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养殖废水同时含有重金属、抗生素等污染物.为明确微藻净化此类复合污染废水的潜力,需要系统研究抗生素与重金属对微藻的毒性作用,以及抗生素对微藻重金属富集规律的影响.基于此,以养殖废水中的典型重金属铜(Cu)、锌(Zn)以及抗生素四环素(tetracycline,TC)处理小球藻4 d,测定藻细胞的生长、叶绿素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荧光类物质含量、以及对Cu、Zn的去除、吸附与吸收等指标.结果表明:Cu(0.1、0.5、1mg/L)、Zn(0.5、5mg/L)抑制了小球藻生长与叶绿素合成,诱导了EPS荧光类物质的分泌.1、5、10mg/L的TC没有抑制小球藻生长,并且缓解了Cu、Zn对小球藻的毒性,使EPS中酪氨酸类蛋白物质的荧光强度降低.TC对小球藻去除Cu、Zn的影响存在差异:TC、Cu复合处理1 d后,相较于单一Cu处理,Cu的去除率由25.9%显著上升至43.5%,而TC对Zn的去除率无显著影响.TC也影响了Cu、Zn富集方式:Cu、Zn单一处理下,Cu、Zn吸附占富集的比例分别为16.89%、51.6%,TC的添...  相似文献   

2.
蔬菜对土壤镉铜锌富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福建部分污染严重地区不同蔬菜对镉、锌、铜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蔬菜对镉的平均富集系数为0.017,锌的平均富集系数为0.116.铜的平均富集系数为0.014。蔬菜对镉的富集系数的品种间差异最大,达315倍,远高于锌和铜的富集系数的品种间差异。茭白、豇豆和莲藕对镉的富集能力较低,可作为镉污染土壤优先选种的蔬菜品种,而青包菜、白包菜、芥菜、空心菜、芋头等对镉的富集系数较高,不宜在镉污染土壤上栽培。  相似文献   

3.
检测分析了5种水培蔬菜中4种常量金属元素、18种稀有金属元素以及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与对照组陆生蔬菜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评价水培蔬菜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污染水体中水培蔬菜的金属元素富集水平是不同的。常量金属元素平均富集系数为2~150倍;稀有元素平均富集量总体上高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富集系数大多在10倍左右,与陆生蔬菜重金属元素含量相比,两者均在同一水平,低于国家2001年10月1日执行的蔬菜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王海鸥  支蕊  王立曼  任晶  艾妍 《环境化学》2011,30(4):832-837
采用浓度梯度筛选的方法,从铜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耐受铜的菌株USTB-F,最高耐受浓度为560mg·L-1.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属于不动杆菌属,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USTB-F.用单因素方法得到USTB-F的最适生长条件为:T=30℃;pH=6.0;NaCl浓度为0.3%...  相似文献   

5.
不同锌营养下喷施锌肥对油菜生长和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Zn缺乏和正常条件下,喷施不同浓度的ZnSO_4和Zn Na2EDTA对两种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和Cd、Zn、Fe、Mn、Cu等元素含量的影响,并通过设置喷施Na2EDTA处理和分析Cd在油菜体内的累积分配规律来揭示喷施Zn肥降低油菜Cd含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常Zn营养下油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Zn缺乏条件下,不同Zn营养条件下喷施Zn肥对油菜地上部生物量都没有显著影响.正常Zn营养下油菜地上部Cd含量极显著低于Zn缺乏条件下;正常Zn营养下喷施ZnSO_4使得普通油菜寒绿的地上部C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降幅为27.22%;Zn缺乏时喷施低浓度和高浓度ZnNa_2EDTA使得Cd低积累油菜华骏的地上部Cd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28.70%和26.94%,喷施ZnNa_2EDTA降低油菜地上部Cd含量的作用与EDTA成分没有密切关系;喷施Zn肥主要通过抑制根部Cd吸收来降低油菜的地上部Cd含量.正常Zn营养下油菜地上部Zn含量极显著高于Zn缺乏条件下;喷施Zn肥显著提高油菜地上部和根部Zn含量.正常Zn营养下油菜地上部Fe含量极显著低于Zn缺乏条件下,Zn营养条件对油菜地上部Mn和Cu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Zn营养条件下喷施Zn肥可使油菜地上部Fe、Mn、Cu含量显著升高或降低,但是并没有显著影响油菜微量元素的营养平衡.  相似文献   

