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津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土地利用方式与污染物的内在联系是非点源污染研究基本出发点.本文研究了天津市区屋面、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污染特征,并针对不同的污染情况提出雨水利用与污染防治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集杭州市临安区不同功能区6个监测点3次降雨径流过程的水样,监测降雨径流中总磷(TP)、总氮(TN)、氨氮(NH_3-N)、化学需氧量(COD)的EMC值,分析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安区不同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中相同污染物浓度不同,降雨径流污染物EMC平均值由高到低为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文教区。降雨径流污染物EMC值随着降雨时间增加逐渐降低。降雨前期空气污染越严重,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即冬季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大体上高于秋季。 相似文献
3.
滇池东南岸农业和富磷区入湖河流地表径流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通过8次常规监测,对滇池东南岸10条以农业面源和受磷矿开采区影响的入湖河流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差异性。在南岸选取降雨过程相同的3条河流,开展暴雨径流监测,探讨污染物在降雨过程中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新宝象河的平均流量为2.6 m3/s,占总入湖流量的26.5%;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是滇池的主要污染指标,许多河流均已严重超标。河流水质在空间上可分为3类,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氮、总磷、溶解磷、硝态氮对水质污染的贡献率达到了53.636%,氮、磷含量是河流水质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降雨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浓度增长迅速,流量、悬浮物与大多数水质指标均有相关性,磷矿开采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在降雨条件下更加明显,其悬浮物浓度在降雨条件下比只受农业面源影响的河流最高高出1.9倍。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颗粒物中元素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的8月—12月采集天津市PM2.5和PM10样品,分析了Na、Al等17种元素质量浓度及月变化特征,PM2.5中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17.2μg/m3,占PM2.5的10.3%。微量元素Zn、Pb在PM10和PM2.5中含量较高,Cr、V、Ni、As等则在细粒子中有明显分布。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发现,PM2.5中元素富集程度高于PM10。地壳元素除Ca外,均无明显富集,微量元素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以Cd富集最为明显。颗粒物分析表明,土壤尘、燃煤、机动车尾气及化工行业是PM2.5中无机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天津城郊土壤中PAHs含量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天津市郊环城四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环城四区95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16种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西青、东丽、津南和北辰土壤中16种PAHs的总量范围分别为62.6~1 994.9、36.1~4 074.7、20.1~2 502.5、22.1~707.7μg/kg;平均含量分别为445.8、841.8、509.5、242.5μg/kg。四区中都以高环多环芳烃为主,西青、东丽、北辰和津南高环多环芳烃分别占多环芳烃总比例的45.4%、42.2%、38.8%和38.7%。空间分析的结果表明,靠近天津市市区样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要明显高于远离市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利用环数PAHs的相对丰度和比值法对天津市郊环城四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进行了解析,研究区土壤监测样点的PAHs主要来自燃烧源,少部分来自石油类来源或几种污染源的共同复合累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50 mm流动检测池,建立了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方法检出限为0.02 mg/L,水样加标回收率为100%~101%,平行样品相对偏差为0.10%~0.27%,精密度(RSD,n=6)为0.72%~1.10%。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适用于地表水中总氮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8—12月连续采集PM2.5样品,分析其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天津市PM2.5日均浓度均不同程度超过美国EPA日均浓度标准(35 μg/m3);SO42-、NO3-、NH4+和Cl-为无机离子的主要成分,占全部无机离子的88.6%;各离子均表现出不同季节变化特征。对NH4+和NO3-、SO42-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NH4+和NO3-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795。SOR和NOR的平均值分别为0.16和0.23,均为8月最高,表明前体物二次转化夏季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用灼烧法测定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对贾鲁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贾鲁河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贾鲁河表层沉积物中As、Cu、Ni、Zn的含量比2004年淮河表层沉积物中相应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重金属污染程度为:As〉Cu〉Zn〉Pb〉Ni〉Cr。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对重金属来源的确定,发现前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8.85%和19.74%,污染来源主要有两类,分别是工农业、生活排污的点源污染,自然变化对沉积物的影响,岩石风化与侵蚀过程和有机质降解矿化的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对粤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24个土壤样品中的As、Cd、Cr、Cu、Mn、Ni、Pb、Zn和Hg,以及15个地表水样品中的As、Cd、Cu、Hg、Mn、Pb和Zn进行了检测,并以多元统计分析与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表水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在土壤中,Mn、Zn、Cd和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背景值;Mn、Cr、Ni、Cu、Cd和Zn在采区有较明显集聚,As、Pb和Hg的高含量分布相对均匀;Cr、Ni、Cu和Pb含量主要受区域背景影响,Zn、As、Cd和Hg含量与矿区人类活动关系密切,Mn含量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控制;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整体处于轻微水平,Ⅱ采区和Ⅶ采区生态风险较高;Cd和Hg是造成土壤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在地表水中,Mn的平均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的限值,其余重金属的含量均满足该标准中的Ⅲ类水质要求;重金属浓度在靠近采区及位于河流中下游的位置偏高;Mn、Cd、Pb、Zn和Cu浓度受稀土开采影响较大,As、Hg浓度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重金属产生的健康总风险(9.39×10-7~1.01×10-6 a-1)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标准(5×10-5 a-1),但儿童通过饮水途径受到的健康风险(1.01×10-6 a-1)略超过部分机构的推荐限值;Cd和As是地表水中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综上,研究区重金属污染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是Cd和M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