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淮南煤矿为例,阐述了煤矿开采引起的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为环境保护工作既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刘苹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46-49
从居室污染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居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居室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于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多种污染物共同存在,对健康产生的危害往往比单一因素要复杂得多,控制居室环境污染,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提出了降低居室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对环境诱变剂的认识环境诱变剂,就是能够引起生物体遗传物质发生突然的或根本的改变,使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达到自然水平以上的物质。在我们的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天然的和人造的诱变剂。从广义的角度讲,环境中的诱变剂并不一定是有害的,突变本身就是生物进化的动力,没有突变就不会出现新品种。但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在考虑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方面,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要重新考虑人类健康的机理,这是很重要的。把人的健康仅仅理解为身体在生理方面正常地发挥机能,那是不够的一即使在这一点上,目前不充分的理由也有很多。健全的精神以及产生创造性的精神状态也是所具备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由于为了明确和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的系统,在掌握和解释的方法中具有客观性,因而目前还没有能概括地说明整体的方法。第三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居室环境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居室环境中有害因素的种类,简述了各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种种危害.为切实有效地防治居室环境污染,改善居室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放射线和同位素应用的日益广泛,及航天工程和深部地下工程的开发,都会使人类环境天然本底发生改变。以至由于天然本底的增高,给人们造成一定的附加剂量照射。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26号出版物认为:辐射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机率不存在阈剂量,即使所受的照射剂量很小,也有可能诱发癌症,不过发生的机率很小而已。因此,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确保广大居民的安全和健康。有必要在现代的矿业开发,射线辐照工程,各种能源工业,宇航事业,以及同位素应用的各部门,  相似文献   

7.
自有生命以来,所有的生物都从土壤、水、大气或其它生命形式中得到组成它们有机体的无机元素。因而,生物与周围环境中所含的许多矿质营养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ⅡB族的金属元素锌,是生物体维持正常机能所必需的营养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的铬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铬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797年,法国化学家 L.N.沃克林首次发现铬。在自然界中,铬主要存在于铬铁矿(FeO·Cr_2O_3),其中所含 Cr_2O_3,按重量计可高达55~60%。铬为银白色的有光泽、坚硬易碎而耐腐蚀的金属,熔点为1903±10℃,比重在20℃时为7.18~7.20,原子序为24,原子量为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科学家就发现了影响人体健康、使人衰老、致人疾病和癌变的主要原因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物理化学等原因,体内的超氧阴离子等氧自由基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它们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威胁,科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含氧自由基和60多种疾病有关,其中包括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癌症。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生命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化,日益明确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生存环境中的无机元素。这些元素是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与环境内在最本质的联系物质,因而称为环境生命元素。把自然的外环境和生物体的内环境结合起来研究,揭示环境元素对生物体健康的奥秘,已成为研究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一个新领域,也对提高我国人民健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环境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文介绍了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总结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荒漠化和干旱、环境污染以及城市化等多方面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探讨了人体总暴露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本领域的应用,最后概括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将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将是人类下个世纪面临的最大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从1950年到1995年这45年间,发达国家超过百万居民从49个增加到112个,发展中国家从34个增加到213个。预计到2000年,世界将有24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将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空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收集了安徽省合肥、蚌埠、芜湖、淮南、安庆、铜陵和宿州7个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分别采用地累积指数法、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人体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安徽省7个城市地表灰尘中Pb、Cd、Cr、Zn和Cu平均含量分别为123.73±81.70、5.34±6.54、96.40±37.36、941.03±1 007.39和269.77±441.59 mg/kg,均高于安徽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地表灰尘Cr为轻度污染, Pb为中度污染,Zn为重度污染,Cd和Cu为严重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地表灰尘重金属对儿童存在着明显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对成人产生的非致癌健康风险不明显。重金属Cd和Cr致癌风险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群产生明显的致癌效应。手-口摄入是人体暴露于地表灰尘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途径,在同一暴露途径下儿童所遭遇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儿童更容易受到地表灰尘中污染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试图以医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相结合和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生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这一问题,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最后从营养角度讨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所谓相宜的环境,是指人们要生活在有利健康的环境之中.我国古代早就认识到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对相宜环境内涵的理解,各人不尽相同,如依山傍水而居,庭院植树养花,居室经常通风,室内光线充足等等,都是很有道理的.关于环境与健康相关的因素很多,大体有风、寒、暑、湿、燥、光、气、波、场、色等,这里仅谈谈光、气、波、色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型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微塑料日益引起关注.人体可通过摄食等途径摄入微塑料,进而引起潜在健康风险.目前有关微塑料的研究日益增加,但关于人体微塑料暴露水平及其潜在健康危害方面的相关研究有限.本文在梳理微塑料的人体暴露途径及水平的基础上,从体内、体外两方面试验研究总结分析了微塑料暴露对细胞、哺乳模式动物小鼠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类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接触的方式摄入微塑料,其中经口摄入是最主要的接触途径.(2)在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及代谢物中均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范围为0~134.3个/g.(3)动物试验表明,微塑料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蓄积于心、肝、脾、肺、肾和睾丸等器官中,引起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免疫损伤、菌群失调、代谢紊乱等,甚至可能产生跨代效应.(4)细胞试验表明,粒径较小的微塑料可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质中,引起细胞形态及功能改变,导致细胞活力下降,影响细胞生长与增殖,还可诱导ROS生成甚至产生DNA损伤等细胞毒性作用.微塑料的毒性作用可能与其类型、粒径、染毒浓度及受试物类型等有关,建议今后加强环境低浓度下微塑料及其吸附物质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毒性蓄积与变化的研究,以及开...  相似文献   

17.
以研究成果资料为基础 ,探讨了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试图以医学与环境地球化学相结合和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生态学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这一问题 ,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最后从营养角度讨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庄大亮 《福建环境》1995,12(2):45-45
自然环境中的电磁波主要指射频和微波,在自然环境中强度很弱,大约为10μnw/cm~2。它来源于太阳、星系和地球本身。近30年来,随着广播通讯系统及电子工业和其应用的发展,人为形成的电磁波覆盖着整个地球,其功率则呈指数地增长。 环境电磁波的主要辐射源包括各波段的广播天线、电视天线、微波中继、雷达天线等。可从几个不同波段分析。从我国1982年的情况来看,中波广播的辐射总功率为25000千瓦,短波为8000千瓦。超短波主要  相似文献   

19.
王韵琦 《环境科技》1992,12(2):90-90,34
  相似文献   

20.
吴景初 《环境保护》1994,(10):46-47
人体皮肤、粘膜表面和肠道,寄生着几百种数以亿万计的细菌,它们之中绝大多数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繁殖,故称之为厌氧菌.由于厌氧菌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对氧的敏感程度和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反应不同,专家们很难给厌氧菌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只好根据对氧气的需求不同进行分类,便于临床上应用.迄今厌氧机理尚未统一.人体正常菌群中的厌氧茵,大多分布在皮肤、上呼吸道(鼻、咽、喉和扁桃体)、口腔、肠道、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