6.
硫酸锌胁迫下克氏原螯虾对重金属锌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ρ(Zn2+)为0.40、4.04和40.37 mg.L-1ZnSO4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2、8 h,1、3、7、14和21 d时每个暴露浓度组随机抽取6尾螯虾,测定其血淋巴、鳃、肝胰腺、消化道、生殖腺、触角腺及肌肉中w(Zn2+),分析各组织对Zn2+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各浓度组鳃、肝胰腺及肌肉中w(Zn2+)呈上升趋势。克氏原螯虾鳃和肝胰腺对Zn2+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这2种组织在3种浓度Zn2+溶液中的富集系数(BCF)分别为407.78、79.46、40.80和656.90、143.58、41.39。克氏原螯虾触角腺、性腺、消化道和血淋巴对Zn2+的富集效应不明显,在暴露前期各浓度组触角腺和性腺中w(Zn2+)不断增大,随后迅速下降,并保持略低于对照组的水平。各浓度组克氏原螯虾消化道中w(Zn2+)均出现2次峰值;4.04 mg.L-1及其以下浓度组血淋巴中w(Zn2+)出现1次峰值,而40.37 mg.L-1浓度组出现3次峰值,暴露浓度越高,血淋巴中w(Zn2+)出现第1次峰值所需时间越短,且峰值越大。上述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是容易富集锌的物种,鳃和肝胰腺是锌富集的主要部位,因此为保证食用安全,应避免食用锌胁迫群体的肝胰腺和鳃。  相似文献   

