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灾害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城市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快速城市化的深圳,其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更有必要。深圳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等3类,它们是自然变异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深圳的建设发展中,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土地利用和开发的规模,加大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成本;二是对城市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危害,使深圳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造成退化。最后针对深圳市自然灾害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威胁.我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就是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发生频率高等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聚集,增大了城市风险的暴露度,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伴随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自然灾害呈现显著的时代变化与阶段差异。1900~1949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减灾近于空白,多种巨灾频发,造成巨大人口伤亡和严重饥荒,加剧人民贫困和社会动荡。1950—1979年,新中国建立初期,减灾能力较低,自然灾害频繁,巨灾仍常有发生,不仅造成严重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自然灾害出现新的特点:受灾人口增加,但死亡人口显著减少,且基本杜绝了饥荒;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与影响范围越来越广,造成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的活动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成为现代生态环境的常态,而人类对于自身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和责任,还没有深刻的认识。从自然灾害的释义学角度入手,结合对灾害不同认识的理论背景,分析了自然灾害的人为致因,依据客观的灾害史,指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功利化对自然灾害频发的罪责,并提出应从生态伦理学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文化根源,借助对理性主义的分析,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继而。结合现代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生活中,自然灾害永远与人类相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和人口的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灾难愈来愈重。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以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其中通过灾害立法就是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地区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大。但从1998年之后呈快速的下降态势,目前正处于暖干化的气候期。气候的变干、变暖,使得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2)不同的地区,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区域,由于人口分布密度、工业化程度等的不同,使得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演化影响较大,而对贝尔湖区域生态演变的影响相对较少。(3)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对农牧业产品等物质需求的增加而引起的不合理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岸带灾害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海岸带灾害越来越成为制约海岸带-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基本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性减灾对策框架,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全球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我国海岸带灾害的3个主要方面。据此,认为减灾的关键在于合理规范人类行为,保护和改善本已十分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对于全球变化诱发的灾害,则力求基于科学认识与预测,在海岸带开发中合理规划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一个山区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4%,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山区。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及人们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全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十分突出,导致各种自然灾害加剧。  相似文献   

9.
耿涛 《防灾博览》2008,(2):34-35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发达的现代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同时,也给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大气不断变暖,臭氧逐年减少,空气严重污染。林木资源短缺以及乱砍乱伐等人为破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满目疮痍,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植树造林,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现实摆在那儿,人口  相似文献   

10.
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类社会是在对自然灾害的不断斗争中得到发展。近代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自然灾害的损失也在急剧增加。防灾减灾是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灾害监测技术、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灾情评估方法、灾害管理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已有了不小的进展。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这些进展,并指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于是开始想办法从大自然中获取想要的资源,过度开垦农田、乱砍乱伐、过度开采、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土壤蓄水能力减弱、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失去平衡。种种人为因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进而引发一些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比如,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洪水会淹没房屋,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构成威胁,还会造成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 第五讲 城市不稳定性问题的认识0 引言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事。随着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更成了全球环境问题的热点。城市不稳定性则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它也是投资环境的一个主要构成要素,研究这一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个系列讲座及文献同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科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室重点资助项目——“典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先导性论文。本文为小结。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自然灾害及灾后恢复与人口变化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自然灾害影响人口变化的实证模型。通过控制人口变化的社会经济变量,探索性研究了自然灾害对中国人口数量以及低保人数变化的影响,发现灾害损失额与人口数量增长和低保人数增长呈正相关,提示我们中国当今的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政策不应过度重视短期的经济恢复,而忽视了因此而产生的长期的负面人口影响。针对研究所发现的不良人口后果,提出了避免人口过度聚集和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政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的社会易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跃 《灾害学》2010,25(1):84-88
社会易损性是人类社会在自然灾害条件下的潜在损失,它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从人口、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三方面分析了社会易损性的影响因素,它们包括易损人群、易损职业、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组织结构、社会资本、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冲突的协调能力和灾害文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民防苑》2006,(Z1)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的标志,从宏观来看,关键在于城市的总体功能是否完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和人类生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渐近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越来越突出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城市扩展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尤其是我国近年来,以滥用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换取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恶性势头,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16.
广东自然灾害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质构造、水文特征、天气气候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结构与布局,以及社会环境等8个方面分析了广东自然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及类型,并分析研究了成灾特点和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自然灾害的形成及其成灾频度和强度,既决定于自然环境的变异,也受制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环境,并具有区域性、周期性、群发性、连锁性、阶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自然灾害对于广东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有日益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许多重大工程建设涉及泥石流灾害的问题.讨论了工程活动、泥石流及山地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工程活动往往受到泥石流、山地环境的制约,同时它作为活的因素,又积极地影响着泥石流和山地环境,促使其产生次生演化,泥石流和山地环境的次生演化常会对工程活动产生次生制约.泥石流的发生会危及工程和人类的安全,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环境;人类工程活动若不遵守自然规律,过度向山地索取,必将导致山地环境退化和泥石流的广泛活动及频繁发生,甚至引起泥石流活动范围扩大和成灾规律改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特别是近50年来,世界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表面积约3%的城市地区。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80%将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在带给人们富裕便捷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由于人口、财富在有限空间的高度集中,造成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筑物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城  相似文献   

19.
英文学术季刊《JournalofMountainScience》(简称JMS ,中文译名《山地科学学报》)于2 0 0 4年4月开始和读者见面了。JMS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山地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为人类提供了70 %的淡水资源、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广袤的空间资源和优美的景观资源。全世界约有5 0 %的人口依赖山地资源而生存。同时,山地又是地球各圈层交互作用最为复杂、地球表生过程最为活跃、全球变化影响最为强烈、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层次最多的地区,具有生物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的安全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