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研究农药行业污染场地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释放能力,选取3个典型退役农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微萃取和GC-MS法检测了污染场地中典型的VOCs种类,分别采用静态箱法、动态箱法和顶空法评价了场地土壤的VOCs释放能力.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位共识别出215种VOCs,根据出现频率和VOCs特性从中筛选出了...  相似文献   

2.
2019年在珠三角典型产业重镇佛山市狮山镇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开展大气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分析.观测期间共测得56种VOCs物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浓度为(39.64±30.46)×10-9,主要组成为烷烃(56.5%)和芳香烃(30.1%).大气VOCs在冬季和春季浓度较高.VOCs各组分呈“U”型日变化特征,污染时段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污染时段.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O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2019年VOCs的OFP为107.40×10-9,其中芳香烃对总OFP贡献最大(54.6%).OFP浓度最高的10种VOCs占总OFP的80.3%,占TVOCs体积浓度的59.9%,高反应活性的VOCs物种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大气浓度,应重点控制.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溶剂使用源(42.4%)和机动车排放源(25.8%)是研究区域2019年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过程源(14.6%)、汽油挥发(7.9%)和天然源(1.7%),控制上述源的VOCs排放是缓解该地区臭氧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清  余刚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2):616-620
分析了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来源、特征、污染状况等,并阐述了VOCs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介绍了国内外的VOCs污染控制标准,以及源头控制、光催化氧化技术、吸附技术等主要的污染控制对策。据文献统计表明,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VOCs,污染控制标准及源头控制、光催化氧化技术、吸附技术等主要的污染控制对策。据文献统计表明,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的VOCs,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亦十分明显,应引起重视。在污染控制策略上,应先从源头加以控制,同时保证室内环境有很好的通风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应用新的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基于2020年6~8月运城市区VOCs、 O3和NO2的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运城市区夏季VOCs的污染特征,同时使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确定了其主要排放源,并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MIR)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FAC)对VOCs的化学反应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运城市区夏季凌晨和傍晚时段受VOCs和NO2污染较为严重,VOCs日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和20:00,峰值的出现主要受交通早晚高峰的影响;6~8月的ρ(VOCs)为50.52μg·m-3,质量分数最高的物种为烷烃(39.39%)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 34.63%).利用PMF模型共确定了5个VOCs排放源,其中贡献率最大的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源(33.10%),其次为工业排放源(29.46%)、天然气及煤燃烧源(17.31%)、溶剂使用源(11.94%)和植物排放源(8.19%),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是缓解运城市夏季VOCs污染的关键.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均值为162.88μg·m-3  相似文献   

5.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GC-FID/MS)监测系统,对成都市城区秋季典型大气污染期间环境空气中的77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污染前期、污染中期、污染后期VOCs的污染特征、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市城区典型污染前期VOCs体积分数为38.9×10-9;污染中期VOCs体积分数迅速增加,比污染前期高3.7倍,达到143.4×10-9,污染后期VOCs体积分数为35.7×10-9.污染前期VOCs日变化不明显,污染中期、后期VOCs日变化呈双峰性,分别出现在每天车流量高峰时段.此外,利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评估了不同污染阶段VOCs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潜势,污染前期、污染中期、污染后期SOA浓度值分别为1.1,3.1,1.5 μg/m3,芳香烃是SOA的主要前体物.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吸收法作为一种重要的VOCs末端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应性强、二次污染少、投资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吸收剂与吸收设备是制约吸收法处理VOCs效率的关键因素,在介绍VOCs的危害及常见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简述4类常用VOCs吸收剂(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及离子液体)与2种常用VOCs吸收设备(填料塔与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的最新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VOCs吸收剂再生与重复利用的方法。最后,针对吸收法处理VOCs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夏季臭氧浓度水平高且污染事件频发,开展臭氧污染过程和非污染时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其臭氧生成潜势(OFP)的精细化来源解析研究,对于有效降低沿海城市的大气臭氧污染,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青岛市2020年夏季(6~8月)小时分辨率的在线VOCs监测数据,分析臭氧污染过程和非臭氧污染时期环境VOCs的化学特征,并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进行了环境VOCs及其OFP的精细化来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夏季环境ρ(TVOCs)平均值为93.8μg·m-3,臭氧污染过程相较于非臭氧污染时期TVOCs浓度上升了49.3%,其中芳香烃浓度增加最显著,增加了59.7%.夏季环境VOCs总的OFP达到246.3μg·m-3,臭氧污染过程相较于非臭氧污染时期环境VOCs的总OFP增加了43.1%;其中烷烃增加最多,增加了58.8%.间-乙基甲苯和2,3-二甲基戊烷是臭氧污染过程中OFP增加幅度最大的物种.青岛市夏季环境VOCs的主要贡献源为柴油车(11.2%)、溶剂使用(4.7%)、液化石油气及天然气(27....  相似文献   

