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自动扶梯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工作中无法根据空载下行制停距离判断有载下行制停距离是否符合要求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停过程中制动力与制动距离的关系,推理出空载和有载工况下行制停距离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计算出能够覆盖有载下行制停距离范围要求的空载下行制停距离范围。此范围在有载工况下依然具有约束效用,相比国标中规定的空载下行制停距离范围更具参考意义。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此范围在实际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自动扶梯制动性能是否良好,将直接决定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其制动性能应满足制动要求,以便使自动扶梯能在规定的制停距离与减速度下制停。本文将从自动扶梯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出发,简述自动扶梯制停距离不符合设计要求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对自动扶梯制停距离的检验要求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一起自动扶梯制动器失效的案例入手,分析制动器的原理和失效原因,最终得出自动扶梯制动器调整不当的问题。对检规的制停距离要求、制动器调整方法和项目等作进一步分析,并从制造、维保和检验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空载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以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为主要判定指标,是曳引式电梯检验检测活动中判断曳引能力最为简易直观的一种试验方法。本文拟结合一起电梯检验案例,对受检电梯进行空载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试验,通过测量上行制动距离,发现其上行制停位移远超出标准推荐值。在对电梯进行大修改造后其上行制停位移距离仍无法满足标准推荐距离,为分析和解释试验过程发现的现象,通过对同一批次同型号同规格的其他电梯重复同样试验过程,对比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同时基于物理学有关理论,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实际算例,分析电梯系统质量对空载上行制动试验制动距离及制动减速度的影响,以期为电梯检验检测及实际维护保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扶梯运行参数常用检测方法及仪器存在误差大、操作复杂、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一个可快速安装拆卸的信号采集模块对扶梯的梯级速度、扶手带速度、制停距离和减速度进行采集,结合制停同步触发信号,再对采集的脉冲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实现了扶梯和人行道运行参数的快速精确检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电梯制动器难以通过可靠的仪器进行现场检测的状况,设计了便携式电梯制停参数检测装置。采用基于飞行时间(TOF)的测距技术和微机电(MEMS)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对电梯制停过程中的制停距离和平均制停减速度进行测量,结合制停时间,综合判断电梯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测得电梯加速度与现有方法测试结果吻合,制停距离测量误差更小,为检验人员进行电梯制停参数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动扶梯的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无意性缩短保护在TSG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中的6.6项中的要求是“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发生过分伸长或缩短时,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当自动停止运行”。其检查方法是模拟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伸长或缩短的状况,检查动作装置能否使安全开关动作,并使设备停止运行。  相似文献   

8.
自动扶梯是机器,即使在非运行状态下,也不能当作固定楼梯使用。本起案例中自动扶梯处于停运状态,由于其出入口处未设置护栏,自动扶梯在被乘客当作楼梯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梯级意外向下移动,造成正在梯级上行走的乘客向后摔倒受伤。本文对此次自动扶梯意外下溜故障的原因进行技术分析,根据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伤害事件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9.
安全钳作为电梯的重要安全保护装置,是增强电梯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的保护。本文介绍了安全钳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采用制停距离和平均减速度两项技术指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导轨抗拉强度、载荷以及安全钳动作触发速度对安全钳制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导轨抗拉强度过高,超载及触发速度过大都会使制停距离增大,从而降低安全钳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地铁车站站台人员密集,客流量大,在火灾等应急条件下对人员安全疏散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自动扶梯在地铁车站中大量应用,其运行方式(上行、下行、停运、反转)对地铁车站内人员安全疏散有较大影响.利用人员疏散网络模拟软件EVACNT7对某地铁站台层人员向站厅层疏散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当自动扶梯正常上行时的输送能力,并与不同人流条件下的楼梯的输送能力进行了对比,得到动态折算系数.同时也研究了当自动扶梯停运作为疏散通道使用时的输送能力,并与人流条件优化时的疏散楼梯输送能力进行了对比得到静态折算系数.