但没有被冻伤,而且还相当有乐趣。  相似文献   

11.
春季话养生     
春季的养生乎先要掌握着春令气升发舒畅的特点,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加以调摄。衣。春季天气冷热多变,常有寒潮袭来。有些人血压升高,睡眠不好,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冠心病等疾病,应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要时备夹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顿去,以防风寒侵袭,这正是“春焐秋冻”之理。食。客李景阳一、升发,月初推陈出新的季*P。此时入体之阳气也顺伍自然,向上向外籍然一县的内放激发出示。机重宜清洗温和,臣事宜时鲜蔬菜,如春笋、盗菜、芹菜、构记头、马一二菜者,这对于国要天偏重滋件重吊所到偏放体员青,司起到清…  相似文献   

12.
冬天的感觉是不是很冷,冷得有些不想动弹了呢?! 错!其实,越冻越要动. 试想雪花纷飞的北方,气温零摄氏度以下,人们依旧在户外劳动,甚至滑雪、打雪仗,进行各种雪地运动,不但没有被冻伤,而且还相当有乐趣.  相似文献   

13.
早春:加强保暖,注意防风,“捂”过“倒春寒” 乍冷乍热,气温仍较低,冬寒常会“复辟”,风邪开始肆虐,易致人伤风感冒,故要加强保暖,并注意防风,“春捂”一段时间,“捂”过“倒春寒”。  相似文献   

14.
松动机     
胡芦岛锌厂原料车 间是担负全厂原料装缺卸 供应的主要车间,随着 生产的迅速发展,进厂 原料大量增加,特别是 冬季卸冻矿车,给原料 车间带来了很大压力。 历年的严冬季节,尽管 动员全厂力量抢卸冻 车,车皮也经常造成积 压,严重影响铁路运输 为了改变卸冻矿原料的 被动局面,同时把装卸 工人从重锤钢钎的笨重体力劳动下解放出来,原料车间的装卸工人、吊车司机、检修工人和干部,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厂党委和革委会的重视和领导下,高举“鞍钢宪法”的伟大红旗,自力更生,敢想敢干,尽量利用废旧材料,土法上马,经过4个月的艰苦努力,制…  相似文献   

15.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例如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胆绞痛、栓塞、中风等病症。  相似文献   

16.
深度思考     
儿时的作文里,秋天,多被赋予了诸如“金秋十月”、“硕果累累”、“丹桂飘香”这样称颂赞誉之词,如果没有表达出收获的意蕴,仿佛就不是秋。殊不知,秋也是矛盾的季节,既有了收获,自然少不了凋败;你既能撷取,他也要逝去,道是有情亦无情;秋,也是生生死死的写照,“秋风秋雨愁煞人”是文人的悲秋心理,而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更是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实乃多事之秋,不然怎会有孔明老先生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这个秋再一次印证了其捉摸不透、爱恨不能的本色。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从农产品、食品、化妆品、服装到汽车,一系列的因产品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原本纯粹的安全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强劲发展,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围绕衣食住行这个狭窄的领域发生,而是不断延伸,特别是向生产领域渗透,如工业过程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换个角度,在生产领域,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还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本期刊发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是质量问题》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季秋时节,气温陡降,让人们感到冬天的脚步正在悄然走近。近日,记者到长春市双阳区进行采访,一路上透过车窗扑入眼帘的是一派丰收景象,远远望去,一片片成熟的玉米和水稻,点缀其间的是收割机、运输车辆和想必是心里乐开了花的农民朋友。他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似乎也应了那句俗语:三春不赶一秋  相似文献   

18.
液冷服     
人类主要是在地面条件下活动,因而受到地区性气候的直接影响。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具有炎热季节长、湿度大、太阳辐射强等特征。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以上,沿海地区终年高温。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具有气温低、寒潮多、寒期长的特点。最低极端气温曾达到-52℃。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十分干燥,并常有烈风。西南的高原气温,气温多变,一天中气温可相差20~40℃,有“一日四季”之称。保证人类能处于较舒适的工作环境,人们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液冷服和液冷背心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大暑养生     
《江苏劳动保护》2009,(7):46-46
风俗:天气已热,尚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作“小暑”。小暑已是绿树浓荫,炎热渐渐袭来,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小暑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节气,并会出现大暴雨、雷击和冰雹。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相似文献   

20.
立秋后,尤其是进入中秋以后,天气多是“艳阳高照”,尽管气温并不高,但却让人感到燥热,许多人因此感冒咳嗽,老胃病也犯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燥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