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编辑同志: 1989年6月11日,我们宜昌地区化工厂新变换系统饱和热水塔处,一检修工人在登高过程中从脚手架上坠落.两根肋骨骨折。 按照设计规定,该饱和热水塔应该制作直爬梯,在入孔处应制作检修平台。但该厂为了“省工”、“省时”、“省物”,竟违背“三同时”要求。省掉了必备的安全装置──梯子和平台栏杆,这样,工人在检修时不得不在临时搭设的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脚手架上去作业,结果导致了这起事故的发生。其实,就在4个月前,也是在这个地方,类似的险情早已发生过。一天,一工人在此未设栏杆的平台上检修,不慎摔倒,幸好工作服拄在脚手架上,未酿…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06,(2):9-9
安全生产要“小处着眼”《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工人违章事故多?除了欠缺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的硬件缺得太多,而有的又质量太差。讲一个最简单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栏杆。有的车间回收池边,楼上工作平台本应有栏杆的,却没有。我们去检查时路过那里,都感到胆战心惊的,而工人却每天在此作业,谁能保证自己万无一失?出了事故,就是违章作业:“谁叫你不小心!”有的地方有栏杆,但大部分又是不合格的,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去制作,例如有的太矮,只有8cm高,成了绊脚杠,工人上班时…  相似文献   

3.
我厂自制木工万能铣床由于缺少安全装置,在加工木料时,工人的手经常处在危险区内,安全无法保证。 1983年,我们针对这台铣床发生的7次伤人事故进行反复调查研究,设计并制造了一套木工铣床安全装置。经两年多使用证明,这套装置达到了设计要求,保证了安全生产。 结构原理 安全装置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战后经济、工业复兴时期,劳动事故曾大量发生。工业高度发展期的1961年是事故发生的顶峰,这一年死 6712人,歇工 8天以上的事故超过48万人,再加上公害问题,成了当时社会的“非常问题”。这以后,事故逐年减少,现在死亡人数已减少一半多。但是这种持续减少的趋势近几年出现停滞,甚至有所回升。1984年死亡人数为2635人,比上一年增加18%,整个劳动事故减少的趋势也有停顿,究其原因,老龄化问题可说是其中之一。 从劳动力年龄结构来看,日本的老龄化发展很快,与此同时,50岁以上老年工人的事故也正在逐渐增加,在全部事故中的比例,1978年超过30%,…  相似文献   

5.
我厂防腐车间喷砂班,承担着公司的设备大修及防腐喷砂除锈工作。七十年代,工人在露天进行喷砂作业,大量二氧化矽粉尘弥散在空气中,有两名工人不幸因此患矽肺病死亡。八十年代初,喷砂作业改在常有排气系统的密闭室内进行,但作业人员需自穿防尘服、头戴防尘盔,手持由压缩空气输送石英砂的喷嘴皮管进行操作,夏天汗流夹背,冬天寒风凛冽,劳动条件依然很差。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近年来我们研制成功 XW-1型喷砂用全功能机械手。这台机械手的特点,首先是能适应喷砂时一般零件的各种几何形状;第二是尽量采用市场可供应的常规零部件,便于制造、加工…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财贸服务行业不过是买买卖卖,安全生产不成问题。其实不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财贸系统的手工操作正逐渐被机器代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北京市东四粮油基层店安装了一台切面机,投产刚4天,有个工人操作时右手被切面机皮带轮绞住,他用力挣扎,背部又卡在机器上,结果因脊椎骨和颈髓神经折断而死亡。北京市东城区饮食、副食店工人在操作和面机、绞子机、绞肉机时,也常发生伤手事故。据1980年东城区工会对粮油,副食、饮食和煤炭85个基层店的统计,共发生伤亡事故325起,死亡2人、重伤8人,休工天数4,029天。财贸职工对这…  相似文献   

