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工程》2006,24(3):53-53
彩电、冰箱、电脑等电子废弃物未来不再成为环境污染源。未来三到五年,上海将筹建电子废弃物回收三级网络体系,在每个区都设立一个回收分中心,通过这些中心,电子废弃物将被分别重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大量废旧家电、手机等电子产品废弃物正以惊人速度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们健康。为此,中国将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试验基地,填补国内在电子废弃物专业化处理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电子废弃物的危害及回收利用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北环境保护》2007,(9):41-42
电子垃圾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成为目前世界垃圾速度增长最快的废弃物之一。在有些电子废物存储地,由于管理不当,污染了地下水.有的污染了土壤,变成了不毛之地。可见.监控电子产品垃圾的回收与处理势在必厅。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报废电子电器产品环境管理的有关惰况》显示.电子废弃物在固体废物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只要处置得当.废旧电器对环境的污染完全可以避免。其实电子废物不废。只是把它放错了地方,如果用现代科学方法拆解和回收,一些元器件、电缆、电线、金属、塑料等就可以成为宝贵的再生资源。希望通过下面一组文章让读者对电子垃圾有个全方位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子废物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废物之一,其中2009年广东省电子废物(四机一脑)产生量占到全国总量的28%。本文介绍广东省电子废物产生、回收、拆解和环境管理现状,着重分析了电子废物回收以及拆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广东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实施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子废弃物过去已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由于缺乏国家管理战略,这种情况也在中国发生了。面对国内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高峰和国外电子废弃物的非法进口的挑战,中国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本研究调查了中国近来的进展并分析了与此相关的问题,我们发现中国电子废弃物的材料流和资金流有着自己的特点。近60%的电子废弃物。销售给私人收集并进入了非正规的回收过程:90%以上的中国公民不愿意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付费,这主要是由于其对产品终端寿命残值的理解。中国有关电子废弃物的管理办法已经开始起草,但存在明显的不足。延伸生产责任已经引入,但并未很好定义,已经规划了八个正式的处理设施,并正在建设中或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运行中。但与非正规的处理的竞争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本确认了这些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淘汰的电子废弃物日益增多,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电子废弃物虽然含有大量危险有害化学物质,但其中的稀贵金属却具有很好的回收利用价值,文章通过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体系研究,提出了建立电子废弃物法律法规体系、政府职能体系、资源回收体系、绿色行为体系的新思路,解决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法律漏洞问题、政府监督和管理缺位问题、电子废弃物回收路径不畅通问题和人们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环境管理与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立法、回收利用体系及处理处置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研究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技术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电子废弃物认识的深入和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已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通过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对电子废弃物的环境管理、工艺技术以及回收体系状况,总结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研究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机械分离回收方法处理电子废弃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正成为1个全球性的紧迫问题。针对电子废弃物增长较快,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的现状,从电子废弃物的增长性、危害性、潜在价值等方面,阐述了电子废弃物的主要特点;从电子废弃物的拆解、破碎、分选等方面,阐述了电子废弃物机械回收利用的一些方法。指出电子废弃物的机械分离回收与其他回收方法相比,污染小、效率高、方法简单、成本低、容易规模化。介绍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机械处理的研究现状及在工业上的应用与发展,可为国内在这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废家电处理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控管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辉  吴军莲  蔡璐  周全法 《环境工程》2017,35(3):123-126
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以及铅汞等重金属类持久性毒物(PTS)是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和环境监管重点。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达的"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子电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排放全额示范项目"的研究进展,对电子废弃物和PTS、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POPs的减控、江苏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管理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废线路板粉末等拆解余物中存在以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为主的POPs,且含量较高。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处置产业仍存在着政策法规配套性不强、回收体系不健全、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处置的区域法规体系、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立法、回收利用体系及处理处置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发展研究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技术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子废弃物现状与回收处理探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伴随着电子工业和信息高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 ,电子废弃物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伴随着电子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和我国成为世界“电子产品制造基地” ,我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场”。介绍了我国及世界上电子废弃物的现状与处理状况 ,分析了电子废弃物具有的潜在环境污染性与可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资源性的双重特性 ,探讨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循环经济之路 ,及其相关的政策、方法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阿茵 《环境》2007,(11):34-36
目前,电子废弃物已经对各国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欧洲大多数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回收体系.在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一般规模都不大,大多为市政系统专业回收处理公司、制造商专业回收处理公司、社会专业回收处理公司、专业危险废物回收公司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呈现"爆炸式"的急速增长,由于电子废弃物具有双面性,回收处理得当就能在"垃圾围城"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前,尽管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纳入市场机制之中,但仍然深陷混乱与无序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市场失灵"与"政府失位"两方面造成的。就中国的实际状况而言,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立法趋向应当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政府监管,实行行为主体差异化激励。应当构建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多方负责机制,采用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市场经济手段,完善电子废弃物回收的配套法律制度,并设置电子废弃物回收的物质保障措施,从而促进电子废弃物回收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6.
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现状与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针对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巨大产生量和废弃量,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来源与流向,以及管理过程中收集、贮存、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等几个环节的现状。提出针对我国国情,在电子废弃物立法、产业化以及回收体制等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电子废弃物的分类对于环境管理而言至关重要,发达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出台了电子废弃物分类细则。中国目前对于电子废弃物的详细分类还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本文针对中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提出全程管理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电子废弃物的污染及其回收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废弃物"(E-waste或Waste from Electronic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又称为"电子垃圾",电子电器产品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就报废成为了电子废弃物.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子电器设备的广泛运用,电子废弃物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电子电器产业起步早,更早的面对了电子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资源问题,为了使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在国策、法律、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发电子垃圾处理的新领域.结合国外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政策及技术对中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家电产品已经进入报废高峰期,电子废弃物数量迅速增加,对农村环境治理造成极大的负担。2018年9月,国务院颁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确定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进农村人居环境"。本文依托规划实施背景,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废弃物治理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对规划中关于农村电子废弃物的治理要求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完善农村电子废弃物政策法规、创新农村电子废弃物治理资金模式、建立专业的农村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机构、加强农村地区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宣传教育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子废弃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已成为固体废物中最大的重金属污染源。长期以来,由于对电子废弃物问题缺乏足够认识和有效管理,电子废弃物对人体健床及生活环境可能构成的危害常常被忽视。实现电子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关键是明确企业、政府和公众在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处置和再利用整个过程中的相关责任。因此,解决电子废弃物的问题,首先要对相关行为主体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