还研究了下行的自动扶梯在火灾等应急条件下反转上行以降低人员疏散时间,并给出了一种下行自动扶梯反转最迟完成时间的计算方法.研究工作可以为同类地铁站台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和应急预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自动扶梯检验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间隙距离的测量能够验证自动扶梯运行状况安全与否。本文讨论了如何进行自动扶梯间隙距离的检验,分别从出入口相关距离、防护挡板相关距离、扶手装置相关间隙、梯级周围相关间隙、防爬/阻挡/防滑行装置相关距离等方面,通过图示等方式详细讨论了各项目的检验方法,并提及了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一般情况下,自动扶梯包括正常运行和停止运行(或作楼梯使用)两种工作模式。本文从风险防控和疏散效率两个方面,对在应对大客流紧急疏散情况下自动扶梯的两种工作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动扶梯对大客流进行疏散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大大地提高了疏散效率,风险也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自动扶梯(人行道)的检验过程中,关于安全距离和尺寸的测量项目众多,特别是针对防夹装置、防护挡板以及扶手带周围距离等项目的检验,烦琐复杂且费时费力.本文简要讨论了国内自动扶梯典型事故、自动扶梯(人行道)安全距离和尺寸的检验难点以及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开发出专用工具箱,从而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自动扶梯是一种耗能较大的特种设备。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对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监管政策,针对自动扶梯运行特点建立科学可行的能效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十分重要。通过介绍自动扶梯运行能耗的检测方法,并对自动扶梯的输入有功功率和乘客流量进行实测。分析了实验结果对自动扶梯能耗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各种节能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公共交通领域自动扶梯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自动扶梯桁架和梯级结构强度和刚度性能,研究了满载荷条件下重载自动扶梯结构强度特性。在梯级的强度分析中考虑了实际运行情况中不同于国家规范和标准规定的载荷形式,分析了极端载荷条件下自动扶梯梯级的强度性能,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了重载自动扶梯主要承重部件的强度薄弱环节。研究表明,重载扶梯桁架的最大变形处位于桁架中部,应力较大区域是桁架两端与支撑结构相连的部位,梯级的薄弱部位是主轮附近的支撑结构,梯级在偏载工况下应力最大值升高,安全系数降低。该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可为自动扶梯的结构设计和检验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一台型号为FES302-1000的自动扶梯在运行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以确保自动扶梯的安全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展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商场、地铁、图书馆,机场等公共场所都大量运用了自动扶梯.特别是在人流量较大的地铁、机场等场所更为广泛和频繁,自动扶梯的安全重要性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分析自动扶梯非操纵逆转发生的主要故障原因;其次分析检规和标准对于非操纵逆转的要求;再次分析了目前主流的几种保护方法并阐述了其优缺点,最后从加强制动器和主驱动装置的维护保养、定期检验加入有载制动实验和增设附加制动器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评估自动扶梯的总体安全性能,并进行有效的划分评级,是实现自动扶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功能危险分析法(Fa HA)在自动扶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公平、高效的优点。自动扶梯是指带有循环运行梯级,用于向上或向下倾斜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动设备。自1899年纽约州制造出世界第一条电动扶梯以来,自动扶梯已经有了百年历史。而从1935年上海大新百货公司安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高速公路减速标线设置对小客车的纵向运行特性的影响,明确减速标线的减速效果,以G50沪渝高速重庆段的3处减速标线区段为对象,开展了实车驾驶试验,采集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速度、加速度和轨迹等数据,对比分析了车辆经过3处减速标线区段时的速度整体特征、幅值分布和变化模式;同时分析了纵向减速度变化特征;根据速度与加速度的组合示意图和纵向减速标线设置区段内速度的最大降幅、起止点的速度差异性,评价了减速标线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由于道路线形条件不同,3处减速标线区段的车辆行驶速度整体特征和变化模式存在差异,其中弯坡组合路段车辆速度存在波动,分为“近匀速—减速—加速—稳定—加速”的五阶段变化模式;减速度中位值和85%位值分别为0.123 m/s2、0.225 m/s2、0.185 m/s2和0.346 m/s2、0.513 m/s2、0.489 m/s2。减速标线主要有两方面作用效果:能够使车辆运行车速显著降低,或能够抑制车辆速度增加的趋势。研究成果为高速公路减速...  相似文献   

20.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扶手带的运行速度偏差在安全技术规范中有明确的要求。本文对此提出一种新的扶手带运行速度偏差测量方法,它以测量因扶手带速度偏差而造成的其运行距离偏差值为判断依据,不对其实际速度进行测量,从而能够避免如扶手带运行速度变化明显,单纯进行速度测量比对,检验结果符合性难以判定的不足,实现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检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