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中国湖泊环境保护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回收利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浮游藻类是减轻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荷,治理湖泊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热解技术可将藻类转化成焦炭、生物油和合成气等多种燃料形式,因而是回收利用湖泊浮游藻类的一个理想途径.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相比,藻类作热解原料具有易预处理、易热解、易获得高产等优点,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燃料.  相似文献   

2.
生物燃料     
美国和芬兰正在开展一项从生物质获取燃料的合作开发项目。该项目的重点是从森林和农业产品及其废物制取能量。生物燃料是可再生的能源,它可从废物制取;对一个国家来说,生物质是一种国内能源,以减少石油进口。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解技术将湖泊浮游藻类用于燃料生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中国湖泊环境保护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回收利用富化湖泊中的浮注重藻类是减轻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荷,治理湖泊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热解技术可将藻类转化成焦炭、生物油和合成了气等多种燃料形式,因而是回收利用湖泊易热解、易获得高产等优点,可以为社会提供大是优质的燃料。  相似文献   

4.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8):601-601
英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将植物油制成的生物燃料进行净化的技术,可将生物燃料中主要的副产品丙三醇清除。  相似文献   

5.
石油炼制过程存在高盐废水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生成等诸多环境问题,识别和量化该过程的环境影响是必要的。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燃料型炼油厂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分别考虑了中点、终点环境影响类型。其系统边界包括9套主要装置和4套辅助装置。结果表明:燃料型炼油厂生产过程最大的终点环境影响类型是生态系统质量,主要由气候变化贡献,主要源于CO2的现场排放;催化裂化装置的环境影响最大,但从单位加工量考虑,加氢装置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燃料型炼油厂降低环境影响应该从控制CO2、VOCs的现场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选择来源更环保的辅剂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6.
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业的废弃物及各类秸秆或杂草,经粉碎、蒸汽搅拌,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挤压(压缩)、干燥等工序,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石油等不可再生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订了46项与该法配套的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6月1日起陆续实施。此次发布的46项国家标准包括: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标准;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8项能源计量、能耗计算、经济运行等节能基础标准。其中,新制订国家标准37项,修订国家标准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36项。  相似文献   

8.
DDT,666等有机氯杀虫剂,仍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农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以致影响人类健康,所以生物对666的净化,以及对生产666废水的处理,已成为防治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Mekinney(1971)提出藻菌共生系统,已引人重视,并研究生物净化系统,提高到半控制效率更高的系统。所以藻类对有机农药的富集作用,降解途径,从本质来说是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所消耗的能量约有48%是来自生物能,而这些生物能中多半则来自薪材。但是,作为燃料用的生物能不少国家却短缺严重。据估计,约有近11亿人口缺乏薪柴。按照目前的薪柴消耗速度,1980~2000年期间,每年的薪材缺乏量将从过去的4.07亿立方米增加到9.25亿立方米。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植树造林的速率只能满足其1%的需要量。我国农村中能源供不应求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农民的生活用能每年约缺3~4个月。农业生产用能供应也较紧张。全国农村每年所消耗的能源量占全国能源年消耗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和开发生物能源对于解决农村能源缺乏,改善农民的生活,发展农业生产和加快农村的建设包括林业建设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一、前 言 从生物量中可以转换、提取出各种生成物,本文只谈燃料。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把生物直接作为燃料而利用。由于石油制品是均匀流体、具高热值、使用简便,所以,人们从一开始就将其作为燃料而加以利用。今天,人们再次转向生物量,是将其作为资源。尽管作为直接燃料使用时,它的直接能源效率非常好,但  相似文献   

