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35年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脉络、热点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CITESPACE、ORIGN、Data-Driven Documents等软件计量统计核心期刊及核心学者的基础上,系统回顾近35年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的发展历程,梳理研究热点,提出研究展望。结果显示:(1)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遵循“单要素”—“多要素”—“动态集成”评价的轨迹,应用研究沿回答“人口容量”—“区域发展单方面问题”—“区域发展多方面问题”的方向演进;(2)以“科学评价—机理揭示—实际应用”逻辑梳理研究热点,学者们主要运用指标体系法、综合评价法、足迹类等方法测算承载力,并以测算结果为支撑,通过总结承载力时空分布规律、判别影响因子、揭示作用机制,发挥承载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及监测预警与模拟预测等应用方面的支撑作用;(3)基于以上,提出未来应在学科交叉性、评价指标特异性与先进性、机理揭示深入性、承载力评价动态性等四个研究方向进行优化与深入。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采用“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法(CiteSpace)对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生态旅游的研究规模逐渐扩大,且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2)旅游、保护和管理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旅游”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影响和游客环境教育,“保护”研究内容包括生态资源保护和保护区研究,“管理”研究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管理指导原则和评价方法。3)学科发展经历了资源导向、社区经济和发展旅游三个阶段:资源导向阶段(2008—2010年),自然和文化资源是生态旅游目的地选址的重要条件;社区经济阶段(2010—2012年),广泛开始对社区生态旅游经济效益的分析;发展旅游阶段(2013—2014年),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者行为分析成为学科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4)生态旅游活动的普及与地域性研究的深化、生态旅游市场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方法的运用将是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的三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轭角力机制的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贤金  宋娅娅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03-2112
厘清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生机制与评价模型,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乃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思路,提出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共轭角力”理论机制,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解构为“支撑力—敏感点”“恢复力—脆弱点”“损害力—临界点”“发展力—平衡点”四对相互作用力,并据此提出集开发建设、环境灾害、资源生态及社会福祉四个维度的DENS评价模型,为科学地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特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2013—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统计的《自然资源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相关引证指标,分析了近5年来《自然资源学报》一些重要引证指标的变化;同时梳理了《自然资源学报》近5年来被数据库收录情况、获奖情况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和被媒体报道、转载情况,总结了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的办刊进展。结果表明:1)《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核心影响因子、扩展影响因子和复合影响因子分别达到1.912、2.565、3.250,近5年来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7.0%、46.4%、33.8%,在资源科学期刊领域排名稳居前列;2)《自然资源学报》已被国内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全部收录,并在2016年被收录在EBSCO最新研发的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Ultimate;3)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共获得了15项学术期刊领域奖项,2013—2017年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支持,并于2014、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三等基金资助;4)2013—2017年间,《自然资源学报》共有65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媒体报道和转载。通过对2013—2017年《自然资源学报》发展状况的分析,为期刊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资源科学期刊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检索,以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现状。2000—2011年,我国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文献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关注。该领域涉及作者6 012名,核心作者129名。著录发文机构共1 067家,发表论文100篇及以上的机构3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发文数量居首位。被引次数排在前10位的论文总被引次数为3 188,被引次数最高的前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土壤通报》、《科学通报》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其前身《农业环境保护》)刊发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居于榜首,《安徽农业科学》刊发89篇,位居第2。关键词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污染是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较多,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淋溶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研究为多。  相似文献   

6.
