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德强 《环境》2011,(4):16-19
中国也有电影《阿凡达》中一样的人群吗?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乐曲《追梦》是一首很美的曲子,它悠悠的韵律会深深攫住人的呼吸,让人感觉仿佛被带人了唐风宋雨的年代里,在科学与文化繁荣的文明国度里沉浸,痴迷……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是《2012》的预言诱发了恐慌,《阿凡达》的美幻勾起了向往,我们也许还沉浸在安适中,过着日复一日、毫无波澜的小日子。  相似文献   

4.
在品尝了《阿凡达》这道精神饕餮、视觉盛宴后,最让人思索的还是我们人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早在1953年,好莱坞就推出了一种立体电影,观众戴着特殊的眼镜,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时,会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这是3D电影的前身。2009年底《阿凡达》的热映则开创了3D技术应用的潮流,开启了3D现实的序幕。但是看过3D电影的人大多数都会抱怨3D眼镜非常不舒适,尤其是近视的人,要带着两个眼镜,一场电影下来,眼部疲惫不堪、头晕目眩。专家认为,长时间配戴眼镜观看3D电影会对人们的视觉造成巨大冲击。对此,科学家给出的解决方  相似文献   

6.
1999年9月15日,中国环境报主办的《地球村》周刊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澳州科学及工业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指出,根据研究发现,由于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每天有8000人死亡。研究也发现,每年有大约280万人死于室内的空气污染,另外有2万人死于室外的空气污染。这则消息让人警醒,也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白驹过隙、岁月如梭。《环境保护科学》自1975年创刊以来,在各位编委及广大读者、作者的关怀和支持下,踏着我国环境科技发展的足迹,走过了40年。40年来,《环境保护科学》努力耕耘、克服困难、奋发向上,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收录。《环境保护科学》作为国内最早创办的环境科技期刊之一,为了提升期刊的服务能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李希贵老师流畅的文笔,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人胜,让人舍不得掩上。素质教育在十年前喊过了,减负减压也是过去式了,觉得我们好象又回到了应试的战场,我们的教育太缺乏真正的自由呼吸。读了这本书,不禁感触颇多:原来,教育也可以这样,这样让老师充满活力和干劲,这样让孩子自由快乐而向上!李老师真不愧是一个教育大家,其种种思想、作为令我等由衷佩服。1.善于阅读,在书海中厚实。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人民文学》到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李老师可畏博览群书。正是阅读,使他有了一笔丰  相似文献   

9.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资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和《资源科学》等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出版,为我国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8年《资源科学技术名词》正式颁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通知,就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提出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全面把握《意见》的丰富内涵和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创新发展;三是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切实搞好《意见》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我在美国工作22年后回国,除了已经强调的归属感外,也因为对中国的远景有信心。但对近期,我和很多人一样有诸多担忧。作为科学研究者,我担心中国科学的基础不够坚实。科学需要全体人民都来关心1978年初,我上大学前不久,以郭沫若名义撰写的《科学的春天》、徐迟采写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先后发表,激励了一代中国人投身科学。30年后时过境迁,从海外回来感受到国家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怎样让每堂科学课都上得简约而有效,这值得我们思考。追求简约的课堂成为科学教师的努力方向。基于这些思考,笔者以《动物》《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简单电路》这三节内容来进行阐述,论述简约课堂的构建。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一些做法,分别是: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简要精炼的教学目标、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简明实用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尊敬、抗争和科学发展》一文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用大量的历史事实,阐述人类在遵循规律改造自然、推进科学发展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读后使人很受教育和启发。本报今日予以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华东时评版》刊登了《“污染市长”得拥戴的背后》一文。文中列举了山西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个万人环保意识问卷调查。该调查虚拟了一种情形:“某市财政收入全省领先,但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您愿意让现任市长继续留任吗?”不出意料,接受调查的普通民众中,71.01%选择了“不愿意”。但令人震惊的是,在身份为市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我们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等方式,打破了"一课一教"的模式,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主题"双主题展开教学。简约而又扎实的课堂,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本文以略读课文《有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智慧对话。一、紧扣主题,取舍整合《有的人》是"走近鲁迅"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16.
张晓芒  江镕 《环境》2022,(1):28-30
<正>从前期研究到文本编制,再到报批实施,《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前后时间跨度达两年半。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为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成立了由书记、厅长任组长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带领由分管副厅长牵头,各处室负责人及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参与的编制工作专班,科学统筹、高位推进,最终使《规划》不负众望,以“实”“广”“新”的特点成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2021年向社会各界交出的一份优质答卷,让广东在编制过程中成为了一位“学习”踏实、“考试”出色的“三好生”。  相似文献   

17.
以史实反映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概况、工作成就,并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的《当代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一书的初稿己全部脱手,正进人全面的修改阶段。为了科学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2013—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统计的《自然资源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相关引证指标,分析了近5年来《自然资源学报》一些重要引证指标的变化;同时梳理了《自然资源学报》近5年来被数据库收录情况、获奖情况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和被媒体报道、转载情况,总结了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的办刊进展。结果表明:1)《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核心影响因子、扩展影响因子和复合影响因子分别达到1.912、2.565、3.250,近5年来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7.0%、46.4%、33.8%,在资源科学期刊领域排名稳居前列;2)《自然资源学报》已被国内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全部收录,并在2016年被收录在EBSCO最新研发的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Ultimate;3)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共获得了15项学术期刊领域奖项,2013—2017年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支持,并于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三等基金资助;4)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共有65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媒体报道和转载。通过对2013—2017年《自然资源学报》发展状况的分析,为期刊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资源科学期刊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海洋环境与水环境科学讨论会期间,《海洋环境科学》编辑部邀请参加会议的洋刊部分副主编和编委13委人,就《海洋环境科学》期刊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座谈,本刊副主编唐永銮教授主持了座谈会。 各位副主编和编委首先肯定了本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本刊作为全国唯一的海洋  相似文献   

20.
<正>ENN新闻精粹2017年4月21日日前,一项特别的国际研究颠覆了一个曾被人们广泛认同的观点,即南极洲和南大洋比全球其他地区的生态形态都要好。该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上,一个由23人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将南极生物多样性及其管理与世界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