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科学》创刊迄今十周年了。 《环境科学》是我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关于环境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回顾历史,1975年8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环境科研工作座谈会上委托中国科学院出版一本环境专业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在当时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核心,在于生态系统效应。当代科学技术面临的世界性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问题及其交叉影响。 1983年,日本科学技术会议曾向中曾根首相提出今后十年日本的基本方针,其中三个主要推动领域中都很重视环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随着世界范围的工业化进程,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引起人们的强烈关注。一门围绕着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边缘学科——环境科学,正在蓬勃兴起。一“环境科学”一词,最早是美国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提出来的。开始时是为了探索宇宙航行中的人造气候室等空间环境问题,于一九五四年正式成立了《环境科学学会》,并出版了《环境科学》杂志,借以推动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到了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一些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立了环境与污染问题研究的专门机构,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出版各种专门刊物,有人数较多的科学技术人员,从事  相似文献   

4.
《重庆环境科学》编辑委员会于4月27日~28日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了第十次全体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了十年来的办刊经验。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办协方针和为推动环保事业发展服务,为提高环境科学技术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5.
陈建 《环境导报》1995,(5):36-38
进入90年代,环境科学面临战略转移——从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从单一结构向多层次结构、从传统研究方式到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局部污染延伸到着眼全球环境问题。战略转移必须有现代科学技术依托,必须立足于系统论、信息论的基础。GIS正是这样一门新兴的技术系统。 1 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萌芽于本世纪60年代初,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自动制图等空间数据管理软件的逻辑继承者,是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遥感等涉及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多学科与技术共同发展的结果。它结合不同数据源的空间、非空间数据与数据处理技术,在计算机软件、硬件支持下通过  相似文献   

6.
一、环境科学的兴起环境和环境保护问题,古已有之。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才日益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注意,到七十年代环境科学一跃成为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入一01 95006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环境立法/兰建洪(北京大学法律系)//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4,13(8)一王~4环信X一100 文章提出了在世界环发大会之后公布的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要求环保工作的重点转向法制化,建立科学、完善、协调、高效的环境法律体系,为我国社会丰义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首先是应加强环境立法,填补原有的立法空白,包括持续发展立法、环保组织立法和环保行政执法程序立法。其次是要对现行环境法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内容加以修改完善。以现行排污收费为例,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欠量的环境补偿形式;排污…  相似文献   

8.
《重庆环境科学》创刊十周年了。这十年,正是重庆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长,能源消耗大幅度上升时期,也是环境保护工作面对社会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挑战,开拓前进的时期。在开拓前进中,《重庆环境科学》杂志在宣传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介绍环境科学技术,推动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谨致庆贺。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科学》2012,(12):2244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引证指标位居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类科技期刊前列,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广州环境科学》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环境保护综合性科技刊物,为广大从事环保工作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及大专院校师生,提供发表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1本刊欢迎下列来稿(1)有关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科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是分阶段作用于生态环境的规律,故可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程序分为三个分程序①政策审查分析和生态评价;②政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网络分析程序 ;③政策环境影响量化和计算程序.对每个分程序的分析原理、依据、方法、技术、手段、步骤进行了简明扼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对昆明市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从水文、水环境、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环境特征的变化,客观地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减少或避免工程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协调性现状的诊断,指出上海宝山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是造成该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出发,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利用环境功能区划引导区内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构建面向高强度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最终提出针对产业特点及环境现状的生态环境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客观评价和预测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构建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基于GM(1,1)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分从0.669下降到0.387,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恶化趋势,农村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排放压力越来越大,环境治理投入较少,尚未形成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情形的逆转。如果继续延续过去农业经济发展模式,2020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将会持续恶化,与“十三五”绿色发展的良好愿景目标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5.
略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蕾 《云南环境科学》1998,17(3):20-21,37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保护环境,主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不可持续发展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因此必须以法律为武器,增强全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创造一个有利的生态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6.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文章以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优劣性。结果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对于生态环境质量而言不仅可以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且还可以用于综合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廖雅  侯晓姝  任哓红 《环境科学》2022,43(4):1853-1862
明确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与策略,对于实现京津冀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以及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三水”统筹视角下,面向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管理问题和需求,以重点城市作为基本分析单元,从“三水”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污染物排放量和环境治理力度这6个维度研究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分析体系,为量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供逻辑框架.在设立理想值的基础上应用PROMETHEE-GAIA方法分析京津冀各城市水生态环境现状与理想值之间的差距,因地制宜制定各个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结果显示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衡水市>张家口市>廊坊市>净流(Phi)均值>邯郸市>承德市>沧州市>保定市>唐山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距离理想值仍有不小的差距;分别从单维度和单指标层次分析得到各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城市未来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助力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娄底市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分析我市煤矿开采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加强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政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娄底市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分析我市煤矿开采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加强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政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种种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现象日益扩张,水土流失、沙漠化、干旱、沙尘暴等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利用历史资料,从黄土高原2000a左右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土壤侵蚀的不断加剧、人口的无限制增长以及近几十年来黄河的频繁断流等几个方面出发,说明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在这些重要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性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包括加强人口控制、加快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节约利用水资源以及提高利用效率等。该研究的目的并非消极悲观,而是正确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历史,树立国民的环境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实现黄土高原的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