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年代步车质量参差不齐,的确为交通出行埋下隐患,但老年代步车的广泛流行也说明一个问题,这种车辆有着广阔的市场。老年代步车本身就存在安全缺陷,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种功能逐渐衰退、遇见紧急情况反应较慢,驾驶员法制意识淡薄、不懂交通规则等,行驶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为此,规范老年代步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林晖 《安全与健康》2007,(12):54-55
据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2%,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的比例达到20%。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之一。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原因众多,其中,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没有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不多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通安全的交叉口倒计时信号灯设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交通信号倒计时装置被国内一些城市广泛采用。在体现交通“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倒计时装置的应用也应注意其带来了一些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上的问题。倒计时会诱发一部分驾驶员在绿灯末尾时加速通过路口,和红灯变绿灯下一相时头车提前高速到达冲突点,可能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因而需要更长的绿灯间隔时间保证信号换相时的交通安全。由于绿灯间隔时间增长,交通信号倒计时装置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且不当的绿间隔设置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冲突。因而应谨慎采用机动车交通信号灯倒计时装置,并应辅以绿灯间隔时间调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明确交通规则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想尽办法降低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傅仰余 《安全与健康》2006,(1):21-21,47
交通事故预防,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减少交通咸作废财产损失,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是“平安福建”、社会综消费品市场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同时也成为和谐社会和一个重要的指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特大事故发生后或交通事故上升速度较快时,希望通过交通专项大整治,立竿见影地达到减少交通交事故。  相似文献   

6.
为缅怀道路交通事故遇难者,并关注其亲属所处的困境,提醒公众关注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的后果和代价,并倡导全社会为建设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负起责任,2005年10月2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作为"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全世界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交通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交通拥堵、违章驾驶、疲劳驾驶、超载、超重等问题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公共交通安全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改善交通运输压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希望通过智能交通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这也是建设高效、绿色型经济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交通事故预防,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减少交通事故伤亡财产损失,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是“平安福建”、社会综治工作的重要考评指标,同时也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特大事故发生后或交通事故上升速度较快时,希望通过交通专项大整治,立竿见影地达  相似文献   

9.
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从交通安全角度将道路交通现代化进程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根据人—车—路三者关系协调程度的变化 ,又可将第一次交通现代化阶段分为起步期、发展前期、发展后期、成熟期和过渡期等 5个时期。各个时期的交替可根据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变化趋势来划分。笔者通过对日本 4 0多年来和我国 10多年来交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我国道路交通现在处于第一次交通现代化阶段的发展前期 ,今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可能进一步大幅度上升。为此 ,应该加大对传统交通手段的改造和交通现代化的投入 ,以防出现道路交通事故极其严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代步车质量参差不齐,的确为交通出行埋下隐患,但老年代步车的广泛流行也说明一个问题,这种车辆有着广阔的市场。老年代步车本身就存在安全缺陷,加之老年人身体各种功能逐渐衰退、遇见紧急情况反应较慢,驾驶员法制意识淡薄、不懂交通规则等,行驶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为此,规范老年代步车势在必行。如何规范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严格的监管固然可以禁止老年代步车在城区道路行驶,但如果后续服务跟不上、出行条件不改善,不但难以真正管到位,反而还会引发社会矛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资料显示,交通事故伤是人类创伤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平均每2秒种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而致伤,每50秒钟就有1人因交通事故而致死。交通伤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影响公共健康的第一大公害。 减少交通事故,遵守交规是关键 说起交通事故,交警的感触最深。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交警支队的交警老苏同志对记者感叹:“交通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违反交通法规,我在马路上指挥交通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事故遇到很多,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违反交规造成的。” 有专家分析说,我国交通损伤之所以发生率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  相似文献   

13.
SOFM神经网络在道路交通事故分类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交通环境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交通事故仍频频发生,且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安全已成为交通管理当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次数,降低事故损失程度,需要对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管理,以便针对不同种类和特征的交通事故采取专门的措施。笔者应用SOFM(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不同原因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了分类评价,并根据实际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你可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你也可能很在意汽车的保养和检修,但你是否会想到一只老鼠可能让你的爱车罢工,一副脚垫可能造成交通事故?越是一些我们平时忽视的小事越可能给我们造成意想不到的祸事,因此,以车代步的你一定要扫清爱车里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两倍,因此,如何发现并消除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成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交通的安全与否,取决于人、车、路、管理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的各个环节能否连续地协调工作。所以,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就是要重点研究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就是交通事故之“源”,只要把交通事故的源头控制好,就能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二、从交通规则看交通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三、从对待交通规则的不同表现看中西方的生命价值观和人权理念,兼论交通规则与社会秩序及规则与社会正义的关系。四、从交通违规的"反应堆"看中西法律意识的浓淡。五、从中西方对待街道等公共领域的不同态度看中西公共精神的贫富差别。六、从两个西方人对中国道路的观感看公共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七、从道路市政的建设看中西公共领域管理者公共理性、公共精神的盈亏。八、中国官民公共精神的普遍缺乏造成了低劣交通文化的恶果。九、结论:西方的交通精神文化比中国的优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十、结论的延伸:文化是整体的,我们不能只引进西方的物质和制度文化而拒绝其精神文化;因此,包括交通文化在内的所有公共领域文化都应该引进、学习西方的优秀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想尽办法降低交通事故。发生交通事故与汽车驾驶员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为正在道路上开车的驾驶员提供自己行动的信息和行驶状况,不是更有利于安全行车吗?荷兰在  相似文献   

18.
司机性格影响驾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交通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非常重要,不同气质类型的司机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不同。胆汁质的人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交通心理学研究认为,相对于技术因素,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违法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从驾驶者发生交通事故类型及其历史交通违法类型的角度研究危险驾驶行为。利用归一化和阈值法,选取合适的交通违法类型;通过χ~2检验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两者关联性;再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交通事故类型对应的主次要相关违法类型,并建立影响程度模型;同时,基于两者的交互影响,对部分交通事故类型和违法类型分类、合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类型和交通违法类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和对应关系,基于这种特性可预防交通事故,预判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交通拥堵、交通污染日益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些都是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智能交通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所在,为此及时、准确获取交通数据并构建交通数据处理模型是建设智能交通的前提,而这一难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