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环境与伦理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人类遇到的各种挑战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是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为了应付生态环境的挑战,各国都在加强科学研究,开始认识和寻找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原因,寻找保护环境的有效办法。从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进而开始付诸法律手段。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是重要的,但仅仅靠这些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使全社会的人都能自觉地投身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事事、处处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还必须辅之以道德手段。只有揭示出在保护环境问题上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对环境的态度和管理决策提到道德高度,才能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是当前国际上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故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大多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已刻不容缓。1994年6月12日我国又召开专门会议,并正式开始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初开始,美国人就开始反思:“经济发展得那么快,如果不把一些地区保护起来,将来可能就没有大自然只有城市了”。当时只是有一个“保护区”的概念,并不重视化学品和污染物的问题,也不重视人居环境。而环保的概念和意识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关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环境解说系统对于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潜移默化地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规范游客的行为,保护景区的生态资源,保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恶化,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各国政府也认识到要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公民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具备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并且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而环境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环境教育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两种,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1]。随着大众旅游的普及,旅游景区越来越成为  相似文献   

5.
环境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关系,人们还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例如,对于自然资源能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就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直接相关。但是,环境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却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许多人对此还不甚了然。第一,环境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主要内容都同环境美息息相关。首先,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6.
由联合国倡导的“世界环境日”活动已踏入了第24个年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旨在强化人们的地球环境意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就如同我们的家园和居住地一样,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保护。在增强社会物质基础的同时,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这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道德被限定于社会领域,协调的只是人与人的关系,自然的存在仅仅被看作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人类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自然提供的一切,根本没想对它尽什么义务。但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 9 9 1年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一文中,将持续生存道德作为第一原则提出。可持续生存道德首先指的就是环境道德。美国著  相似文献   

8.
<正>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相似文献   

9.
对于人和环境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在两三千年前,我国就开始设立环境管理机构,制定有关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法律,除了战乱灾荒之外,历代封建王朝都是很重视环境问题的。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战国至秦代的墓葬,在十一号墓中发现了简册《秦律十八种》,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规划,自人类超脱了生物规划的制约,进入社会发展阶段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保护和创设自己的生存环境。由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以至星际环境的发展过程,即是人类规划生活环境的发展过程。由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产生了城市规划学、城市环境学。这两个学科的互相渗透而发展为城市环境规划学,确切地说,城市规划应是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是地域或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战后,联邦德国在50年代末开始了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当时基本上局限于对空气污染的治理。60年代开始了对水资源的治理、保护和再利用,70年代环境治理和保护达到了高潮,治理范围包括了空气、水、土地、噪音、垃圾、核废料等。在50年代末,从事环境工作的主要限于民间组织,60年代开始,各级政府逐步介入,解决工业化100多年来在环境方面积累的问题,80年代初以来,则以保护环境为主。联邦德国人普遍认识到: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公众长远的生活质量,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所以联邦德国采取了严密、配套的环保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江清源 《环境技术》1996,14(6):35-36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人们要从人类本身保护自己出发,提高本身的环境意识,尽快在自己的组织中实行环境体系管理,研究对策,以期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从而取得“环保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近年来,随着一部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片广为人知,这句话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对动物的伤害也有所减少。同样,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应爱护身边的环境。对于家乡的环境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离家不远有一条河,我和哥哥每次到河边玩都能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上学路上也常常直接捧起路边的泉水喝几口再走。可是现在,河面上每隔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地球环境,人们要从人类本身保护自己出发,提高本身的环境意识,尽快在自己的组织中实行环境体系管理,研究其对策,以期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认证,从而取得“环保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规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强化了环境监督管理,促进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高了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环境意识,推动了我固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我国环境立法的发展概况虽然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保护山林、水道、动植物等内容的法律,但是环境法作为独立的法律出现却是现代的事情。我国环境立法是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四十年代末到七  相似文献   

16.
城郊自然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然旅游是指人们在户外自然环境中从事的一种旅游活动,它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绿色旅游、森林旅游等旅游形式具有相近的含义。自然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该旅游活动融观光和娱乐于一体,因此倍受人们的青睐。1世界自然旅游发展的回用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城市问题愈趋严重,人们特别是生活在都市的居民,渴望清新的绿色环境,回归大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在这一时期及随后的30余年里.各国政府开始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设立了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自然旅游.美国是自然旅游开发得最早和最为成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第一次将“环境”与“教育”连起使用时是否意味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出现了:全球变暖、沙漠扩展、土地退化、洪水、干旱、酸雨……面向21世纪,全世界开始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环境教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迅速地规划了环境教育战略,如我国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今天,关注环境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就正规教育领域而言,环境教育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如何深入探索学校环魔教育管理,提升学校环境教育品质,树立学校环境教育品牌,以促进环境教育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崭新的实践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老师应该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重要的治本措施。而学校,理所当然地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在学生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强调对环境关注的重要性,将来待他们长大成为社会的主体时才能更多地考虑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持同步。利用高中生物课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9.
冯杰  陈琳 《环境教育》2011,(6):43-45
环境公平积极主张人们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上,享有同等的权利与负有义务的对等性。我国目前出现了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不断恶化同时增长的现状,环境公平的倡导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具有明确的环保意识,是新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的人格特征。培养造就这样的人才毫无疑异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呢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环境教育的艺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养成学生维护优美环境的好习惯   优美的环境能熏陶人、哺育人。人们从进入幼儿园开始,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在校学习、生活时间几乎占了一生的 1/3。如果能在优美的学校环境中接受环境教育,养成维护优美环境的好习惯,那么,这个人在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确立的环境意识,养成的保护优美环境的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