8.
通信作业环境空气质量的测定及评价指标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计算机终端室,通信机房,通信值班室3个典型作业环境,在设立室外对照点的情况下,现场测定CO2、CO、IP、细菌总数、空气离子、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10个指标。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在机主主作业环境内均得以检出,其中VOCs浓度较高据日均值和1d的浓度变化趋势,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物品是空气离子与CO4、CO、VOCs、细菌总数、IP等具有正或负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通信作业环境空气质量的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有机物(VOCs)已经与氮氧化物(NOx)、颗粒物等成为我国典型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其中工业源VOCs排放量大,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影响最大的一类VOCs排放源。由于VOCs种类繁多,来源及转化生成臭氧的机制复杂,为解决此类复杂的VOCs污染问题,文章以东莞市作为珠三角典型区域代表,归纳总结了VOCs防控措施,分析了工业源VOCs治理的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有效对策建议,以期为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益帮助,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的VOCs污染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半导体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工艺调查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半导体行业废气排放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和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共检测出26种有机物,其中以异丙醇排放量最大。采用排放系数法估算了2004年上海市半导体行业VOCs的排放量和2010年的预期排放量,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排放标准及清洁生产等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鲁南地区大气中VOCs污染情况及二次生成转化特征,采用PTR-ToF-MS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鲁南某城市下辖6个行政区初夏(2021年5月19—27日)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走航观测,研究该城市不同区域的VOCs浓度水平、组成特征以及对臭氧和SOA的生成贡献. 结果表明:①该市大气VOCs平均浓度为190.96 μg/m3,主要由含氧化合物、烃类、卤代烃、苯系物和含硫化合物组成,其中对VOCs组成贡献最大的物种包括乙酸乙烯酯、丙醛、环己酮、戊烯等. ②含氧化合物和烃类是该城市(除A区外)最主要的臭氧前体有机物,对OFP的贡献率分别达50%和40%. ③除甲苯是C区SOA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VOCs物种外,二甲苯是其他各区SOAFP贡献最大的VOCs物种,贡献率在30%以上. ④因存在较多大型化工企业,A区与其他区大气VOCs组成差异较大,乙酸乙烯酯和二甲苯是其VOCs主要组分,苯系物、含氧有机物、卤代烃和烃类等四类物种OFP贡献相当,均约占25%;A区大气中VOCs的SOAFP较高,约是其他区的1.5~2.0倍. ⑤通过特征物种比值及走航观测分析发现,A区大气VOCs主要来源于溶剂挥发及燃烧过程,C区VOCs主要源于交通,其他区VOCs主要源于燃烧及工业生产过程;同时,食物加工过程(如油烟)排放也是该市大气VOCs的重要来源. 研究显示,降低大气中含氧有机物、烃类、苯系物浓度是控制该市大气臭氧、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C工业废水处理系统VOCs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斌  律国黎  任爱玲  杜昭  邢志贤  韩鹏  高博  刘淑娅 《环境科学》2013,34(12):4654-4660
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试了维生素C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各单元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现状,分析和总结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特征.结果表明,废水处理系统中共检测出32种物质,逸散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范围为0.962 9~32.097 0 mg·m-3.其中,位于废水处理系统最前端半密闭状态的沉砂池是逸散VOCs种类最多、强度最大的单元,为25种,其总浓度为32.097 0 mg·m-3,沉砂池中小分子硫化物所占比例较大,为30.02%;后续处理单元中芳香烃比例较高约占监测总量的21.06%~31.48%.监测出VOCs的主要种类为氯代烃类、酮类,分别占监测总量的6.39%~55.80%、10.40%~58.08%,废水处理系统各单元均监测到丙酮、2-丁酮、正己烷、氯仿、氯苯等14种VOCs,其中氯乙烯、苯乙烯、1,3-丁二烯3种属于高毒性物质,监测出的氯乙烯浓度超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标准,1,3-丁二烯等多种污染物尚无国家标准限值,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药废水VOCs排放标准的修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河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选取某典型企业进行调研. 采用气袋、苏玛罐和吸附管进行采样,通过气质联用(GC/MS)和高效液质(HPLC/MS)联用分析方法对117种VOCs物种排放水平进行监测,并计算本地化VOCs排放因子. 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识别OFP贡献率较大的物种. 结果表明:①主排放口实测的VOCs总浓度为4.28 mg/m3,VOCs排放量为3.5 t/a,计算的VOCs排放因子为0.016 g/kg (以垃圾计,下同). ②MIR系数法计算的有组织OFP总排放量为9.3 t/a,对应的MIR系数平均值为2.67. ③排放量占比较大的VOCs组分依次为芳香烃(38.37%)、卤代烃(28.79%)、含氧化合物(14.32%)和烷烃(12.75%). 对OFP贡献率较大的VOCs组分为芳香烃(53.91%)和含氧化合物(28.16%),OFP贡献率排名前5位的VOCs物种分别为乙醛(20.5%)、间/对-二甲苯(20.2%)、正丁烯(6.2%)、1,2,4-三甲苯(5.4%)和正丁醛(4.9%). ④固废间、锅炉房、锅炉房外、渗滤液泵房及房顶采样点测得的VOCs无组织排放总浓度分别为83.6、6.19、1.24、5.71、1.79 mg/m3. 研究显示,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固废间VOCs浓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车间内VOCs收集率,以减少无组织VOCs排放,同时可在主排放口安装合适的VOCs去除装置以进一步削减VOCs有组织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长三角典型城市大气VOCs排放清单识别的8个VOCs主要排放行业,选择11家代表性企业,实测研究了VOCs治理装置、排放现状、排放组成特征,并计算相关行业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不同净化技术对非甲烷总烃(NMHC)的去除效率差异大,存在净化后浓度增加的现象,目前的环保装置对废气的处理有待优化.本次采样的大部分企业存在NMHC、苯、甲苯、二甲苯超标现象,其中甲苯的超标情况最严重.对于筛选的8个主要行业,芳香烃和含氧VOCs,是最主要的排放化合物,芳香烃是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化合物.在不同行业中,VOCs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制定VOCs减排控制措施时,应优先减排对臭氧生成贡献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成都市5大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包装印刷业、人造板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制鞋业和化学品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15家企业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组分,并对其不同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排放的VOCs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包装印刷业和人造板制造业主要排放含氧VOCs(OVOCs),家具制造业主要排放芳香烃和OVOCs,制鞋业和化学品制造业主要排放OVOCs、芳香烃和烷烃;芳香烃是化学反应活性最强的组分,对臭氧的生成贡献普遍较大,其中贡献最大的邻二甲苯及间二甲苯的OFP值分别为92.13 mg·m~(-3)和89.65 mg·m~(-3),二者占总OFP的40%;五大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中,家具制造业对O_3生成的贡献最大,OFP贡献率为34.59%.  相似文献   

