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以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以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影响电梯对重缓冲距离的各条件参数、推导出对重缓冲距璃取值区间公式、提出了对电梯对重缓冲距离检验的正确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中针对定期检验中遇到的缓冲距标识问题作简要讨论,对重缓冲距的标识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在日常维护保养中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之一,但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检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中将其作为B类项目有明确的检验要求和规定。文中论述了缓冲距标识的意义即它可以直观反映出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文中最后给出了对重缓冲距标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检验理论的发展及检验工作的改革.对重缓冲距项目的检验要求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实际测量变为观察划线。无论哪种检验方式都存在缓冲器越程的取值范围。电梯缓冲器越程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这一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维护保养人员不安全的存在。为此,笔者就针对此问题进行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曳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的作用入手,简要分析了缓冲距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的三个因素,最后给出了缓冲距的标识方法。  相似文献   

6.
安全阀校验时空气缓冲罐通常当作气瓶使用。结合一例高压空气缓冲罐施工图,从制造的工艺审图角度对缓冲罐的设计参数、设计准则及安全附件的符合性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安全阀校验用空气缓冲罐的建造应考虑对疲劳失效风险的控制。建议安全阀校验用空气缓冲罐施工图完善设计参数、管口接头、设计准则及技术要求,以保证安全阀校验时缓冲罐的本质安全,供安全阀校验应用缓冲罐建造与使用等相关各方参考。  相似文献   

7.
曳引驱动电梯的空载曳引力试验是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都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井道顶部空间不足、对重缓冲距离过大和曳引条件不符合都可能引发冲顶现象,本文介绍了在该试验中发生冲顶现象后的应对办法,以及如何判定冲顶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压力表是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的眼睛,因此,使用锅炉和压力容器必须按《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装设压力表。为确保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使用压力表应注意以下事项: 1.压力表应注意防辐射、冷冻和震动等。 2.压力表如安装在经常波动的场合时,要在压力表和容器之间装设缓冲罐。 3.装设在高温或强腐蚀性介质容器或其它不能直接接触压力表元件之介质容器上的压力表,应装设隔离缓冲装置。 4.氨气压力表不得采用铜件,应采用氨气专用压力表。氧气压力表及强氧化性介质容器上的压力表,应绝对禁止接触油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相关项目的理解,分别根据对重压缩其缓冲器和轿厢压缩其缓冲器时相关项目的要求,通过推演分析,说明了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允许值是关于电梯井道两端空间和电梯具体配置(如电梯额定速度、缓冲器压缩行程、极限开关撞弓有效长度和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等)的函数,而其最小允许值与轿厢上极限开关安装位置有关,结合现场检验实例详解,对如何确定对重越程距离范围和分析判定对重越程距离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对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确定和检验提供较全面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29.什么是安全电压? 答:安全电压是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分不造成任何损害的电压。 30.外用电梯应有哪些安全装置? 答:应有:①制动器;②限速器;③上、下限位装置;④缓冲弹簧;⑤安全钩;⑥急停开关;⑦吊笼门、底笼门连锁装置;⑧楼层通道门;⑨上、下极限限位器。 31.塔吊应有哪些安全装置? 答:①起重量限制器;②起重力距限制器;③行程限位;④小车断绳保护装置;⑤风速仪;⑥夹轨器;⑦缓冲器;⑧挡板;⑨滑轮组。  相似文献   

11.
秦健  杜睿  何宇 《安全》2015,36(12)
分析了雷击引起氢气缓冲罐的危险性,在对某制气基地氢气缓冲罐遭受雷击发生火灾、爆炸危险辨识的基础上,运用喷射火模型和蒸气云爆炸模型对氢气缓冲罐雷击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氢气缓冲罐发生喷射火时的伤亡半径不大,发生爆炸的伤亡半径达近50m,可造成严重事故后果,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尽量避免氢气缓冲罐发生雷击爆炸。  相似文献   

