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亚洲的污染     
从卫星发回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中国某个城市弥漫着含硫的煤烟;化学废物使得香港的甲鱼有毒,具有潜在的致命性;比起曼谷和台北的交通烟气,洛杉矾的空气清爽新鲜;马尼拉的5条主要的河流被惊奇地描述为“生物死亡”之角。亚洲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确实,工业发展曾经使苏联和东欧的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但没有哪个地区象亚洲,有这么多的人受到伤害。中国拥有11亿多人口;印度大约8亿人;即使是印度尼西亚的1亿8千万人口,也比整个欧共体人口的一半还多。亚洲的工业浪费和农业的减产会立即影响到几乎一半的人类。亚洲对大气层的污染和砍伐雨带森林,会影响到地球上的另一半人口。在他们取得一点点好处的同时,却带来比好处大得多的灾难。做出这样悲观的预测,有两个理由。首先,亚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以及墨西哥城煤气爆炸等一系列重大环境事故已使环境风险管理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环境风险可定义为环境中由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类有不良后果事件的发生概率。而环境风险管理,则是在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对环境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以最小成本使社会获得最大环境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如何寻求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既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也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其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政策,协调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土地潜在人口支持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环境恶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是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根源。要使贫困地区脱贫,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口迁移,减少人口压力,使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宜。通过对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适宜性分析,根据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地理区位提出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定位构想。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环境恶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不协调是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根源。要使贫困地区脱贫,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人口迁移,减少人口压力,使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宜。通过对云南省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适宜性分析,根据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地理区位提出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定位构想。  相似文献   

6.
张捷 《绿叶》2010,(4):18-26
与印度相比,中国占得了先发优势,走上了良性循环的正轨.将人口红利、资源获取、高积累率结合在一起,得以成就未来中国的财富。这绝非印度可轻易模仿的。当前.中国全社会的共识或底线应该是:决不能中断这一循环,让中国陷入动荡!各方都要为达成这个共识而妥协,都要为此做出克制与牺牲。为此,要学习印度的妥协艺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人口政策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口的增长与土地、淡水、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平衡。人口的急剧增长加重了自然资源的压力,削弱了可再生资源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本文分析了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和海洋资源的相互关系,指出确保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产量和物种保护协调一致的唯一出路是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策勒县农牧区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中的4个乡1985年—1991年的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策勒县农牧区有2种生态环境:气候温暖、灌溉便利的平原绿洲区;热量不足、荒漠半荒漠的山前丘陵绿洲区。在人口构成相差不大的基础上,试用方差分析对两个类型的4个乡的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态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劣对人口出生情况影响很小,在相同社会环境下,不同生态区之间的人口出生状况无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受医疗条件、交通、文化和传统风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迁入人口一般较多。两种生态区的人口密度,平原绿洲区高于山前丘陵绿洲区,这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和生活资料的供应能力所决定的。环境的负荷能力有限的,人口压力常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控制人口已成为生态平衡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晶,是当前“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的一个研究课题。目前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引起广大人口生态学工作者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它的研究方法是采用人口生态学的观点,去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人口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从人类与环境;世界人口  相似文献   

10.
印度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地处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印度,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应对气候变化更为脆弱。气候变化可能改变印度自然资源的布局和质量,对印度人民的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造成的水源短缺、农作物减产和健康恶化等问题,使印度农村贫困问题更加严峻。印度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占总能源的5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对煤炭的需求逐渐扩大,形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即使是在2009—  相似文献   

11.
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是区域中主要的系统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将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可采用指标体系法来进行综合评价.人口包括人口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和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指标.通过<云南统计年鉴>资料得到相关的二级指标数据,确立每个指标的权重,再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云南省各市州人口与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根据评价结果,云南省各市州协调状况不一,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彭珂珊 《四川环境》1995,14(2):10-14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的主导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发经济的对策,以保证跨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呈现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天降大任     
今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将要召开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这就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届时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将云集一堂,共同商讨未来全球环境问题。环境恶化迫在眉睫,它已越来越直接地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保护环境,拯救自己,已成为当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样使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损害。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从7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且都是主要的CDM开发国,在CDM发展方面有诸多相似性和相互借鉴之处。本文对中国与印度CDM开发项目的数量、规模、开发时间等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发现我国CDM存在进展相对较慢、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以及小型企业参与不足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CDM快速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我国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基本特点出发,研究和制定我国的环境对策。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一、我国的环境现状和基本特点 (1)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突出人口猛增是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人口过多和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 (2)“三废”排放量大、处理效率低,局部地区特异性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6.
人口容量预测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本文将基于经济和资源环境这一多目标体系,通过经济增长与就业率间的一般规律对关乎人口经济生存的就业岗位预测,以及对基于满足区域环境生态效应的绿地、水面积限制因子的估算,给出城市适度人口的新算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计算结果表明:闵行区2020年经济人口容量介于210万与250万之间,而基于满足生态效应的土地资源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80万到230万之间。基于经济与环境资源的综合适度人口容量范围为196~232万。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200万的速度增加,使地球生态日趋紧张。目前环境恶化已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空气污染,欧洲每年在森林资源上的损失达300亿美元。全球变暖使美国每年花费600亿美元。环境问题是严峻的,但是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少机会。估计目前全世界环境产品和服务市场额已达2000亿美元,到2000年可望达3000亿美元。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正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涉及总资金将达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对于印度汉干河的污染研究,其重点是放在对水质的生物评价上。本研究襄括精密的分析;在印度汉干河环境条件中,对欧洲多种用于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进行了尝试;研究中将此河分成几个不同的污染带。将生物资料与化学资料联系起来,讨论了在印度环境中欧洲污水生物系统的实际内含物。同时还讨论了在河流水质评价中,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观点     
《绿叶》2012,(9):109-110
因为目前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已进入尾声且会迅速下降,不可能成为资源环境问题加重的主要驱动力,所以那种把人口规模归结为资源环境问题的主因,不仅把问题简单化了,而且还会产生严重误导,不利于资源环境问题的真正解决;从人口学角度讲,更为重要的是继续实施目前的计生政策会加速人口自身内部结构失衡,而人口结构失衡就不可能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所以,今日主张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本质在于调节人口内部结构,因为人口内部结构均衡是最终在可持续发展中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必要条件。那么中国目前资源环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早在几年前,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就曾指出:目  相似文献   

20.
仝川 《中国环境管理》1996,(5):11-13,16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时.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球”。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在其第九大部分中,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中第二小部分的标题就是“环境和生态保护”。这标志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