7.
在木工圆锯床上锯短料、小料、硬料或有节疤的木料,如果稍有疏忽,用力过猛,就可能锯掉手指或发生木料弹出伤人的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东方木器厂的老工人,在圆锯上装了一套安全出料装置。当木料放上去,就被转动的压轮轧过去,木材锯好后,又顺着另一压轮送出。这样,工人的手不与圆锯接触,既安全,又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很受工人欢迎。 这套装置结构简单,它由一台0.5千瓦(1,440转/分)的电机,一个30牙蜗轮变速,带动凹轮上的一只 40牙齿轮,再起过 桥,推动二个橡皮 压轮及30牙的齿轮和一根调节升降的丝杠所组成。它能升降0~80…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们上海胶带厂是个老厂,设备陈旧,劳动条件差。 今年一季度,我们从天津市化工机械厂购进了一台橡胶压延机。原以为新设备能使工人劳动条件有所改善,谁知,这台设备给工人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噪音(94-97分贝),而且安全防护装置也不完善(连滚筒塞布口无防护挡板),操作工人都称它为“老虎口”,稍不留心,就会轧断手臂。我们厂事故隐患本来就多,照这样旧“病”未去,新“病”又添,何日何时才能改善工人劳动条件! 安全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防护性能是否良好。我们希望,机械投计和制造部门应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着想,在设计和制造…  相似文献   

9.
重庆电器厂主要生产高低压配电屏面板等产品,冲压加工件在65%以上。现有冲压设备14台,其中100~400吨的4台。在加工过程中,冲压设备产生大量不稳定的振动噪声,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大孔冲裁,需用80吨以上的大冲床,加工时振动噪声更大。经测定,冲床正常工作时,工作场所的噪声超过85分贝(A)。其次,冲压加工中发生的事故多,1977年至1988年共发生冲压重伤事故11人次,平均每年一次。此外,冲压工艺的劳动强度也很大,钢板抬上抬下若干次才能完成加工,还需重复更换几十至上百公斤重的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该厂…  相似文献   

10.
穆天齐 《安全》2001,22(4):35-39
不安全行为,即人为失误,对造成事故有多大作用?法国电力公司1990年提供的安全分析研究报告指出:人为失误概率为70~80%;我国冶金行业的死亡事故,人为失误概率为78%;日本安全心理学家正田亘的统计为88%.国际劳工局编写的<事故预防>一书指出:从1923年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第1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会议,研究事故分类体系,到1962年10月第10届国际劳动统计学家会议通过的事故分类体系,发现“无论采取何种事故分类形式,都发现最常见的事故原因不在于最危险的机器(例如圆锯、心轴铸模机、冲压机),或最危险的物质(例如炸药和易挥发的可燃液体),而是发生在十分普通的行动中”.因此,把消除不安全行为作为一种降事故措施,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青工事故多     
近几年来,上海一些企业因发生事故而死亡的工人中,30岁以下的占的比例很高:1980年占63.4%,1981年1-9月,比1980年同期又有所增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入厂不到一年的新工人。 造成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完善。例如,上海烽火铸造厂是个100多人的小厂。从厂长到专职安全员,对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规章一无所知。去年,在检修一台S116混砂机时,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使直径1米左右的明齿轮暴露在外。去年3月27日,一名24岁的女型砂工在加油时被齿轮卷进,当场死亡。 二是没抓好新工人进厂的三级安全教育和技术培…  相似文献   

12.
安全保险销     
我厂清花车间职工在厂党委和车间党支部领导下,经过批林批孔运动的锻炼,在自动抓棉机的行车轨道上搞成了一组“安全保险销”,消除事故隐患,解决了安全生产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清花车间是纺织厂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自动抓棉机又是车间的主要设备。这台设备长16米,宽1.5米,高1.2米。自动抓棉机上有一架在轨道上往复行驶的小车,小车内装有2只刀片打手,抓取棉花,经吸风管道送到下一台机器内。 自动抓棉机内的棉包,是完全依靠人工送到机器内拆松。由于抓棉机上的小车往复行驶,很容易打伤拆松棉包的工人,造成重大的人身事故;轻则重残,重则死亡。这…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职业卫生的全权管理机构是劳动省(部),核心法律是1972年实行的“工业安全与健康法”(本文简称为“健康法”)。健康法强制规定了雇主提供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的责任,包括根据工厂大小指定职业卫生医师。还规定所有雇用5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要指派一名职业卫生医师,雇用1000人以上要指派一个专职职业卫生 医师。此外,所有工作场所,不论工人总数是多少,都必须为工人进行体检。这个体检包括就业前体检、工人定期体检、从事有害作业工人的特殊 检查。日本在以上法规的遵守情况总体来说是较好的,尽管遵守的比率因工作场所规模而异。  相似文献   

