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现有的机械加速澄清池因池体及设备结构的原因,存在刮泥耙直径小、驱动扭矩低,高负荷时排泥差等问题,不能满足用户对设备大池径(大于Ф29m)、大处理量、高效澄清、多用途的要求。介绍了新型澄清池设备的工艺、结构设计及特点。新型机械澄清池设备通过对池体结构的改进设计,及对刮泥机、提升搅拌机、排泥防堵搅拌机三者同心套装结构,扭矩可达百万牛顿米的带齿回转支承及多组电机同步驱动的刮泥耙驱动机构,池周边增设斜板及集水装置等方面的设计,实现了池径大于qb29in机械澄清池的设计制造,填补了国内该项目的空白,经矿山尾矿水处理实际应用证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污水厂的高效运行,提出了一种UCT工艺与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运行方式.通过分析处理过程中的不足和影响因素,采取了提高过程污泥浓度的方式.对排泥泵池污泥浓缩方法进行了研究,采取排出排泥泵池上部的上清液,提高了排泥泵池的污泥浓度,减小了排泥体积;对污泥缓冲池的运行过程进行优化研究,采取调整污泥缓冲池的排泥方式和排泥时间,提出了间隔排泥的方法,提高了污泥缓冲池的污泥浓度.这些措施实现了UCT工艺与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高效运行,措施效益明显,可推广应用于类似污水厂的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环保疏浚底泥堆场和强化自然沉淀的设计方法,并针对环保疏浚工期短、产生的余水量大及其悬浮物含量高的特点,对不同余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选择了加药促沉法余水处理工艺,在太湖环保疏浚示范工程堆场进行了生产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在堆场中设置溢流堰和导流墙,改善堆场的水力条件,延长水流路径,有利于颗粒的自由沉降,提高了颗粒在堆场中的沉淀效率.向输泥管投加絮凝剂,使其在输泥管中快速混合,在堆场中反应、沉淀;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通过隔板混合池快速混合,折流反应池反应,在沉淀池中沉淀,这2种投药方式都能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其中向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的方式加药量少且容易控制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水力循环澄清池运行中所遇到的混凝效率低、出水水质差、抗冲击负荷能力弱等瓶颈问题,该试验通过对涡流澄清池与网格澄清池的启动、除浊效果、产水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研究了涡流澄清池实际运行效果,确定了涡流澄清池的最佳运行工况及相关设计参数,为微涡流澄清技术在水厂改造、净水装置研发及其他工程应用提供设计参数支持和推广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淮南矿区矿井水以含悬浮物为主要污染物的水质特点,设计了一套矿井水悬浮物去除装置及配套加药系统,并在淮南矿区某煤矿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中试装置采用高效接触絮凝反应、斜板沉淀集成工艺技术,压力式进水和出水,依靠水力作用完成絮凝反应和沉淀过程。装置净化处理后水质能够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对水质的要求,且运行稳定、效率高、空间体积小、能耗低。  相似文献   

6.
正方形沉淀池内部水流运动模拟及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江苏新纪元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上下全截面正方形沉淀澄清池进行水流运动模拟及分析。正方形沉淀澄清池的水力特性对其沉淀效果有很大影响,在沉淀池水力设计中应通过对池型以及各种几何参数的优化,使其池内回流区范围尽可能减小,并且尽量使池内垂直断面上流速均匀平稳,研究中主要利用模型模拟正方形沉淀澄清池在不同进水流速和不同挡板布置形式下的水流流场,经过分析比较出较为合理的沉淀池运行工况以及较为合适的挡板布置形式,进而提高沉淀池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环保市场     
SEJ国一体化有机废水净化器 SEJ型有机废水净化器是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主体,配以清污池、沉淀池、污泥浓缩和耗氧消化池、鼓风机组成的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该装置采用接触氧化工艺,配以性能优良的填料,因而改进了常规的排泥、沉淀方法,无需污泥回流,处理系统几乎无污泥产生,避免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处理煤矿矿井水,经几个矿多年实践表明处理效果良好。本文重点论述了水力循环澄清池处理矿井水的工作原理,设计参数,要点和运行要素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污泥处理费约占整个下水处理费用的40-50%。污泥浓缩是污泥处理操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重力浓缩是污泥浓缩处理的一种最简单又经济的方法掌握污泥的压缩沉降速度和污泥的压缩沉降性,不仅能决定浓缩池中所要的排泥浓度的高度,也是给水加速澄清池的浓度和设计平流式沉淀池底部污泥堆集厚度的计算基础。因此,引起很多学者对它研究的重视。重力沉降浓缩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目前对它还不能用可靠的理论加以解  相似文献   

