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倚 《劳动保护》2009,(2):122-122
编辑同志: 2008年12月2日,我单位一高温作业职工高某下班后去浴室洗澡,不慎滑倒摔伤,造成右腿骨折。现高某家属来我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我们认为,尽管单位有职工免费浴室,但规章制度中并没有要求高某的工种在下班后一定洗澡清理的规定,且时值冬日,工作后洗澡并非高某所必须。因此,高某的受伤应属私人行为,与工作无关,不应认定为工伤。请问这样的处理对否?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湖南省衡东县某娱乐城发生了一起电梯事故。1名人员醉酒后,在四楼候梯厅扳开电梯层门。随后推门步人井道,导致坠入底坑死亡。现场勘察。发现电梯层门锁紧装置固定牢固,无任何变形、破损,在电气联锁开关动作之前,锁钩啮合深度〉7mm.并无异常。现场从层门内外两侧模拟扳门动作.均不能打开层门。同时在层门外侧表面发现一枚脚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某市发生了几起电梯并道坠人事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透过血淋淋的事实表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加强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有力启示。事故1:某酒店客梯11层11站,速度1.75m/s,经年度定期检验合格,可以使用。年初酒店变换经营方式,改为承包经营,电梯的三角钥匙由聘用的对电梯不甚了解的酒店保安部经理保管,一日,该经理酒后用三角钥匙打开二层层门后跨入(此时电梯不在该层),坠入电梯井道底坑而亡。事故2:某大厦综合楼客梯14层14站,速度1.75m/s,该梯基站在地下车库,因基站较僻静,放电梯常停在人较常出入的四层,有天…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江都市某宾馆有一台9层的客梯。2008年5月10日上午,1名乘客从宾馆1层乘电梯上8层。进入电梯轿厢后,他按下了“8F(8层)”的信号,电梯关门后向上运行,  相似文献   

5.
石瑛 《劳动保护》2010,(3):78-79
登电梯一脚踩空坠入竖井 某服装有限公司有一座三层楼房,一层设有面料库车间和成品库房,二层和三层为服装加工车间,所有面料在服装裁剪前都需要先进行检验。王静是公司的一名布料检验员,2006年12月,正是生产任务紧的时候,公司为了如期完成订单任务,组织员工临时加班。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26日中午12时许,闽北某大酒店参加培训的学员下课后,在乘坐电梯下楼时,发生溜梯故障。当时层、轿门已关闭,电梯处于下行状态,从4楼向下坠落,至1-2层间限速器安全钳动作,紧急制停在1-2层间。电梯内被困29人。最后由消防队员从轿顶锯开一个口进行营救.经过2个多小时,被困人才安全撤离电梯。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8日对某单位的1台电梯进行定期检验,发现此电梯乘坐舒适感差。其型号规格为THJ1000—0.5,5层5站采用集选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事故概况:嘉兴市某小区高层电梯遭受雷击.导致随行电缆及机层、控制层上元器件损坏严重,电梯处于报废状态。虽然以往也有多次出现电梯遭受雷击导致损坏的现象,但大多比较轻微,多为部分线路及控制板损坏,从未出现雷击导致电梯报废情况。  相似文献   

9.
某单位一台集选控制的货梯发生了开门走车的故障。幸未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有关人员查找故障原因,发现既不是层门电气联锁短接引起的,也不是门锁继电器(接触器)触点粘连造成的,费尽周折找到的原因是:电梯机房一块窗户玻璃破损,前一天下雨.雨水飘进了机房,致使靠近窗户的线槽积水,引起门锁回路电气短路.使电梯层门电气联锁保护电路失效。这起故障反映出使用单位在电梯管理上的不善,尤其是在电梯机房的管理上。  相似文献   

10.
一种高层建筑楼、电梯疏散模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楼、电梯疏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楼、电梯疏散模型,给出了两种具有可行性的电梯运行方案:(1)电梯停靠某一层完全疏散此层及以上所有人员,此层以下人员使用楼梯疏散;(2)7层以上的各层按一定比例选择使用电梯疏散,剩余人员选用楼梯疏散.进一步阐述了楼、电梯疏散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新提出的楼、电梯疏散模型的模拟计算可知:两种运行方案均可有效地降低总的疏散时间,相比之下第二种运行方案疏散效果更佳,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第一种方案可操作性更强.最后讨论了电梯速度对疏散的影响,得出疏散时最好选用运行速度较高的电梯,可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申诉人王某之夫高某,1985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被诉人某保险公司工作。1997年5月20日,高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1997年5月20日至2002年5月20日。2000年11月,被诉人某保险公司按照本行业上级公司减员增效的统一部署实行减员。高某于11月13日填写了申请转制的《申请书》,23日,高某与某保险公司解除了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20日,我们在整机验收某单位的一台载货电梯时,发现:空载电梯正常上行,突然打开层门,电梯轿厢向上滑行至少350mm。该载货电梯的主要参数设备型号:THJ2000/0.5-JXW(VVVF);额定速度:0.5m/s:额定载重量:2000kg:拖动方式:交流变频调速(VVVF):提升高度:6.05m。  相似文献   