12.
李波 《安全》2007,28(8):36-36
某氯气使用单位有一台氯气缓冲罐,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该罐在检修中从底部排污阀排出380kg酸液,判断罐体内可能有较大腐蚀,随即进行了内外部检验. 检验结果为,罐体外表面完好无腐蚀.对罐壁50点测厚,在距下封头与简体连接环缝80mm~220mm范围内壁厚减薄较大,测厚值在1.8mm~6.1mm之间.  相似文献   

13.
曳引驱动电梯检规4.5(2)项是第2号修改单新提出的重点检验项目,该要求的提出提高了电梯曳引力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本文针对电梯对重块的检验技术特点,简要列举了与对重块有关的检验项目及要求,阐述项目之间的关联性,重点对对重块检验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与隐患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实现指导检验人员、维保人员现场检...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相关要求,在电梯验收检验过程中,对顶部空间有相关的检验要求。但定期检验时对电梯顶部空间无相关的检验项目所对应.也元检验要求。电梯顶部空间在验收检验合格后是否就永远符合要求?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是这样的.电梯顶部空间,会由于电梯在使用中对曳引钢丝绳进行调整时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梯顶部空间不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电梯高效使用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低速电梯被进行提速改造。本文从电梯提高额定速度涉及的曳引系统、限速器、安全钮、补偿装置、缓冲器、导轨、底坑空间、顶部空间、平衡系数、变频器以及轿厢架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举例EVA625电梯综合性能检测仪测得的电梯提速后的舒适度来进行讨论电梯提速与舒适度的关系。最后就电梯提速在现场电梯检验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开展应急演练是企业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提升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当前部分企业在开展应急演练时,重"演"轻"练",虽然演练都按照预定"剧本"顺利完成,看似"圆满成功",却并没有真正起到检验应急预案、提升应急能力的作用。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避免应急演练重"演"轻"练"?  相似文献   

17.
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中要求:企业对于起重机械,应根据使用情况,规定一年或二年作一次技术检验。对新安装的、经过大修的或者改变重要性能的起重机械,在使用前都应当进行技术检验。 桥式起重机的技术检验,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试验前检查:试验前的无负荷技术检验,应检查大、小车的各结构件(构架、销、键、螺钉)、各传动系统、保险装置、安全装置、防护装置、电气设备、接地装置、信号装置、吊重制动器、行车制动器、吊钩、鼓轮、钢丝绳、链条等是否完好,安装的是否妥当和磨损程度等情况。并检查轨道的平直情况及有无障碍,车轮运行…  相似文献   

18.
在对低中压压力管道检验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等径焊接支管,往往这些支管的连接焊缝或支管、主管处发现一些缺陷产生。本文对这些等径焊接支管的应力分布、补强情况及检验中应采取的方法进行探讨,以确保等径焊接三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分析和预测是空管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灰色GM(1,1)模型和马尔科夫模型的优点,利用平均弱化缓冲算子对2004—2012年空管不安全事件的初始数据进行处理,并根据模型的残差分布情况进行状态分类,建立了空管不安全事件的灰色缓冲算子马尔科夫预测(GBO-Markov)模型。通过预测2013、2014年空管不安全事件数,对模型进行了交叉检验,灰色缓冲算子马尔科夫预测(GBO-Markov)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从57.31%(传统GM(1,1)模型)降低到15.77%,该模型可用于民航空管的不安全事件预测。  相似文献   

20.
电动试压泵可供蒸汽锅炉、管道和压力容器作水压试验用。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一、安装地点与采光照明1.室内的泵水场地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防护栏或防护墙,出人口应有安全警示牌。泵水场地不允许安装其它设置。试压时,其上方不得进行其它作业。2.露天作业应注意避开来往的行人,且有防雨、防晒措施。3.水源应保持清洁,无泥沙和其它杂质。进出水路应畅通无阻。4.在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安设场地照明,其灯具的安装应符合安全要求。二、有关召部件电动试压泵一般由水箱、回流阀、低压水缸、高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