16.
茂名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吸附/热脱附-GC/MS方法研究了茂名市大气中的VOCs。结果表明,茂名市大气中检测出130多种VOCs,其主要成分是烷烃、芳 烃、烯烃和卤代烃,其中14种是有毒污染物。环烷烃是茂名炼油厂排入大气的特征VOCs。大气中浓度最高的VOCs是正己烷、1,2,4-三甲 苯、溴仿、苯、甲苯。河东区大气中VOCs总浓度比河西区高。VOCs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企业机动车尾气和茂名炼油厂。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交通路口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监测,讨论了交通路口大气中VOCs的浓度水平和排放特征,并将历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VOCs浓度有增加的趋势.使用无铅汽油后,烷烃、烯烃、芳香烃的组成比例有所变化,芳香烃的含量有较大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吴健  高松  陈曦  杨勇  伏晴艳  车祥  焦正 《环境科学》2020,41(4):1582-1588
采用不锈钢采样罐对华东地区8家涂料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排口进行采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106种VOCs组分,识别了VOCs排放特征,建立了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VOCs排放成分谱,分析了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涂料制造行业VOCs特征组分主要为芳香烃和含氧烃,两者浓度范围在65.5%~99.9%,溶剂型涂料VOCs排放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占总VOCs的63.0%~94.0%;水性涂料VOCs排放主要以含氧烃为主,占总VOCs的54.5%~99.9%.间/对-二甲苯(32.4%)、乙苯(19.0%)和乙酸乙酯(12.1%)为溶剂型涂料源排放特征,乙酸乙酯(83.7%)与2-丁酮(8.0%)为水性涂料源排放特征.芳香烃和含氧烃是涂料制造行业的主要活性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总贡献率在92.9%~99.9%之间.源反应活性分析(SR)表明,水性涂料单位质量VOCs对臭氧的生成贡献低于溶剂型涂料,因此可显著降低臭氧的生成潜势.研究显示,针对涂料制造行业VOCs污染治理,应重点关注芳香烃和含氧烃中对臭氧生成潜势贡献较大的VOCs组分,进行源头和精细化控制.  相似文献   

19.
2021年2~4月,利用AQMS-900VCM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对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气中11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在线观测,分析了春季南昌市大气中VOCs浓度水平、日变化,估算了各种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基于PMF模型探讨了 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涂料制造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VOCs(挥发性有机物)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污染物,涂料的生产和使用是VOCs排放的重要固定源.美国、欧盟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涂料制造工业的VOCs排放标准,而中国自2010年起才开始管控VOCs的排放.通过对美国、欧盟和中国现行的涂料制造工业VOCs排放标准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国涂料制造工业VOCs排放标准体系完整且严厉,由源头替代、工艺过程控制、排放限值、监控与管理等构成,但存在表征方法不明确、分析方法不准确、总量控制指标缺乏等问题.因此,基于优化VOCs全过程防控标准体系,提出以下4点建议:①强化源头VOCs排放控制,制定高固分涂料、水性涂料(油墨)各类涂料产品的VOCs含量限值,并配以相关分析方法;②加强VOCs工艺过程控制,在强调密闭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吸风罩捕集效率的统一判断标准;③选用TOC(有机碳)代替NMHC(非甲烷总烃)作为VOCs的表征指标,借鉴欧盟的逸散率制定排放绩效值,构建总量控制指标;④实施溶剂管理计划和PRTR(污染物释放和转移登记记录),以实现VOCs减排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