13.
1998年9月15日晚9时左右,山东某单位一行政处长从5层跌入电梯井道致死。事发当日晚7时,受害人乘座一台电梯去5层办公室开会,其间服务人员乘该梯去楼下打水,乘另外一台电梯返回。9时会议结束后,该处长误以为电梯仍然在5层,便扒开电梯层门,也没有认真确认电梯位置,加之周围光线不足,结果一脚踏空,失身跌入井道,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现场检测表明:该电梯5层厅门门锁与挡块啮合深度过小,不符合GB75881995第7731的要求,且挡块材质为尼龙性质,长期与金属材料的钩头接触,其端面已磨成圆弧状,…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利用电梯楼梯协同疏散有利于提高人员疏散效率。通过数学建模研究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协同人员疏散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当电梯仅在某直达层停靠,电梯停靠层及以上楼层采用电梯疏散而以下楼层采用楼梯疏散时,存在最优的电梯停靠层;在每层疏散人数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该最优层数不受疏散人数影响,随建筑高度增加呈线性增长,随电梯最大承载量增加呈阶梯式下降,随电梯平均运行速度增加呈阶梯式下降。  相似文献   

15.
庾晋  周洁 《劳动保护》2001,(8):33-34
近年来 ,电梯伤人事故有增无减 ,令人触目惊心。电梯事故种种1.电梯停放不到位1999年11月8日 ,南京市第三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王某从一楼门诊部取来钥匙打开医用电梯的门 ,习惯性地看也不看就跨了进去。谁料电梯工中午下班时将电梯轿厢停在了四楼 ,王一脚踏空 ,从电梯通道中坠下 ,摔在约6米深的副一楼的水泥墩上 ,经抢救无效而亡。2000年1月5日珠海某公司女工杨某下班后 ,在工厂五楼向大门敞开的载货电梯走进去 ,不料脚一踏空 ,径直摔到一楼。原来 ,由于操作人员疏忽 ,虽然五楼电梯门敞开 ,但电梯实体仍在一楼。事后该女工被送…  相似文献   

16.
1事故概况 2011年5月28日下午5:30左右,在嘉兴某大酒店20人从地下室乘坐电梯前往3楼餐厅参加婚宴。当20人全部进入轿厢后,电梯关门后没有向上运行.而是向下下沉,导致下限位动作,电梯停止,乘客被困。酒店工作人员从监控中发现电梯内有人被困.  相似文献   

17.
事故案例一:某电炉(5吨)炼钢车间3#炉进入氧化末期,炉盖(50次)突然塌落,造成钢水、钢渣大量喷溅,炉前职工纷纷躲避。青工张某在顺安全通道疾跑中,被料罐装料时散落在安全通道上的一大块废钢(未及时清扫)绊倒,在张某爬起过程中,溅出的钢水将其后背1/3面积Ⅲ度烫伤。 事故原因:1、炉盖砌筑质量差,突然塌落,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2、安全通道不畅通,有杂物,使张某躲避中拌倒,延误了时间。 事故案例二:某年7月10日,电工高某检修电炉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因天气炎热,高某工作不一会便满头大汗,高用手抹了一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高层建筑利用电梯协同楼梯疏散以提高疏散效率的可行性,基于现有的电梯协同楼梯疏散研究成果,运用Pathfinder构建某高层住宅建筑实例模型,研究楼层总数及电梯数量对电梯最佳停靠层的影响,提出2个电梯协同楼梯的疏散策略,并对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电梯最佳停靠层随楼层总数的增加,呈现“平台阶变”的特征和线性增加的趋势,但随楼层总数的增加,最佳疏散层在“平台阶变”后会更加远离顶层;策略1(顶层优先策略)下因存在最佳分离楼层使得该策略下的总疏散时间最短,策略2(分段顶层优先策略)可有效提高电梯利用率,通过对策略2下的人员使用电梯比例进行控制,可进一步提高疏散效率,该优化策略可将总疏散时间从仅楼梯无电梯疏散的804 s缩短到580 s,使疏散效率提升27.9%。  相似文献   

19.
吕志刚  赵春辉 《安全》2012,33(10):33-34
2011年8月,某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升降电梯突然坠落,发生一起起重伤害事故,造成3人死亡. 1 事故经过 2011年8月3日上午9时20许(北京时间),某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7号楼的施工电梯东侧轿厢在上行至28层附近时,突然坠落,此时电梯轿厢内连同升降机司机共有杜鹃、汤德权、蒙开义3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25日,安徽省芜湖市某化工公司发生一起工业压力管道泄漏,造成2人中毒的事故。发生事故的压力管道是一条尾氯吸收管道,于2001年3月由本单位自行设计安装,管道为φ57mm×3.5mm、20#无缝钢管,工作压力0.3MPa,管道输送介质为氯气(氯气系A1类流体,极度危害。管道中一段沿车间办公楼外墙1、2层窗户之间架空敷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