7.
锌污染条件下VA菌根对三叶草生长和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三室隔网盆栽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施锌水平下,接种VA菌根菌(G.mosseae)对红三叶草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水平对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说明供试菌种对锌的污染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菌根的浸染显著改善了植物的磷营养状况,使植株含磷量增加了1倍多,因此大大促进了植株的生长.菌根侵染对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菌根侵染植株体内Cu的含量增加,Fe的含量降低,而对Zn、Mn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环境和营养条件对煤油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JWSH-112降解煤油烃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证了最优条件为煤油14(ψ/%),NaNO32.0gL61,NaH2PO40.1gL^-1,蛋白胨2.0gL^-1,初始pH6.5,其中蛋白胨是影响JWSH-112降解煤油烃的重要因素。采用优化后的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煤油烃的生物降解率(49.2%)和细胞生长质量浓度(1.9gL^-1)均加高于正交试验中的最高生物降解率(47.9%)和细胞生长质量浓度(1.5gL^-1)。通过气相色谱定性分析发现,生物降解后煤油中的部分组份消失或含量明显降低。图6表5参13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宽叶山蒿(Artemisia stolonifera)在Zn胁迫条件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当w(Zn)≤500 mg·kg-1时,宽叶山蒿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先随土壤中Z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则随Zn浓度的升高,Zn对宽叶山蒿的胁迫作用渐趋明显.与对照相比,当w(Zn)为1 500~3 500 ng·kg-1时,宽叶山蒿根部POD活性显著增大,当w(Zn)为3 500 mg·kg-1时,根部CAT活性显著增大;而叶片POD和CAT活性整体变化较不明显.宽叶山蒿根部和地上部w(Zn)最大值分别为999和3214mg·kg-1,对Zn的最大富集量分别为3.40和17.33 mg·盆-1.宽叶山蒿地上部对Zn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分别为0.26~0.82和0.65 ~1.05.可见,宽叶山蒿是一种对Zn具有较强耐性和富集潜力的植物,可用于Zn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收获时期和控氮条件对水培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培中采用收获前降低营养液浓度、完全停止供氮以及在不同时期采收等方法来研究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控制方式及其效果,结果表明:适时采收和收获前适当控氮可以降低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在小白菜生长第26d左右硝酸盐含量最低,此后l~2d产量增长较快,此时采收品质较好;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并且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正相关,在下午16:00时左右采收硝酸盐含量最低,仅为894mg.kg-1;完全断氮7d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但产量也受到明显的影响。而采用低浓度营养液控氮4d左右采收既可控制硝酸盐含量又不会使产量过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沙基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锌(Zn)对汞(Hg)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丙二醛(MDA)与脯氨酸的积累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g(10 mg L-1)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受到抑制,MDA与脯氨酸含量升高.加入10 mg L-1Zn后,叶绿素含量比Hg单独胁迫升高了5.6%,MDA含量降低了32.4%,表明该浓度Zn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Hg对小麦幼苗的毒害;Zn浓度高于10 mg L-1的处理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MDA则呈升高趋势,表明随Zn浓度升高,Zn对Hg毒害的缓解作用逐渐降低.低浓度Zn(10~20 mg L-1)提高了Hg胁迫下小麦幼苗SOD与CAT活性,其活性随Zn浓度升高逐渐增加,20mg L-1Zn处理下,两种酶活性比Hg单独胁迫分别升高了103.3%与71.0%,高浓度Zn(50~100 mg L-1)处理下,两种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表明Zn对Hg胁迫下两种酶活性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试验设置的Zn浓度范围内,脯氨酸含量均低于Hg单独胁迫,并且低于对照,说明外加Zn抑制了脯氨酸的生成.综上所述,10~20 mg L-1的Zn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10 mg L-1Hg对小麦幼苗造成的毒害.  相似文献   

12.
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考察了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CCRC10900基本生长代谢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R.erythropolis CCRC10909合成的絮凝剂约80%以上分泌至胞外培养基中,仅20%左右的絮凝活性存在于菌体细胞上,蔗糖是该菌生长及絮凝剂合成的最佳碳源;玉米浆既能刺激菌体生长,又能显著提高絮凝剂的水平,生物絮凝剂的合成与培养基碳氮比密切相关,碳氮比在20-30之间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碳氮比低于10或高于100后,絮凝活性迅速下降,提出了促进絮凝剂合成的控制策略,发酵前期适当提高玉米浆的浓度,发酵后期按碳氮比为20-30,补加一定量的蔗糖和尿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一策略,最终发酵液的絮凝活性和细胞生长量分别增长了8%和33.3%。  相似文献   

13.
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莴苣及根际土壤样品,分析Cu、Zn、Cd、Pb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对Zn、Cd的吸收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莴苣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表现为根>叶>茎,莴苣中重金属含量为Zn>Cu>Cd>Pb,富集系数为Cd≈Zn>Cu>Pb;不同采样区莴苣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与富集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用于描述Zn和Cd在土壤-莴苣系统中迁移的响应模型均为非线性方程,模型类型在2种元素之间以及莴苣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但2种元素在不同部位中的响应均可用3次曲线方程来描述.莴苣对Cd、Zn的吸收除了受到元素自身性质的影响外,还受到共存元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共存元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装置,研究了酸性条件下Zn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Zn吸附过程分快反应和慢反应.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参数可知,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表观最大吸附量随酸度增加显著下降,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在流入液pH5.5时zn的吸附量为2.81、2.72和1.83 mmol·kg-1;pH3.3时为1.0、0.38和0.12 mmol·kg-1.用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常数b值,解释离子的表观扩散速率,三种土壤的b值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且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在Zn吸附过程中,pH5.5时,三种土壤流出液中有质子释放;当原液pH值为4.3、3.8和3.3时,都存在质子的消耗.砖红壤上快速消耗H+量远远大于红壤和赤红壤.反应初期,H+质子的消耗是快速反应,主要包括土壤交换阳离子的缓冲作用、土壤表面的质子化及硫酸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H+质子.  相似文献   

