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建了一套能够反映陆海双重特征及其空间分异性的海岛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模型,以庙岛群岛南部岛群为研究区开展应用.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系统总体上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其中岛陆子系统为轻度超载,环岛近海子系统为临界超载.不同海岛中,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和庙岛为轻度超载,小黑山岛和大黑山岛为临界超载,其他5个海岛为可载.空间分布上,海岛生态系统承载力表现出了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不同承载力等级分区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临界超载区、轻度超载区、可载区、中度超载区和重度超载区.控制建设规模、优化开发布局、改进利用方式以及开展合理的生态建设,是提升海岛生态系统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海岛海岸脆弱性评估对海岛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海岸线类型、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借助InVEST模型估算庙岛群岛海岸暴露程度,进而分析其脆弱性程度。结果表明:(1)在庙岛群岛10个有居民岛中,平均暴露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小钦岛、庙岛、南长山岛、南隍城岛、大钦岛、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北隍城岛、北长山岛;(2)各岛平均暴露程度呈现显著差异。以北长山岛和小钦岛为例,前者平均暴露程度最高,高暴露程度占比64.69%,后者平均暴露程度最低,低暴露程度和中低暴露程度占比之和为73.47%;(3)海岸线类型、海拔、地理位置是庙岛群岛海岸脆弱性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北隍城岛、大钦岛、小钦岛、北长山岛的海岸暴露程度受海岸线类型差异影响较大;南隍城岛、砣矶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的海岸暴露程度受海拔影响较大;南长山岛的海岸暴露程度受所处地理位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和预警对于制定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协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参考国家海洋局提出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指南(2015),结合三沙湾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三沙湾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预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三沙湾无居民海岛岸线资源处于"可载"状态,但海岛整体开发利用规模较高,岛陆资源处于"超载"状态,生态环境为"基本稳定"。三沙湾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在10 a中由可载转变为超载,尤其是两个无居民海岛随着开发过程发生灭失,表明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确实较大,今后应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于开发利用活动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居民海岛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居民海岛不合理开发的现象逐渐增多,导致海岛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退化。本文以渤海为例,通过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组合关系,对渤海地区21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地区有6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地区在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均有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区域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与海岛开发强度呈显著相关,说明开发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海岛资源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渤海地区处于超载状态的县(区、市)已经到达28.57%,亟须实施限制性措施,控制开发利用规模,适当开展受损海岛的修复工作,以逐步恢复海岛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从人-自然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角度,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借鉴指标体系概念框架,提出了包含海岛基础承载力(FCCI)和海岛现实承载力(RCCI)两个综合指数的海岛生态系统承载力(EBCCI)评估方法,并以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例,评估了庙岛群岛南部岛群生态系统承载力。为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参数导致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计算方案,给出了不同置信度下不确定性度量方法。结果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上,庙岛群岛南部岛群RCCI得分区间为[0.6908,0.7348],不确定度为4.4%,FCCI得分区间为[0.7949,0.8417],不确定度为4.68%,社会支持能力(SSCI)得分区间为[0.8612,0.8863],不确定度为2.51%,社会经济发展较好地支持了基础生态功能的实现。通过引入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承载力估计方法,用区间代替单一值来衡量生态系统承载力,使结果更加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6.
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依据其生态系统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分别选择人工岸线开发类型、海域使用类型、水质状况、生物群落健康状况、灾害风险状况等指标开展分类评价,最后利用“短板效应”方法进行复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可载、超载与临界超载3个级别,并以辽宁长兴岛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近岸海域 岸线开发强度为0.87,海域水质达标面积比率为0.75,鱼卵仔鱼平均密度为4.45 ind/m3,这3个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 均超过相应超载分级标准,受空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短板要素的影响,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超载”.表明以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全面地评价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能够科学地遴选出主导其承载力强弱的短板要素.长兴岛近岸海域可通过填海施工中预留过水通道、人工放流增补渔业资源、调整陆源排污口位置、实行岸段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提升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步减弱短板效应.长兴岛近岸海域承灾能力属“可载”级别,为满足该区域未来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的需要,仍需通过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措施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7.
庙岛群岛南五岛土壤性质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海岛生态系统的基底,对维持海岛生态系统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使得海岛土壤性质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以庙岛群岛南五岛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查和遥感技术,从样地尺度和海岛尺度分析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庙岛群岛南五岛土壤含水量、pH、含盐量、有机质、总碳、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值分别为18.98%、6.53、0.088%、20.75 g/kg、15.05 g/kg、1.23 g/kg、3.83 mg/kg和85.87 mg/kg。土壤性质在海岛之间和海岛内部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分异性。(2)样地尺度上,地表覆盖类型和植被生长状况是海岛土壤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主要通过影响地表覆盖类型进而影响土壤性质,离岸距离对土壤性质空间分布影响较小;海岛尺度上,土壤性质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较不灵敏。  相似文献   

8.