为达到减少零被引论文发表数量、提高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目的,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了《自然资源学报》1986—2015年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的源数据,从刊文量及零被引率的变化、下载频次分布、作者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所属学科领域等5个方面对零被引论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季刊到双月刊和月刊,刊文量增加了,但零被引论文比例却没有随刊文量的增加而增加;2)零被引论文虽暂未被引用,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载量,将来有可能被引,但也是低被引论文;3)作者分布方面,学生占比较大,因博士研究生是发文主流导致零被引论文中博士研究生人数多于硕士研究生,初、中级职称多于副高级、高级职称,由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是投稿主力,因发文基数大导致零被引论文中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多于地方机构,作者群人数以1人为主,机构数量以1个为主;4)论文被引与否和基金资助数量和类别相关性不大;5)零被引论文学科分布以土壤学、地学、气象学和环境生物学为主。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协同控制”过程,减少科技期刊零被引论文的产生,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全面科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面向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视角,提出了由“潜在”和“现实”资源环境承载力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和理论模型,并以烟台为案例进行应用,分析了“潜在”和“现实”资源环境承载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烟台市“潜在”资源环境承载指数总体偏高,“现实”资源环境承载指数总体中等,各区(县)空间差异较大。(2)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是未来影响烟台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资源环境禀赋的限制和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弱供给区域影响较大,对“潜在”资源环境承载指数的影响在城市边缘区域较大。(3)所提出的评价逻辑框架和理论模型应用效果良好,丰富和完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面临着的现实需求和复杂问题,迫切要求开展相应的系统性研究工作。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内154处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使用GIS、Gephi等研究方法,对其网络关注度和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红色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普遍偏低、差异明显,5A级景区和重要人物是最受网络用户关注的资源类型;(2)旅游流网络结构松散、小世界效应显著,在湖南、贵州、陕西省内分别形成了“△”“网状”“双核”结构模式;(3)网络关注度与旅游流网络具有关联性和差异性,据此识别了湘中、黔川、陕北等重点红色旅游区,以及川陕、闽赣等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区。基于以上分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以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实施分类施策、分段开发、扬长补短的发展策略。围绕高高、高低、低高、低低四种不同类型资源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并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分别采取“节点”“斑块”“廊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划定“三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合理安排国土空间资源,识别“三线冲突”强度影响因素,可加深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以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区——江西省为例,通过“三线冲突强度指数”识别不同区域“三线冲突”差异,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空间特征,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冲突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城镇—生态、城镇—农业、生态—农业、城镇—生态—农业冲突面积分别为4305.791 km2、2892.894 km2、1845.341 km2、159.444 km2,各类型冲突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设用地适宜区面积占比和地形位指数分别为城镇—生态、城镇—农业和生态—农业冲突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化率和距河流距离对城镇—生态—农业冲突强度具有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合理布局“三线”、实现国土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变权模型的唐山城市脆弱性演变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脆弱性评价预警是城市脆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以资源型城市唐山作为案例,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框架构建了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标体系,引入惩罚型变权模型对2000—2014年城市脆弱性的警情进行评价测度,结合GM(1,1)模型对2015—2020年城市脆弱性警情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变权模型能够有效满足资源型城市脆弱性预警研究;2)2000—2014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指数由0.449上升至0.716,警度等级呈下降态势,从“重警”演变为“轻警”,警情指示灯由“橙灯”演变为“蓝灯”;3)2015—2020年唐山城市脆弱性预警等级预测结果为“轻警”变为“无警”,警情指示灯为“蓝灯”变为“绿灯”。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脆弱性评价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为改善唐山脆弱状况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文就SCI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学报》自1986 年创刊以来被SCI 引用的论文共计785 篇,累计被引频次2 297 次。被SCI引用超过15 次的论文共有16 篇,单篇被引频次最多的为68 次。论文还给出了SCI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频次最多的前20 种期刊,中国科学院在SCI 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频次大于20 的单位中位于最前列,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在SCI 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论文的前20 个学科中最靠前。SCI 数据库引用《自然资源学报》的论文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的资助。  相似文献   

12.
陈传友  叶苹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9):1507-1514
资源科学的创建与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论文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组织或参与组织的我国创建与发展资源科学的四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主线,即中国资源科学的实践总结——《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大型理论工具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中国资源科学启蒙作——《资源科学》专著、资源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资源科学技术名词》,从每项工作的撰写背景、组织机构、主要内容、社会评价等方面入手,揭示了资源科学的创建与发展历程,总结了学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是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中国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在地理资源所建所70周年、综合科学考察55周年之际,对地理资源所在资源地理和水土资源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资纪念和鼓舞!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土壤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比较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WebofKnowledge的WebofScience引文数据库,选用普通检索方式,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主题检索词,对1990~2008年之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发文量领先于其他国家,占全部发文量的15%;国际上发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2.608,最主要的期刊有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l和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发文量在中国位居前3位。  相似文献   

15.
