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震级最大、影响十分深远的一次大地震,京津唐地区各类水利工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选取唐山大地震中烈度6度外包线(等震线)以内介于115.5°~119.9°E和39.0°~40.9°N之间的京津唐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区域内水利工程破坏情况的统计分析,利用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反映各类水利工程震害的特点及破坏形式。针对各类水利工程的主要震害现象,简要分析了水利工程震害与地震动强度、场地条件、震前库水深度及工程结构设计、选材等因素影响的相关性。探讨了相应的水利工程抗震措施,为今后水利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一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土石坝震害与抗震措施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建或拟建一大批高土石坝,这些高坝都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做好抗震设计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土石坝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包括地震永久变形、滑坡失稳、液化、防渗体破坏、次生破坏;针对这些破坏形式,总结了地震高烈度区高土石坝的抗震措施,包括预留超高、坡脚压重、坝顶加固、抗液化措施、防渗体处理等;提出了现阶段高土石坝抗震的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我国今后的高土石坝抗震稳定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原地震是我国黄土地区影响深远的大震,其诱发的黄土滑坡不计其数.对海原地震中黄土滑坡密集发育的西吉、海原、固原地区开展调研工作,研究强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破坏类型,以及该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的成因机理.西-海-固地区黄土地震滑坡具有集中发育、扎堆群发的分布规律,且易发生在坡高较低、坡度较缓、山梁单薄、地貌破碎的斜坡地带,并具有方向性和运动液化的特点;考虑黄土特殊的结构特征及动力特性,黄土地震滑坡的破坏类型可分为振动软化——剪切破坏、振动液化——流动破坏、振动崩塌破坏及震后蠕变破坏四种;西吉县西南部黄土地震滑坡密集发育是因为该区处于海原地震地壳破裂带的几何投影中心,并受该区岩土分布特、地貌特征,以及所遭受地震波频谱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月19日21时27分,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北纬39.83度,东经77.21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第一时间在部指挥中心,调度了解地震灾情,要求加强震情分析研判,做好地震科普等应急各项工作。据新疆地震局报告,震中附近地区震感强烈,初步了解震中西克尔水库附近有一座房屋倒塌。阿图什、喀什等地震感明显,阿克苏等地亦有震感。喀什至乌恰高速公路遭轻微破坏。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20,(1):7-11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月19日21时27分,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北纬39.83度,东经77.21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第一时间在部指挥中心,调度了解地震灾情,要求加强震情分析研判,做好地震科普等应急各项工作。据新疆地震局报告,震中附近地区震感强烈,初步了解震中西克尔水库附近有一座房屋倒塌。阿图什、喀什等地震感明显,阿克苏等地亦有震感。喀什至乌恰高速公路遭轻微破坏。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及地市级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指由地震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其次为塌陷、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增强了地震的破坏效应,加剧了地震灾害的损失程度,给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造成很大困难。一般震级大于5级、烈度超过6度的地震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震级和烈度越高,次生地质灾害越严重。本文根据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及发生条件,以地(市、区、盟)为单元,进行了危险性评价:高度和中度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陕甘宁川渝滇藏地区,形成一个大致北北东向的高危险带,其余大部分地区为轻度危险区。  相似文献   

7.
李大光 《民防苑》2009,(5):28-31
去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超过唐山大地震的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大地震的震级之高、破坏之大、波及之广、营救之难,均历史罕见。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人民解放军空降部队在中国汶川大地震救灾行动中吸引了世界的目光。5月14日,15名空降兵首次在因地震与外界隔绝的阿坝地区茂县成功进行伞降。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14日21时27分,甘肃玉门市(N39.8°,E97.3°)发生Ms5.9中强地震。这是中国大陆2002年度发生的一次最大地震,也是甘肃省第一次遭遇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地震。整个玉门市震感强烈,部分建(构)筑物,工业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损坏。地震波及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地区。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地震局迅即组织地震考察队,奔赴地震现场。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地处青藏块体东北缘,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基本贯通全省,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市、州均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遭受过邻区地震的波及破坏。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先后发生了1990年天祝一景泰6.2级等14次4.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除2002年玉门5.9级地震外,其余全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0.
民勤地区大震、古地理和沙尘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瑾冰 《灾害学》2004,19(2):64-68
民勤地区是中国沙尘暴发生年频次最高的地区。本文讨论了干旱、地震、古湖泊和风线对民勤地区沙尘暴形成所产生的综合作用。强地震破坏了土壤颗粒的团聚性,古湖泊环境提供了沙土混杂的地表层,风线决定了沙尘暴的飞扬和运移。  相似文献   