11.
土著微生物促生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率的河湖黑臭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然而向底泥中投加药剂可能会影响上覆水水质。为探讨该技术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实验研究了城市湖泊黑臭底泥修复过程中上覆水中磷浓度和底泥中磷含量及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药深度为泥面以下15 cm,微生物营养剂(BE)和生物解毒剂(MT)的投加量分别低于60mL/m3和70 mL/m3的条件下,上覆水总磷(TP)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湖库类)标准值。投加微生物促生剂(BE和MT)导致上覆水磷含量升高,并促进了上覆水中藻类的增长。复配投加硝酸钙能减少上覆水中磷含量及藻类生物量,从而抑制微生物促生剂对上覆水磷浓度的影响。另外,投加微生物促生剂及硝酸钙到底泥中后,底泥磷含量以及磷形态组成的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藻类污染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作了简单回顾,接着对其主要研究领域(水污染对藻类的影响和藻类净化水质)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燃煤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能是一种优质能源,它的使用方便快捷,使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排放的烟尘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文中主要谈到燃煤火力发电厂,介绍了它的燃料特性和生产,以及排放的污染物和其危害,重点列出了当前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华东理工大学颜涌捷教授的团队,承担了国家863重大课题“纤维素废弃物制取燃料乙醇技术”,经过近20年的潜心努力研究,在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的工艺上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生化和热转化方法,以生物质水解和水解残渣综合利用的方法。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以生产液体燃料和副产化工产品的方法,提高其经济性,在国内首先建成以纤维素废弃物制取燃料乙醇的示范工程,达到年产600t的规模,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工艺,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十多项,已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中国石油短缺,生物质丰富,每年产生的秸秆就达7.2亿t,加上其他生物质,数量可观。  相似文献   

15.
据报道,日本滋贺县栗东市的永和公司,日前成功开发出一项新技术:用二氯甲烷等溶剂加热至80℃,继而利用产生的气体熏蒸污泥约3 h,可获得16 kg左右的灰色砂粒状燃料。这项新技术,为污泥变废为宝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藻类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球上最庞大的生物群体,藻类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述评了藻类在固定二氧化碳、去除有毒有害物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吸附重金属等方面的作用,并从制油,提取色素、藻胆蛋白、生理活性物质等方面评价了藻类的资源化用途,最后对其资源化利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生活垃圾焚烧厂关停SNCR时燃料的N排放数据以及与之对应的工况和燃料特性数据,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燃料N转化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工业化生产中,燃料N转化率与炉温、垃圾含水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而随N元素含量和固定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过剩空气系数、H/N、O/N的增加而升高.据此提出了符合实际生产条件的燃料N转化路径图.该路径图表明,燃料特性对燃料N转化率和NOx生成浓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进一步量化了H/N和固定碳含量这2个参数与燃料N转化率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将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分出的方法来减少NOx生成,并以国内典型城市为例,研究了分出不同比例厨余垃圾的情况下,燃料N转化率和NOx生成浓度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通过分出厨余垃圾的方法,能够降低垃圾焚烧厂的脱硝成本及氨逃逸风险,可为进一步控制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NOx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生物处理工艺研究了淋洗水解、脱水与好氧生物干燥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淋洗水解及压榨脱水机械生物处理阶段,控制淋洗液与生活垃圾重量比2∶1,停留时间1.2 ~1.4 d条件下,生活垃圾可以减量49.7%.而过程中产生的淋滤液COD为32 939 mg/L、pH为5.1、COD∶N∶P=261∶5∶3.6,可以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或作为碳源进行资源化利用.在好氧生物干燥阶段,通风量采用0.08 m3/min,2~3d堆体温度可升至73℃,7d左右即可产出LCV高达15 000 kJ/kg左右的高品位垃圾衍生燃料(RDF),其产率为38.2%,氯元素含量低于0.5%,重金属含量较低,满足燃料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体式MFC-好氧MBR运行效果及膜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能利用N0i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脱氮。为解决膜生物反应器(MBR)脱氮效率低和膜污染问题,建立了一套能够进行脱氮、有效抑制膜污染的一体式MFC-好氧MBR新工艺。以开路MFC—MBR反应器为对照,对耦合系统中污水处理效果、膜污染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套系统的COD去除率均超过88%,对NH4-N的去除均达到99%。闭路MFC—MBR系统TN去除率达到69.4%,高于开路系统的55.3%。混合液的MLVSS/MLSS稳定在88%左右,同时耦合系统能够改善污泥混合液的性质,zeta电位的绝对值和粘度较开路系统有所减少,污泥颗粒平均体积粒径(233.482μm)较开路系统(94.877μm)有明显增加,膜清洗周期延长了41.17%。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其定义、分类及载体选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技术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于处理含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