15.
王丽红  陈惠茹  周青 《生态环境》2013,(11):1819-1824
为了解土壤中铜(Cu)与锌(Zn)对不同乔木抗氧化系统的复合影响及植物生态修复土壤cu和Zn复合污染的生理生化基础,以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3种乔木为实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方法,研究单-Cu2+(75mg·L-1)溶液和单一Zn2+(210mg·L-1)溶液及两者复合溶液污灌对香樟、广玉兰和榉树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Zn2+/t~用下3种乔木MDA含量升高,Cu2+作用下MDA含量降低,Zn2+和Cu2+复合作用下3种乔木MDA含量低于Zn2+作用,即210mg-L。Zn2+对3种乔木生长的毒害作用比75mg·L。Cu2+明显,两者复合作用使Zn2+的伤害作用减轻。随胁迫时间延长,香樟POD和CAT活性增加,MDA含量和Pro含量减少。广玉兰细胞活性氧代谢失衡,POD活性和CAT活性急剧上升,第7天时分别达到1243.89%和300.00%(单一Cu2+’)、149.22%和60.00%(单一Zn2+)、653.96%和170.00%(Cu2+和Zn2+复合作用)。榉树无法承受高浓度Cu2+和Zn2+伤害而死亡。综合考虑,Zn2+对3种乔木伤害严重,Cu2+在诱导POD和CAT活性过程中与zn2+存在拮抗作用,香樟对重金属Cu2+和zn2+的耐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水稻(Oryza.sativa L.)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一旦水稻受到重金属污染,将会影响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长和生理特性。目前关于钒胁迫对水稻植株生理特性指标的影响方面报道较少。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钒(V)质量浓度(0、4、8、12、16、20 mg·L-1)对水稻幼苗(Oryza.sativa L)生理生化和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ρ(V)≤12 mg·L-1,与对照相比较,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酶活性增大了135.3%、104.2%、77.8%(CAT)、84.5%(POD)和273.2%(SOD);当ρ(V)〉12 mg·L-1,则分别降低37.2%、39.4%、41.1%、24.1%和24.5%。随着 V 胁迫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8.5%~289.3%、21.2%~303.2%,根系活力下降了10.9%~82.2%。可见,低ρ(V)(≤12 mg·L-1)对水稻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水稻幼苗自身保护酶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高ρ(V)(〉12 mg·L-1)明显抑制叶绿素和蛋白合成、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伤害了细胞质膜系统,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同V浓度胁迫下,水稻幼苗累积的V含量为:根〉茎叶。随着V胁迫浓度增加,水稻幼苗各器官V含量增大,其中根部增幅远大于茎叶,当ρ(V)从5 mg·L-1增加到40 mg·L-1,与对照相比较,根部增加了0.98~25.3倍,茎叶部增加了0.26~4.74倍。生物富集系数(BF)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为2.8408;迁移系数(TF)下降,最低值为0.1170,说明水稻对V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但迁移能力较低,积累的V主要富集在根部,可减轻V对地上部植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铜(Cu)污染下施用生物炭对蚯蚓生长和Cu富集的影响机制,将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暴露在包含铜污染和不同热解温度(300℃和600℃)和施用比例(1%和3%)的水稻生物炭的人工土壤中,进行为期45 d的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显示,Cu胁迫下,施用生物炭均不同程度抑制了蚯蚓的生长,促进了蚯蚓对...  相似文献   

