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放空天然气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成为气田节能减排的关注重点之一。文章结合气田放空天然气排放特点,着重探讨国内外回收利用现状,在分析西南油气田减排技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减排技术建议,包括:开发井口放空气撬装式回收装置,开展增压机放空天然气减排技术研究,开展火炬气减排技术研究。通过对此类技术群的继续开发与应用,为气田下一步减排行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20(2):57-5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但要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简要阐述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全过程,确定石油石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种类、识别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列举重点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为石油石化企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工作、为完成国务院规定的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奠定数据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环境资讯     
【环境新闻】发改委:六大措施确保实现2011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2011年发改委将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争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  相似文献   

5.
环境新闻     
发改委:六大措施确保实现2011节能减排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表示。2011年发改委将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力争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1.5%。  相似文献   

6.
通过农业温室气体减排GTAP-E模型及其数据库构建,模拟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其政策意涵,其结论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5%,我国GDP将降低0.059%,社会福利将提高11.6亿美元;水稻的价格上升22.08%,其他农作物价格上升2.9%;牛羊类的价格上升163.43%,猪禽类的价格上升0.57%,其他畜产品价格下降0.98%。农业温室气体减排5%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得农产品的出口大大下降,但是却提高了其他部门的出口,导致我国净出口增加了45.5亿美元,农业征收排放税的税收收入为223.11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简要阐述新疆油田温室气体重点排放过程,指出新疆油田温室气体减排和控制工作的方向,通过对注汽锅炉、天然气处理、储罐、能源结构优化、科技减排技术研究等工艺的研究分析,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减排工作,在实践中通过对注汽系统减排措施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油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新疆油田公司温室气体减排提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节能减排"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然而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高能耗、高污染成为经济增长的副产品,而环境和资源制约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十一五规划”提出,2006—2010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当前“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分析了我国“节能减排”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认为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方法之一,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新闻     
2012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谈到2011年工作回顾,温家宝说,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8,(1):82-82
“十一五”规划已为节能减排工作确立了“硬约束”指标——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相似文献   

11.
甲烷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大幅度减少甲烷排放有助于降低近期温升,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相比其他排放源,油气行业的甲烷减排最快、最有经济性。而有效的减排政策和监管必须建立在完整、准确的甲烷排放清单基础上。文章以甲烷为重点,概述了美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油气行业的报送制度,介绍了两个报送体系的覆盖范围、要求等相关差异,说明了设施界定、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来源、监测方法以及有待改进之处,并针对中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数据的质量改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色金属行业CO2排放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国际有色行业协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常用算法,总结归纳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估算,从估算方法和结果上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以原铝生产CO2排放估算为例,对有色金属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证分析,为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提供参选方法,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国际有色行业协会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常用算法,总结归纳应用于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估算,从估算方法和结果上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以原铝生产CO2排放估算为例,对有色金属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证分析,为有色金属行业温室气体排放估算提供参选方法,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1,(3):62-62
韩国强力推进温室气体减排 韩国决定从2011年开始,正式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实施。韩国环境部近日提出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中期“2020年排放展望值对比削减30%”的目标。将通过引入绿卡制度,利用已有的碳点制度(节约自来水、电、燃气)和公共交通工具,购买绿色产品等方式,实行各种绿色生活实践的综合奖励机制计划。  相似文献   

15.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中的“排放贸易机制”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机制,是“议定书”所规定的3个“灵活机制”之一。其实质是帮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减轻其承担减排与控排温室气体义务的费用。1996年,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新生事物在欧洲登场了,始作俑者是英国、丹麦等一些欧盟国家。6年光阴转瞬即逝,至今已有5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权被“卖”了出去。回首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历程,人们发现:二氧化碳轻飘飘,个中背景沉甸甸。1拒绝议定书,美国少支出了吗美国抛弃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具有关键作用的《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际集团(AIG)于2007年10月30日在北京宣布,将通过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方式,投资支持新疆和四川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相似文献   

17.
要闻     
《环境教育》2012,(7):5-5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规划》提出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含硫天然气田开发中产出的气田水逸散出的闪蒸气含有硫化氢、有机硫等恶臭污染物,影响站场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危害现场人员健康。因此,对含硫气田水逸散闪蒸气的有效治理是含硫气田开发安全、清洁生产的要求。文章结合当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中国石油温室气体控排要求,对川中含硫气田水闪蒸气采取的脱硫除臭措施的适宜性进行分析,指出不同气田、不同阶段采用的脱硫除臭工艺的局限性。建议针对气田生产特点对含硫气田水闪蒸气治理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在满足安全生产、避免公众环境投诉的条件下,积极落实国家节能提效、低碳排放政策,在新改扩建项目中因地制宜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9.
针对老油田存在的生产规模与地面工艺不匹配、设施高耗低效等能效瓶颈问题,以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围绕机采、注水、集输等油田主要地面配套工艺系统核心设备,创新应用永磁复合电机直驱抽油机、永磁调速、大排量对置式柱塞泵、计量站真空相变加热炉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0.
根据能源强度的定义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构成,将能源强度细分为生产能源强度和生活能源强度.生产能源强度是影响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生活能源强度快速增加态势应引起高度关注.基于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2005-2012年河南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为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人均GDP倒数效应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效率效应和人均GDP倒数效应是河南省能源强度下降的驱动力,而经济结构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效应成为河南能源强度下降的阻碍因素.为实现“十二五”河南省“双控”目标,除挖掘效率节能潜力外,实现结构节能、合理控制生活能源消费增速十分重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