典型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海洋生态系统的评估方面.海岛生态系统兼有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复杂,很多的服务表现为岛陆互相交错,难以分别计量.选择庙岛群岛南五岛作为研究区域,研究了其生态系统服务,并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3年庙岛群岛南五岛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3.08×108元.其中,市场价值占到总服务价值的50.99%,与非市场价值基本持平.对于非市场生态系统服务,如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等,我们仅计算了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和容易计算的生态系统服务部分.因此,该研究仅为对庙岛群岛南五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守估算.  相似文献   

9.
向芸芸  陈培雄  杨辉  张鹤  陈全震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4):552-560, 578
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能够识别生态系统的胁迫因子,明确海岛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阈值界限,对于管控海岛及其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用海矛盾日益突出的海岛县洞头作为研究区,基于承载力的PSR概念模型,运用GIS空间分析、多指标评价等技术方法,从人-海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了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区域海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资源环境容纳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量化,获得了洞头区压力、承压和响应调节系统的空间分异格局,据此探讨了洞头区在海陆边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进而提出了海岛生态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结果表明,洞头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5~1.7之间,总体承载状况较好,现阶段仅有12%的海域处于超载状态,未来需从缓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压力、保持资源环境承压能力和提高系统反馈调节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开展适应性管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搜集整理相关统计年鉴中1998~2013年浙江省的海洋捕捞产量和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基本情况的数据,利用非平衡产量模型结合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出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然后利用最大持续产量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1998~2013年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在1998~2013年,仅2007年和2008年的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是可载的,占研究年份的13%;2009年的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是临界超载的,占研究年份的6%;其余年份的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均处于超载状态,占研究年份的81%之多,过度捕捞现象严重。本文应用非平衡产量模型计算最大持续产量,首次利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估,旨在为今后开展浙江省乃至全国海洋渔业资源承载力,甚至是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海坛岛及周边岛屿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双导向的岛群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GIS综合评价方法,评价岛群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将研究区划分为较高承载区域、中等承载区域、低承载区域。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范围内,较高承载区域占38.66%,大部分分布在海坛岛中部和近岸海域;中等承载区域占53.81%,分布在海坛岛南部及周边海域;低承载区域占7.53%,分布在南部岛群、东庠岛近岸海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区域开发中应科学合理地维护林地、湿地等重要生态源地的系统性与联系性,从宏观尺度上应引导城镇聚集并对城镇化的不良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从而降低城镇化的生态风险,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选取连云港沿海3个县(区)为评价单元,以邻近海域为评价对象,通过对岸线、海域开发强度、渔业资源综合承载指数、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海洋生态承载指数、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7项指标测算,开展海域空间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岛资源环境四项要素的基础评价研究,按照"基础评价-专项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思路,采用"短板效应法"确定县(区)海域的超载和预警等级。结果表明,3个县(区)的综合承载类型均为"超载",预警等级均为"重警"。海水环境超载、部分岸线开发强度较高和个别无居民岛生态状况退化是影响连云港市邻近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超载因子。最后,从现实状况和评价标准优化两方面对超载因子展开成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值分析的无居民海岛承载力:以青岛市大岛为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能值分析的方法对青岛市大岛这一无居民海岛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在大岛生态系统外边界界定为由其海岸线向海一侧扩展1 km范围的情况下,得出以下结论:大岛生态系统每年能值使用量为8.43E+18sej,其中潮汐能提供了绝大部分的能值;大岛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为1.16E+07元/a;在维持大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其承载力为1 130人,但是其能值贡献主要来自于大岛周边海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海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开发将对海岛带来环境影响.为保护和利用海岛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以蜈支洲岛旅游开发为例,采用矩阵法识别海岛开发生态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滩、植被、保护动植物、珊瑚、珊瑚生态、景观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分析和评价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减缓对策,从而避免旅游开发造成岛屿的生态破坏,维护岛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西沙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并以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研究案例,对我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评估,进一步探讨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扭转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提高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周边海岛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海岛生态系统也极其脆弱,抵抗外来的干扰能力很差,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同样海岛开发也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海岛管理、海岛生态环境、海岛开发利用、海岛自然灾害和国防安全五个方面问题。本文通过对海南省海岛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海岛开发对策,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助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都具有非常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海洋强国的战略下,由于海岛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其发展,对比与其临近的陆域来说较为落后。我国海岛大多数成群地散布在各个海区,并在人类向海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因此海岛的发展问题得到了我国各个沿海省市广泛关注。由海岛群资源供给能力、海岛群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海岛群经济发展能力和海岛群社会支持能力四个层面上选取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根据海岛群所处海区、与大陆联通程度、海岛气候类型及数据可获取性等方面考虑选取长岛岛群、南澳岛岛群及涠洲岛岛群进行海岛群发展水平评价,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评价结果长岛岛群发展水平优于南澳岛岛群和涠洲岛岛群,分析可得海岛群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程度、海岛旅游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力度大小和当地政府对海岛的重视程度是促进海岛地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