14.
热线咨询     
违反劳动纪律造成工伤是否享受工伤待遇热线咨询编辑同志:我团下属工厂一名工人,因私自换岗又串岗到另一工种岗位上,造成脚趾被铁件砸伤,休息4个月。事故发生后,车间根据制度规定,对该工人受伤不作为工伤对待,这样做对吗?私自换岗又串岗造成事故,是违反劳动纪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日本的林业工人呈减少的趋势。同时,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事故呈多发趋势。在这种状况下,为了确保劳动安全和减轻劳动强度,以及作业的高效率,林业机械的开发引进正在逐渐向高性能发展。在恶劣、陡峭的林地上作业,便携式林业机械引起的劳动事故经常发生(1993年由割灌机引起的重大伤亡事故有5起),安全对策已成当务之急。为了防止侧挂式割灌机回转刃接触被切株干时,发生大的跳动、反弹和防止割灌机滑落、倒转时回转刃造成的伤害(人体),设计了侧挂式割灌机反弹安全装置。1安全装置的结构结构详见图1与图2。1)制动器…  相似文献   

16.
解决不识字的方法叫扫文盲,解决不懂科学技术的方法叫扫“科盲”。安全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我想,要解决不懂安全技术这个问题.就得扫“安全技术盲”。 从去年我们厂发生的一些事故和事故苗子看,不少是因工人缺乏安全技术知识造成的。今年进厂的新工人多(约占职工总数的15%),他们大多不懂安全操作技术。我厂有10多个车间都有助理工组,这几年增加了行车34台,叉车、电瓶车37台,不少司机和挂钩工缺乏起重安全技术知识,有一个助理工组有50%的工人发生过工伤事故。 在干部中也有“安全技术盲”。如有的由非技术工种提拔的干部不懂安全技术;有的…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     
日本劳动省产业安全研究所的课题 产业安全研究所是日本劳动省的附属机构,也是日本防止事故的主要研究机构。 该研究所对所有产业的劳动事故开展事故现象分析和事故防止技术及其它方面的研究,并根据事故的动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制定课题。研究所目前的研究方向,除了过去以硬件为主的工程研究项目以外,还要促进应用系统安全、安全人机工程与软件技术多角安全研究项目。研究所的另一项工作,是受行政当局的委托,开展事故调查等。 该所的研究项目分为经常研究和特别研究。经常研究是以事故现象和事故防止技术为目的的应用研究,研究范围涉及工业各…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0月19日上午11时27分,江苏省启东县渔轮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当即两名工人死亡,两名工人重伤,还有3人轻伤。知情的人们感叹;“怎么能把人的生命当儿戏!”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事故前一天,这家有职工1494人、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的工厂,为新造的JS806—400马力渔轮的中高压绞钢机做液压试验。该厂管理混乱,把未经测试过的阀板组装上了船。事后,又发现严重渗漏,不得不再拆下阀板重新加工试压。重新加工试压时,厂长、车间主任带领4名工人不按用液体作试压介质的规定,而是自作主张,用氮气试压。中午11时,用来试压的氮气不足了,一名工人提…  相似文献   

19.
夏季各生产单位正确使用和维护好通风降温设备,对保护工人的安全、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厂近二十年来的生产实践,正确使用和维护好各种类型通风降温设备,可以防止发生不应有的一些事故。我们的经验是: 一、轴流风扇、台扇、壁扇,离心式抽、送风机的运转部分都必须装有安全防护罩。 离心式抽、送风机的电机联接靠背轮也必须装有安全防护罩。严禁对正在运转的风扇设备乱摸乱动,以防发生绞伤人身事故和打坏叶片等设备事故。 二、各类型风机、风扇的电机和线路都必须保证绝缘良好;严防雨水淋湿。电机上应安装有安全接地线或接…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技术革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作业环境日益发生变化。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日本在制定安全管理计划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出发点。 在安全管理中,日本的不少人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下面的一些思想:一是认为安全管理方法一旦制定出来,将永远通用;二是都以为自己的作业环境是安全的,不愿意设想有危险,对安全管理陷入盲目乐观。而一旦发生了事故,这些人又会说:“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却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故,真遗憾。一定认真查明原因,以便今后不再发生同类事故。”但没过多久,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当然,这并不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