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煤矿安全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并根据《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特点与课程的关系,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设计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提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构建了《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了极大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安全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安全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与安全工程专业一样,《安全原理》课程的总体教学方案并不成熟,存在各个学校间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方法不成熟等问题。论文根据教学实践分析了《安全原理》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上的难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提出了自己观点。《安全原理》的课程特点体现在内容琐碎、枯燥且不统一,也因此形成了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上的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以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包括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视频资料的应用、英文原版材料的应用的教学方法。希望本文能在提高《安全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发挥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福宝 《安全》2009,30(5):56-58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以现代的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新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进入课堂,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本文结合作者所主持的《矿井通风与安全》现代化远程教育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安全监测监控原理与仪表"课程教学效果,本文通过阐述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分析得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欠缺,教学模式单一,实验教学课时偏少以及教材内容实践性不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配备,加强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的融合,增加实验教学学时、设置开放式实验室,编写重点案例教学教材以及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专业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1.通风除尘设备必须定人、定机负责保管、保养和检查。操作者必须熟知通风除尘设备操作和安全知识方可操作。2.通风除尘设备负责人必须在每日工作前检查除尘滤网、布袋或水箱是否完好、有无堵塞,集尘机构是否清理干净,电气接零是否可靠。  相似文献   

6.
陈娜  毛熠  陈全刚  龚建朝 《安全》2014,35(9):62-64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及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之一,教学环节主要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包括开设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该课程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解决企业实际安全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考虑教学和实践的方式及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陈娜  张景飞  毛熠 《安全》2012,33(11):57-59
正1《安全管理学》简介《安全管理学》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安全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和实用的二级学科,也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渗透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安全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安全科技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安全科技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要求,探讨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传统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了该课程在不同专业体系中应该讲授的重点内容。结论表明:得出的结论对提高《安全科技概论》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全管理学》是我国安全学科教学方案中的一门重点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没有专业和工作背景的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和内容。在综述案例教学法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全管理学》课程的实践特性及课程内容设置问题,提出安全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基础,提出了安全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并结合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安全管理学》具有课程内容较多,需要学生理解分析和记忆内容较多的特征。同时,《安全管理学》的课程目标强调对课程内容的灵活应用。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论文提出了以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法、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开设企业专家专题讲座、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开设课程设计为主的多类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并且给出了每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和适用的教学内容。最后,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或预期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文章围绕安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挖掘安全管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围绕课程元素的具体教学方法,同时提出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最终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学思政教学方案。研究成果为通过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的共性问题分析与优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采矿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部分地下金属矿山开始步入深井开采,矿井通风网络越来越复杂,给矿井通风带来很多的难题。在调查分析我国大型复杂金属矿井通风系统普遍存在的影响井下风流有效分配、通风能耗偏大、漏风量大等共性通风难题的基础上,提出复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法,并举例应用矿井通风三维仿真系统,从矿井通风网络、通风动力和风流调控设施等方面优化出技术经济可行、安全高效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确保复杂大型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设计是大学某一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是完成一项涉及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专业设计,作为本科生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5]按照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矿井通风工程》课程设计是安全工程专业和采矿工程专业同学在完成《矿井通风工程》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其时间点位于本科实际教学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之后、  相似文献   

15.
卢丽丽 《安全》2018,39(2):66-68
职业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职业安全与健康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入手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目的是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吕坤  秦妍 《安全》2013,(6):58-60
正1标准制订背景地下有限空间因其长期处于封闭或部分封闭状态,自然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导致缺氧窒息、中毒、燃爆等危害。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夏季的高温、高湿等不良气候条件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剧地下有限空间环境的恶化,给作业人员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7.
田宏  王天明 《安全》2021,42(3):61-64,68
为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培养目标达成,本文探讨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学习困难,理论教学和实践相脱节,以及课程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习方式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易灿南  胡鸿  刘美英  张一夫  皮子坤 《安全》2019,40(10):51-55
为培养符合新工科人才能力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要求的安全工程人才,根据CDIO理念以及工业通风课程特征,论文提出以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为导向的工业通风模块式教学模式,形成了6个基本能力训练项目和1个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能力达成的教学方法以及着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层掘进巷道与其它巷道相贯通时,必须预防冒顶、瓦斯、煤尘和放炮等事故的发生。巷道贯通会使井下通风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涉及的安全问题比较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通三防”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