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天津市工业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2—2008年天津环境经济数据,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建立了天津工业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科学评价模型,与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天津工业污染物排放模型有三次函数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目前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处于上升趋势,而工业废水中的COD、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出现下降趋势。通过计算工业污染物排放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定量剖析1992年后天津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结果表明,天津市环境污染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工业总产值、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城市发展、工业污染治理、环境科研投入以及排污费征收。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和整理较长时期的时间序列数据,选用变异系数、集中率和地理集中指数对中国工业主要污染物的空间集聚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工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年均增长率最大。工业SO2排放量在空间上的集中化程度最低,并且集中化程度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区域的分布较集中,空间集中趋势较明显;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集中化程度一直相对较高,而空间变化不明显。针对工业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变化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中国工业污染物的区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SO2和COD等指标,分析了中国1980—2008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利用库兹涅茨模型,估算出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拐点及对应的时间,并解析了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仅SO2的EKC呈"倒U型",COD的EKC波动幅度较大,近年总体呈下降趋势,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与人均收入之间基本呈递增关系,废水EKC斜率有降低趋势,可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废气、工业固体废物EKC斜率仍有增加的趋势,难以判断未来几年有出现拐点的迹象。建议继续强化环保政策,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EKC拐点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4.
核算了2006—2016年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两者协同控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2006—2016年,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COD年去除量和TN年去除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COD年去除量和TN年去除量分别为349 168.73、20 715.10t,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28.8%、90.8%。2016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温室气体年排放总量为614 231.47t(以CO_2当量计),主要来自去除COD产生的CH_4和消耗电力产生的CO_2,主要影响因素是COD年去除量和年耗电量。建议杭州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废水处理CH_4回收示范工程,开展污泥厌氧消化CH_4收集利用、选择合适的低碳水处理技术等污染物去除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泥旋窑并行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污染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重庆某水泥厂的工业试验,测定了水泥旋窑并行处理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烟气参数及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了并行处理污泥对旋窑烟气的影响程度及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在污泥添加速率增大时,烟气流速、排气量、含氧量、空气过剩系数、HF和SO2等排放浓度均随之增加,粉尘、NOx排放浓度基本保持不变,HCl排放浓度下降,CO排放浓度先剧增后缓慢下降,而总烃排放浓度无明显规律;②污泥添加速率与SO2排放浓度、烟气流速与排气量、含氧量与空气过剩系数、总烃浓度与SO2排放浓度、烟气流速与总烃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污泥添加速率与HCl浓度、SO2浓度与HCl浓度、NOx与总烃浓度呈显著负相关;③烟气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的燃烧,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煤耗量增加而引起的连锁效应,但污泥本身在高温条件下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较少,由污泥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较小;④污泥添加速率达到2.4 t/h时,水泥旋窑并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过程中所有指标均满足国家及相应的控制标准,但其参数优化及污染物控制极为复杂,该方法处理污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选择2001-2008年中国工业的相关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将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影响因素分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治理效应和结构效应4个部分,并对上述4个部分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反映了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减排的现状和趋势,指出了目前工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1-2009年中国工业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将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治理效应4个子效应,并对比了各子效应间的影响程度和变化情况.根据二氧化硫的产生与排放量,选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作为二氧化硫排放重点行业并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目前工业二氧化硫减排的主要方向与障碍.  相似文献   

8.
基于车载尾气检测设备(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PEMS),研究了国Ⅵ重型车气态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基于单位燃油消耗排放因子、单位行驶里程排放因子、单位时间排放因子,分析了NO_x、HC、CO污染物随路况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NO_x、HC、CO气态污染物较国V重型柴油车下降幅度较大,3种气态污染物分别下降88%、98%、62.7%。采用功基窗口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NO_x测量结果为460 mg·(kWh)~(-1),CO测量结果为192 mg·(kWh)~(-1),HC测量结果为37.5 mg·(kWh)~(-1),该重型柴油车可以满足国Ⅵ车载法规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国Ⅵ重型车排放标准制定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环评是项目审批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开发区的环评要求逐年提高,而开发区工业企业的不确定性给环评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尤其给污染物的估算带来较大误差。针对这种情况,以两个省级开发区为例,介绍了化工、电子行业的特征因子排放情况,为区域环评中进行类似行业的污染源估算提供类比依据,同时也为环保审批提供审批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质流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质流(MFA)理论结合生态效率模型方法分析了2001—2010年四川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动情况、资源效率变化及环境效率变化。分析表明:(1)2001—2010年,四川省直接物质输入量(DMI)与区域内废物排放量(DPO)随GDP的增加均呈增长趋势,总物质资源效率一直在3 500元/t左右波动,总体变化不大,工业物质资源效率的变化趋势波动性较明显。(2)四川省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的投入,特别是自身资源的投入来维持经济的发展。(3)四川省DPO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环境污染来自气体污染,其中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二氧化硫。(4)四川省农业用水在供水量中所占比例最大,为60%左右。(5)四川省地表水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来自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同时,四川省2010年总用水效率为2001年的2.7倍,2010年工业用水效率为2001年的3.5倍,工业用水效率与总用水效率增长速度较高。(6)2001—2005年,总废物排放效率与工业废气排放效率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起逐渐升高;总废水排放效率、工业废水排放效率均逐年上升;工业废物综合利用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上述分析结果体现了四川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继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资源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