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试制新型活性氧化铝/硅胶脱氟吸附剂,具有除氟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适于在中性介质中应用、高温下吸附效果更佳等特点.其脱氟机理系典型的化学吸附作用,在含氟8.0mg/L的地热井井口的柱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指标定为水中含氟1.0和3.0mg/L时,穿透体积V_b分别为2380和4000柱体积.饮用水实地试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不仅具有除氟效能,还具有显著的降浊、脱色,脱碱和除铁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活性氧化铝是饮用水除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但它存在一些问题,如吸附容量偏低、适用pH范围偏小、吸附平衡时间较长、出水铝超标等。针对这些问题,许多研究者对活性氧化铝吸附剂进行改进,将多种金属元素或金属氧化物以不同的比例和方式掺杂到活性氧化铝中,开发了多种基于活性氧化铝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其中被用于掺杂的金属主要有铁、镁、锰、锌及稀土元素等。文章按掺杂金属的不同,对铝基吸附剂的各类性能和除氟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除氟吸附剂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新型饮用水除氟材料Bio-F的除氟特性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迟  赵良元  袁恒  杨菡影  李昂  王鹏  杨劭 《环境科学》2009,30(4):1036-1043
对3种传统除氟剂活性氧化铝、骨炭和改性沸石与自制的新型生物除氟剂Bio-F的除氟性能及影响因素(材料粒径、pH值、吸附时间、水样含氟浓度、其它离子、再生能力等)进行了比较,并模拟动态实验评估了这4种除氟材料对实际高氟地下水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Bio-F生物除氟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特征(R2=0.958 0),吸附速率较快,且该过程属于吸热反应; Bio-F吸附F-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R2=0.999 2),吸附容量高,静态吸附容量可达4.088 3 mg·g-1,分别约是活性氧化铝和改性沸石的1.8和 5.8倍.4种除氟材料吸附容量与氟浓度正相关,与吸附剂粒径负相关.高浓度的CO2-3、HCO-3明显抑制Bio-F的除氟(p<0.05),但高浓度的Ca2+、NO-3、HPO2-4有利于Bio-F的除氟(p<0.001).Bio-F除氟最佳停留时间3~4 min,远远低于沸石20 min和活性氧化铝11 min.在pH 4.0~9.0范围内Bio-F可保持90%以上吸附F-的能力.再生性能稳定,10次再生后吸附容量变化不超过15%.Bio-F综合性能优于其它3种传统除氟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中国是典型的大面积高氟地区,因此对水体中氟离子的去除研究十分必要.目前,水体除氟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化学沉淀法等,其中吸附法是应用最广的除氟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当前水体中常用的除氟方法及水体除氟方法最新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各种方法所存在的各种优势和缺陷,并探究在实际除氟应用中的可行性,指出了今后水体除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永夏矿区陈四楼矿井位于豫东地方性氟病高发区,地下水中含氟量为2.53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1mg/L。为了职工身体健康,该矿采用了分质供水的系统:对一般生产、生活用水不经除氟处理;而饮用水经过除氟处理,该方案实施两年多来,运行正常,出水含氟量小于1.0mg/L。1 除氟方法与工艺流程 陈四楼矿井饮用水除氟采用吸附过滤法,吸附剂为活性氧化铝,含氟地下水通过过滤,氟被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生成难溶氟化物。出水含氟量  相似文献   

6.
复合吸附材料TLA的制备及其砷氟共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钛、硝酸镧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新型的TLA复合吸附剂.比较了TLA和活性氧化铝除砷除氟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pH对除砷除氟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LA对砷氟的吸附容量显著优于活性氧化铝.在pH为7,砷氟单独存在时,TLA对砷和氟的Langmuir吸附容量分别是30.3mg.g-1和27.8mg.g-1;当砷氟共存时,TLA对砷和氟的Langmuir吸附容量分别是25.1mg.g-1和17.0mg.g-1.TLA对砷、氟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溶液pH值显著影响砷、氟去除效果.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harge-distribution multisite complexation model,CDMUSIC)能准确模拟砷、氟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盐酸浸泡活化和硫酸铝溶液浸泡改性的方法对人造沸石进行改性,用模拟高氟水样进行静态及动态除氟实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吸附速度快,30 min接近吸附平衡,吸附速率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5.07 mg/g,吸附平衡常数为0.060 2 L/mg。静态实验对浓度...  相似文献   