10.
该工艺的技术关键是水解池工艺的设计,其中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水力停留时间、布水系统及其布水方式、排泥系统、出水系统等。只有以上的设计参数满足不同的处理水质要求,才能真正发挥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技术优势。通常在设计合理运转符合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水解池的COD,BOD5,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35%~40%,25%~35%,75%~85%。采用水解反应器,不需要封闭的池子,不需搅拌和三相分离器,也不需要任何填料,降低了造价,易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就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厂所需的构筑物。由于…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现场试验和分析分别考察了混凝剂加药量,活性泥渣浓度,助凝剂,澄清池进水流量和机械搅拌力度因素对DCCH型澄清池出水残余浊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增加混凝剂加药量可改善出水水质,但药量过量会使残余浊度上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反应区活性泥渣沉降比澄清池残余浊度降低,且残余浊度与活性泥渣浓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助凝剂可改善絮体结构使残余浊度降低,但从经济环保角度出发应尽量减少使用量;增加进水流量使残余浊度上升,上升幅度主要取决于澄清池形成絮体的结构;适当增加机械搅拌力度能有效的降低澄清池残余浊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染整废水进行磁絮凝的中试研究,将磁粉加载于混凝澄清池,该技术是在接触絮凝加速澄清技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应用絮凝形态学理论的新型高效固液分离技术。中试试验经过半年的调试和运行,浊度等水质数据明显优于普通的砂滤出水水质。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为pH=6~9,COD≤200 mg/L,浊度≤10NTU,色度≤200倍。  相似文献   

13.
混合化工废水集中预处理提高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铁还原-中和絮凝沉淀作为某经济开发区混合化工废水的集中预处理工艺,该混合废水具有酸度大,色度深、有机有毒物质难降解含量高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该工艺预处理后,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明显提高,同时,色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可去除50%左右,是上述混合化工废水的经济,有效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加载絮凝是一种快速絮凝沉淀工艺,包括微砂加载絮凝和磁加载絮凝。本文叙述了加载絮凝工艺的技术特点与研究进展,加载介质可以成为絮凝体的核心,提高沉淀速度,增强沉淀性能,较常规絮凝可有效的减少沉淀池占地面积和沉淀时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凝沉淀的基础理论,结合现有絮凝沉淀池的优点,通过对反应沉淀器核心结构的升级改造及搅拌系统的优化设计,开发了微旋涡无级变速反应器。该反应器集混合、絮凝、固液分离于一体,可创造微涡流与切向流相结合的优良水力条件,结构紧凑,能耗节约。  相似文献   

16.
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采用高密度回流絮凝澄清池进行饮用水除氟试验。考察了原水水量、氟初始浓度、原水浊度、絮体回流比等因素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澄清池具有良好的除氟效果,可使滤后水中氟浓度低于1 mg/L。当絮体回流点位于快速混合处时,回流比为50%时,能提高氟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丹东化纤股份公司污水处理系统现状,现有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需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工程采用高效澄清池取代原机械搅拌澄清池,提高澄清池混合反应效率及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通过实际运行,表明高效澄清池适用于化纤污水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物倍增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倍增工艺是通过可防堵塞的曝气系统、生物除磷系统、空气提升系统及快速澄清装置,将生物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有机物氧化等各工艺全部协调在同一反应池内同时进行,并在池内设立澄清区(相当于二沉池)的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它省去了传统工艺的污泥回流泵房、二沉池等构筑物及配电、管道等相应设备。  相似文献   

19.
原水为山西某药业有限公司二沉池出水,7500m~3/天,具有高有机物,高盐,高硬的特点。经多效澄清池絮凝沉淀,高负荷超滤系统及三套水回收系统将废水中的COD、一二价盐、水进行分离。水回收率达95%,脱盐率达98%。含有一二价盐的浓水送至蒸发结晶。使用pH1.5-2的盐酸及pH10.5-12的液碱作为常规的清洗药剂,膜通量及压差易于恢复。废水处理成本仅为3.9元/m~3。  相似文献   

20.
秦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82-85,116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设备较简单,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沉淀性效果好,日处理量大,对水体搅动小,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本研究通过掌握斜管沉淀池的构造功能及沉淀原理、通过改变运行因素来验证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