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余世清  唐伟  卢滨 《环境科学》2011,32(9):2645-2653
研究了某农药厂废弃场地土壤中六六六(α,β,γ,δ-HCH)和滴滴涕(p,p'-DDT,o,p'-DDT,p,p'-DDD,p,p'-DDE)的污染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从该场地72个点位的0~400 cm深度土壤中共采集了232个样品,分析表明六六六残留含量为2.6~80 130μg/kg,滴滴涕残留含量为...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污灌区有机氯农药垂直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小平  张彩香  赵旭  向青清  李佳乐 《环境科学》2012,33(12):4263-4269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方法分析了太原市小店污灌区9个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OCPs主要积累在土壤上层0~30 cm,含量最大值为98.56 ng·g-1,其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硫丹(endosulfans)和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为主要污染物质,占总有机氯农药的85.1%,其它有机氯农药物质相对含量较少.绝大部分剖面土中OCPs含量随着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β-HCH和DDE(o,p'-DDE+p,p'-DDE)在HCH农药和DDT农药中占主要成分.组分分析表明,清灌区和沼泽区中最近可能有新的DDT源输入,其它剖面土中HCH和DDT主要来自历史使用残留.研究区内绝大部分土壤为粉砂壤土;污灌区和清灌区中ΣOCPs含量与总有机碳(TOC)均表现出明显正相关性,但沼泽区和背景点与TOC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典型污染场地六六六残留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历史上受某六六六(HCH)生产企业污染的场地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和研究土壤中HCH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分布趋势.结果表明,∑HCH值最大为271.72 mg·kg-1,HCH污染主要集中在表层(深度:0~20 cm)、亚表层(深度:20~40 cm)土壤,表层、亚表层土壤中HCH含量远高于深层(深度:40~150 cm)土壤中HCH含量;β-HCH含量最高,远高于其他3种异构体;通过Kriging法插值,画出表层土壤中∑HCH的等值线图,可清晰地看出HCH的分布趋势.本污染场地表层的硬化阻止了雨水的浸润作用,使HCH向下迁移缓慢,HCH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HCH污染深度较浅.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区土壤中六六六(HCH)的残留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2001年5月采集并测定了天津地区188个土壤表层样品的α-HCH,β-HCH,γ-HCH和δ-HCH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与1981年的残留量相比较,各区县土壤中親CH有较大幅度减少,但4种HCH异构体的残留仍然较高.其中-HCH是最主要的残留污染物,最高浓度超过1000ng/g.1970~1980年HCH施用量较高的地区如今土壤中的残留量仍然较高,城区样品中HCH的残留浓度高于非城区,而污灌区与非污灌区土壤中的残留水平差异不显著.土壤TOC含量与親CH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汾河表层沉积物PCBs和OCPs含量、来源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ECD方法测定了汾河太原段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同时对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PCBs和OCPs的含量分别为n.d.~50.95μg/kg和2.19 ~25.24μg/kg.Aroclor检出率最高为Aroclor1260和Aroclor1254,这可能与我国主要生产和使用的PCB有关.OCPs中p,p¢-DDE含量占优势,研究区HCH和DDT来源于工业和农业输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γ-HCH、DDT(total),o,p¢+p,p¢-DDT,p,p¢-DDE,七氯环氧化物,PCBs总量可能会对研究区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但整体风险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6.