8.
木文介绍了常用的离子交换和选择性除氟方法和6210除氟剂处理废氢氟酸的工艺和设备.从试验和监测结果表明,它为处理高氟废水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颗粒海藻酸镧对饮用水中氟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亚坤  丁文明  黄霞 《环境科学》2010,31(11):2818-2823
以氯化镧与海藻酸钠为原料,采用滴球法制备了粒径为1~1.5mm的海藻酸镧小球,经过水洗、干燥后得到镧负载量25%(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镧颗粒吸附剂,应用该吸附剂进行饮用水除氟研究.通过间歇吸附实验,分别进行了吸附速率、pH值影响、吸附等温线、共存离子影响等吸附性能评价,并对吸附前后吸附剂表面与溶液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颗粒的吸附速率很快,反应2h后出水氟浓度即逐渐趋于稳定,吸附速率曲线符合拟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吸附效果受pH影响显著,在pH=4附近吸附量最大;吸附等温线数据对Langmuir方程拟合较好,其最大吸附量高达197.2mg·g-1;在常见无机干扰离子中,磷酸根与碳酸根对吸附有较大负面影响.SEM照片显示吸附前、后颗粒表面形态差异明显;吸附前、后颗粒表面EDX成分分析及溶液中离子浓度测量结果显示,吸附过程中溶液中F-同时与颗粒表面Cl-及OH-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
活性氧化铝和活性氧化镁处理高氟饮用水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相同的高氟饮用水水质,利用活性氧化铝和活性氧化镁两种吸附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氟化物浓度为1.75 mg/L的高氟水降至1.0 mg/L以下,每吨水活性氧化铝和活性氧化镁的投加量分别为20kg和1.5 kg。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适用于原水氟化物超标倍数低,且总硬度偏低的高氟水水质;活性氧化镁吸附法适用于原水氟化物超标倍数较高,且总硬度偏低的高氟水水质。同时,对两种吸附剂在除氟效果、处理成本、处理周期、出水量等方面作了比较。从整体上看,活性氧化镁的除氟效果优于活性氧化铝。实践中需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除氟方法。  相似文献   

11.
Batch adsorption studies were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aluminium titanate (AT) and bismuth aluminate (BA) to remove fluoride ions from water. The e ect of pH, dose of adsorbent, contact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co-ions and temperature on fluoride removal e ciency were studied. The amounts of fluoride ions adsorbed, at 30°C from 4 mg/L of fluoride ion solution, by AT and BA were 0.85 and 1.55 mg/g,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data fitted well to the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H0, S 0 and G0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of fluoride ions by AT was exothermic and non-spontaneous while that by BA was end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alysis and X-ray di raction (XRD) patterns of the adsorbent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indicated that fluoride ions were chemisorbed by these adsorbents.  相似文献   

12.
改性壳聚糖季铵盐的研制及其对高氯酸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燕华  李适宇  刘广立 《环境科学》2011,32(9):2537-2542
通过将壳聚糖季铵盐改性以实现固定化,并用于水体中ClO 4-的吸附去除,研究了改性过程相关工艺参数对产物吸附能力的影响,考察了产物的吸附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戊二醛的交联性能优于甲醛和环氧氯丙烷的交联性能,戊二醛的最佳投加量为6.82%,最佳的反应温度为45℃,pH值在3~12之间交联反应均能很好地进行,从而实现壳聚糖...  相似文献   

13.
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季铵盐壳聚糖膜(QCSM)吸附剂,研究吸附剂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适宜条件的为:pH 4.0,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和Tempkin方程。在热力学研究表中,ΔG0<0,ΔH0>0,ΔS0>0,表明此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和熵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周玥  李艳  王晓东  王慧  薛冰纯 《环境科学》2024,45(6):3234-3246
有效处理农药残留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是提升河湖水质的关键.采用浸渍法将Fe和Al双金属复合至花生壳粉末,成功制备改性生物质材料(Fe-Al-PS),用于吸附水环境中残留的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剂.Fe-Al-PS对10 mg·L-1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在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分别为0.14 g和1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9.9 %和99.6 %.吸附过程遵循伪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属于多分子层化学吸附.Fe-Al-PS在较宽的pH(2~11)范围内对草甘膦异丙胺盐的去除率均大于95 %.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Fe-Al-PS材料易得、合成简便且能耗低,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重复利用性,不仅可用于实际水体中草甘膦异丙胺盐除草剂的有效去除,还可用于无机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实时生成的水合氧化铁(HFO)对Cu2+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水合氧化铁是棕黄色无定形铁的氧化物,盐滴定方法测得其零电荷点PZC为8.28±0.02;它对Cu2+吸附的动力学特征受控于HFO的生成动力学,其吸附等温线可用Henry公式和类似Langmuir公式的叠加来拟合;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它对Cu2的吸附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分别呈现出指数形式(Y=aXb)的增加和减少。Cu2+从溶液中去除的可能机理包括表面络合反应、共沉淀、表面沉淀、Cu2+的水解作用、Cu2+的水解产物与水合氧化铁的絮凝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 Adsorptionisrelevanti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protectionwithreferenceto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Bowen,1992).Toxicmaterials,hazardousionsanddyes fromindustrialeffluentsbythewayofadsorptionareofgreatsignificantinconnectionwithenvironmentala…  相似文献   

17.
以纳米四氧化三铁、氧氯化锆和氨水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磁性纳米氢氧化锆。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磁性纳米氢氧化锆对硫酸根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适宜的pH为1~2。吸附容量、去除率均随投加量增大而增大,之后去除率趋于平衡。磁性纳米氢氧化锆对硫酸根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模型。对热力学参数ΔG0、ΔH0、ΔS0进行分析,表明磁性纳米氢氧化锆对硫酸根的吸附为吸热、熵值增加的自发过程。动力学分析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准确地拟合动力学过程。对吸附饱和的磁性纳米氢氧化锆进行脱附和再吸附,脱附率可达90%,再吸附容量为90 mg/g,表明磁性纳米氢氧化锆是一种磁分离性能良好的可以重复利用的硫酸根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