18.
选取江西省德兴铜矿区8个采样点,对土壤和苎麻植株Cd、Pb和Cu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铜矿区土壤中Cu污染严重并伴有轻微的Cd污染,Pb含量则在江西省土壤背景值范围之内。8个样点土壤Cd、Pb和Cu含量均值分别为0.51、9.36和1 058.21 mg·kg-1。大部分样点苎麻植株叶片中重金属含量最低,根最高,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达数十倍,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低于地下部。苎麻对上述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Pb和Cu;苎麻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高值分别为1.42和0.54,对Pb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高值分别为0.63和0.53,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最高值分别为0.08和0.37。8个样点苎麻的地上部生物量均值为1.41 t·hm-2,最高值达2.18 t·hm-2。苎麻对Cd、Pb和Cu的累积量均值分别为0.2、1.1、24g·hm-2。因此,苎麻对Cu和Cd具有一定的耐性,在矿区种植苎麻可作为植物修复的先锋物种,促进矿区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9.
氮肥形态对李氏禾富集铜的影响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环境和生态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超富集植物受到土壤各种特性的影响,需要采取强化措施来提高植物修复效率。该文旨在加深对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累积铜的认知,为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提供理论数据。在土壤中铜污染水平分别为低(100 mg·kg~(-1))、中(300 mg·kg~(-1))、高(500 mg·kg~(-1))时,研究不同氮肥(NH_4)_2SO_4、CO(NH_2)_2、Ca(NO_3)_2、NH_4NO_3处理对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累积铜、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生理响应,氮肥按肥土质量比0.3‰以水溶液的形式每周添加1次,李氏禾生长两个月后,收获,进行植株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铜污染水平为500 mg·kg~(-1)时,施加Ca(NO_3)_2后李氏禾根、茎、叶中的铜富集量达到最大,分别为6 167.15、1 251.99和975.92 mg·kg~(-1),约为对照处理组的2.5~4.0倍,相对于其他各氮肥处理和对照组差异达显著。在低、中、高Cu污染水平下,施加(NH_4)_2SO_4处理组李氏禾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为68.5、65.2和65 cm;CO(NH_2)_2组李氏禾生物量分别为12.75、13.45和11.63 g·10 plants-1;叶绿素质量浓度分别为24.139、22.615、23.752 mg·L~(-1);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1.704、23.506和20.940 mg·g~(-1);金属硫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9 131.06、10 014.02和11 018.04 pg·g-1,均高于其他处理组;而NH_4NO_3处理组李氏禾叶片中丙二醛(MDA)物质的量浓度最少,分别为0.893、0.957和0.859mmol·L~(-1),有效地缓解了铜对李氏禾的损伤。因此,适量施加氮肥可以有效提高李氏禾的生物量以及根、茎、叶各部分铜累积量,增强了李氏禾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nTiO2)可以通过吸附表层水中共生重金属来改变它们对淡水无脊椎动物的毒性。然而,影响这种交互过程的几种环境因子的相对重要性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连续72 h的培养试验,评估了老化对Cu与nTiO2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联合急性毒性的影响。在老化过程中,对老化时间以及离子强度、pH值和不同质量有机物质等因子都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影响效应的大小不同,nTiO2的存在往往减少了老化后Cu对大型蚤的诱发毒性,在没有nTiO2的情况下,Cu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EC50值提高了3倍之多。此外,各种形态Cu的形成受到介质中的离子组成、pH值以及有机添加剂存在的影响,这一过程受到极大的调控,并随着老化时间对大型蚤生态毒性的响应有一定影响。尽管如此,该研究的结论对nTiO2在淡水生态系统中不同环境条件下,改变重金属诱发毒性的潜在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这种模式需要进一步验证,比如结合不同性质的重金属离子与不同的环境因素,如紫外线照射。
精选自Ricki R. Rosenfeldt, Frank Seitz, Ann-Cathrin Haigis, Johanna H?ger, Jochen P. Zubrod, Ralf Schulz, Mirco Bundschuh. 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 influences copper induced toxicity during aging as a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7, pages 1766–1774, July 2016. DOI: 10.1002/etc.3325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325/fu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