复式记账下的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镭  钟帅  何利  陶建格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0):1675-1685
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自然资源过度损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严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根本目的是加强自然资源核算与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论文认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建立一种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基于会计学复式记账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核算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的变动事项;通过编制报表,呈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明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用自然资源核算制度约束各级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完善政绩考核体系;确立地方政府的资源环境责任,划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为主的自然资源核算制度是自然资源部完善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论文首先回顾了自然资源核算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探索历程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当前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和国家自然资源部的工作职责,分析了自然资源核算与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的生产理论、资源科学理论和会计学理论基础;基于编制目的和要求,确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解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权益关键概念,提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相关规划为基础的自然资源权益划分;基于会计学的复式记账原理,借鉴相关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复式记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及其核算过程;以土地资源为例,分析了基于复式记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及其核算过程。论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会计学复式记账理论的自然资源核算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可以实现“明晰家底,明确责任,确认红线,考核绩效”,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将来可进一步开展专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建立标准的自然资源核算账户体系,构建自然资源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自然资源审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下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刚成立的自然资源部为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时代是30 a以上的大尺度,其中长期战略安排需基于对自然资源历史变化的系统总结和对未来中长期的资源供需形势的战略研判。综合来看,未来中长期中国水资源需求仍将上升,耕地的粮食供应压力增大,直接影响民生福祉;矿产资源需求整体仍处于高位,不同矿种需求由“普涨”转向“结构性分异”;森林资源木材供给压力加重,关联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目标。以生态文明战略为统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保障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关键。为缓解中国整体资源安全压力,提高自然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以更有力地支撑中国“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议:抓紧开展面向新时代的中国自然资源战略研究及顶层规划设计;实行严格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创新;立足国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利用,加强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与学术交流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随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9):1479-1487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6月,石玉林院士担任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肖笃宁研究员担任第二届主任,倪绍祥教授担任第三届主任,刘彦随研究员担任第四届主任至今。在创始人石玉林院士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各届专业委员会的精诚团结与共同努力下,中国土地资源研究及其学术交流活动卓有成效,对推进我国土地资源科学研究、学科发展、规划管理和决策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值中国自然资源学会30周年庆典之际,论文侧重梳理近10多年来,在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与协调下,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特点及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的进展情况,浅谈推进土地资源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认识和主要体会,简要分析土地资源学科发展前景和亟需深入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8.
高阳  吴浩  李鑫  蔡顺  熊巨华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49-3059
支持基础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职责使命。自然资源管理是地理科学交叉融合创新的重要领域。划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地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申请代码领域的研究方向,分析该领域申报与资助格局,透视研究热点,提出发展展望。研究发现:2021年以来土地科学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申报格局以交叉且偏向人文要素研究为主,交叉类研究占55%以上,人文要素为主类研究占30%,自然要素为主类研究占15%;以土地资源为对象研究占73%,以生态资源为对象占14%,以其他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占13%。资助格局中土地资源类项目占主导,在75%以上,其他自然资源资助比例不高且资助率不稳定,在土地资源中,农用地、建设用地与土地系统是主要资助领域。为推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创新该领域研究范式,增强基础研究属性,树立交叉融合研究典范,坚持申请代码初衷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锑对农作物影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1991~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突显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网络和关键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总结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991~2021年,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快速增长模式,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等发文量较多,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全球发文数量排名前10的中国研究机构,占总发文量的10.5%.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及突显词分析,锑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从主要考虑农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发展到考虑土壤、作物、水体、沉积物等环境中锑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响应机理以及锑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价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资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和《资源科学》等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出版,为我国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8年《资源科学技术名词》正式颁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