11.
<正> 公元1668年鲁南8.5级巨震是我国东部地区乞今发生的一次最高震级的历史地震。该巨震在历史上曾一度对鲁南一苏北造成过毁灭性破坏。因此,它对整个鲁苏地区的烈度区划和地震危险区划研究工作带来重要影响。最近由于围绕着鲁南一苏北高烈度地震危险区的重新审定工作的开展,对鲁南巨震的认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地震火灾?地震火灾起因主要有:(1)火炉翻倒,引燃可燃物。(2)燃气管道破损,泄漏的气体遇到明火。(3)房屋倒塌或破坏造成电线短路,发热一定时间后引燃物品。(4)地震停电后复电,而破坏房屋未经清理,造成电气短路。(5)油罐、输油管或加油站破坏漏油,遇到明火等。地震火灾蔓延的条件是房屋易燃,因此木结构房屋是地震火灾的常发场所。地震后供水系统破坏,消防水源短缺,是控制地震火灾的最大障碍。地震火灾的另一个特点是  相似文献   

13.
任隽  袁志祥  冯希杰  范增节 《灾害学》2004,19(Z1):53-56
2003年4月24日陕西省石泉县红卫乡一带发生ML4.9级地震.这次地震对石泉、汉阴等县建筑物特别是农村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统计了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破坏情况,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天津市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历史地震活动水平不高,但受天津附近地区强震活动的影响比较大。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都使天津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烈度最高达Ⅷ—Ⅸ度。天津的地震预报的目标,一是本区的中强地震,二是临区的强震。本文着重讨论天津地区的短临综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6日在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了5.7级地震,震中烈度达7度强。瑞昌地震后,开展了对鄱阳湖口地区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校核研究,分析了瑞昌地震后区域地震背景变化和地震震后活动趋势,对发震构造进行了综合判定,划分出了瑞昌潜在震源区,并针对该地区某大型桥梁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和设计地震动工程参数的校核计算。结果表明,瑞昌地震是近场区外的中强地震,对鄱阳湖口地区设计地震动工程参数影响很小。本文的工作为破坏性地震震后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校核工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地震火灾? 地震火灾起因主要有: (1)火炉翻倒,引燃可燃物. (2)燃气管道破损,泄漏的气体遇到明火. (3)房屋倒塌或破坏造成电线短路,发热一定时间后引燃物品. (4)地震停电后复电,而破坏房屋未经清理,造成电气短路. (5)油罐、输油管或加油站破坏漏油,遇到明火等. 地震火灾蔓延的条件是房屋易燃,因此木结构房屋是地震火灾的常发场所地震后供水系统破坏,消防水源短缺,是控制地震火灾的最大障碍.地震火灾的另一个特点是多处同时发生,往往使得消防人员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次IASPEI地区会议第四组是“地震危险性评价”,召集人为M.Barazagi(美)和S.C.Bhaiia(印)。会议刊出该组的论文摘要共24篇。在1984年11月5日召开的会议上宣读了10篇,其中有我国罗玮等一篇。讨论会主持人为K.N.Kehatti(印)和V.Aggarwal(美),报告涉及到地震危险区的辩识和划分、监测程序、地震图象与新构造运动,地动位移及工程含意、垂直构造运动及其相伴的地震活动、地震导致的地面破坏、减轻地震危害性的工程措施和不同构造条件下地震危险性评定实例等。  相似文献   

18.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意大利是一个高地震活动的国家,管理这块领地的各届政府机构都面临着保护生命与财产免受地震损失的问题。在1783年发生的坎拉布里地震(死亡3万余人)后,Bourbon政府采取了第一次法律措施。1859年Norcia地震后,在Papal国颁布的法规下,考虑了未来重建场地的选择和建筑标准问题。意大利统一后,废除了许多法规,使意大利政府对1883年发生在Ischia的地震毫无准备。该地震摧毁了岛上所有的村庄。1908年12月28日的地震使Reg-gio、坎拉布里和墨西拿毁于一旦,死亡八万余人,这是最近十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意大利半岛的最大地震之一。此后不久,颁布了国家地震分类,它是由要使用建筑技术规范(由皇家法定的)的市区一揽表所组成。此后,每一次破坏性地震之后,该地震分类都进行了修订.从1968年Belice地震时达到顶峰的地震分类观点来看,奇怪的是,这次地震使划为无震的地区变为废墟.该地震分类的根据仅仅是因1908年后几次地震使市政府遭受破坏的事实,而没有  相似文献   

19.
云南普洱6.4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7年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仅5km。地震对当地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根据此次地震现场调研,介绍了地震烈度分布与震区破坏等级划分,归纳了土木、砖木、砖混、框架结构房屋等建筑结构的震害情况,同时对供排水、交通、电力、通讯系统及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的破坏状况加以概括,并对各类结构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类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提出了未来村镇防震减灾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强烈地震中,大量的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损伤、破坏甚至倒塌,严重威胁着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对汶川地震中一栋典型的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现场震害调查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其非线性地震反应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探讨了底部框架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表明:采用精细化有限元建模方法可以比较可靠地模拟结构地震损伤破坏过程。由于填充墙的约束效应,框架柱的实际计算高度减小而成为短柱,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在开窗部位发生脆性剪切破坏,是该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抗震设计时宜考虑框架与填充墙的相互作用效应,避免形成短柱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