八种柱填料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纯化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制备的8种固相萃取柱填料(硅胶,酸化硅胶,氟罗里硅土,硅镁型载体,Al2O3,硅藻土载体545,酸性硅藻土,Al2O3+硅胶)对含有13种有机氯农药[α-HCH、β-HCH、γ-HCH和δ-HCH、o,p'-DDT、o,p'-DDE、p,p'-DDT、p,p'-DDD、p,p'-DDE、d-ES硫丹(α-endosulfan)、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六氯苯(HCB)]的污染土壤的纯化预处理技术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10%的二氯甲烷/石油醚是最佳的淋洗液,9mL该淋洗液可使硅藻土填料中的分析物得到较高的回收率;硅藻土是最经济、最优的纯化柱填料;酸性硅藻土是耐氧化有机氯农药的最优填料;其它柱填料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淋洗液才能达到较高的回收率.对红壤有机氯农药本底值的测定也证明硅藻土SPE柱的纯化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土壤及果树中HCH和DDT残留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索氏提取、弗罗里土固相微萃取小柱净化结合GC-ECD测定了苹果园土壤和果树样品中4种六六六(HCH)和4种滴滴涕(DDT)的残留量,并对果树的根、枝、叶中HCH和DDT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和果树样品中均有HCH和DDT检出。土壤样品中两类农药的含量分别在0.51~3.97ng/g和1.46~15.55ng/g之间,其中β-HCH是六六六残留的主体,滴滴涕类的含量以p,p'-DDT为最高,并且(DDE+DDD)/DDT<1表明近期果园中有新的DDT输入。果树样品中,HCH和DDT的残留量分别在0.22~2.01ng/g和0.38~6.08ng/g之间,都要低于相应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果树中总OCPs的含量在4.88~17.94ng/g之间,是土壤和大气中OCPs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根部的OCPs的含量明显高于枝和叶,其分布规律为根>叶>枝,这主要取决于根、枝、叶各组织的结构以及农药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某林丹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中六六六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峰  王利利  赵浩  尤奇中  刘林 《环境科学》2013,34(2):705-711
为了解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土壤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1月对原新乡市某林丹生产企业搬迁遗留场地进行了调研,采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SE-GC-ECD)法对其污染土壤中六六六(HCH)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位中,六六六的4种异构体的检出率均为100%.0~20 cm表层土壤中六六六的浓度变化具有波动性,总残留量(ΣHCH)范围在0.034 3~19.560 8 mg·kg-1;前后院中心0~80 cm垂向土壤中六六六浓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总残留量(ΣHCH)范围在0.031 3~0.294 7 mg·kg-1.通过对污染物的组成分析发现,4种异构体的含量顺序符合β-HCH>δ-HCH>γ-HCH>α-HCH,β-HCH异构体的平均含量在50%左右,远远高于其它异构体的含量,表明该场地并没有新的六六六输入.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对污染场地土壤残留六六六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十几年的降解,大部分采样点位六六六的污染浓度(67.9%)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5 mg·kg-1,处于安全级别,厂区后院西部及东部靠近生产车间的土壤污染仍较为严重,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1.0 mg·kg-1)1.5~20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GC-ECD内标法分析了广州市郊区农业土壤表层土中α-HCH、β-HCH、γ-HCH、δ-HCH四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情况,并对该地区六六六(HCH)的残留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农业土壤中HCH四种异构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HCH残留量介于5.28~174.94ng/g,平均值为62.07ng/g,其中β-HCH残留量的最大值达到了111.18ng/g;∑HCH残留量在不同农业土壤中有明显差异,菜地土壤为54.93ng/g,作物土壤为113.84ng/g,林地土壤为17.42ng/g;HCH各异构体在不同农业土壤中的累积分布比例β-HCH均为最高,分别为菜地土壤73.1%,林地土壤63%,作物土壤53.1%;广州市各类农业土壤中α-/γ-HCH比值均接近于1,指示该地区土壤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可能有新的污染源存在。  相似文献   

10.
烟台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资料的系统整理,研究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现状与分布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水样中没有检出HCH、DDT及衍生物,相对1980年降幅最大,说明在小麦种植区较好地执行了禁用HCH、DDT的政策;土壤中仍检出有HCH、DDT及衍生物,DDT及其衍生物检出样品占样品总数的34.59%,HCH及其异构体检出占土壤样品总数的0.015%;表层土壤中HCH残留量由70年代的0.282μg/g降至0.151μg/g,相差近2倍;DDT由0.3872μg/g降至0.346μg/g。DDT残留物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中,20~40cm的土层中残留量已明显降低,40~60cm的土层中残留量未检出,揭示了有机氯农药的水溶性很差,容易被土壤颗粒所吸附,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很弱,因而难以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规律。同时表层土壤中约有612km2控制面积内(p,p′-DDE+p,p′-DDD)/p,p′-DDT的比值小于1,说明可能存在新的DDT污染源输入,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成为烟台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之一,为土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