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特征、群落垂直结构特征、群落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山东半岛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盐肤木Rhus chinensis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盐肤木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66种,隶属于32科57属。在盐肤木群落属的区系组成中,群落植物主要由温带区系和热带区系成分组成,其中温带植物属占显著优势,其次为热带分布属,说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具有过渡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各层次的优势种依次为盐肤木和赤松Pinus densiflor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盐肤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低均匀度导致物种丰富度最高的草本层具有最低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显示盐肤木幼苗幼树多,自我更新良好,群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通过对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揭示了昆嵛山盐肤木群落的自然生态规律,为保护和开发利用盐肤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黄山松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植物种类较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较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的属多于热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3.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调查了6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20 m,研究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针阔混交林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的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从灌木层、乔木层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4.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青冈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青冈林的植物区系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8个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47种(含变种),隶属51科92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14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5科84属132种。青冈林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较高的热带成分比例。群落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垂直结构中,物种多样性依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次序递减,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5.
研究海拔高度对黄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珍稀濒危植物黄杉的保育和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地法调查不同海拔梯度黄杉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其区系特征,研究黄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和维持机制。样地内共记录种子植物50科95属124种,群落内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随着海拔的增加,黄杉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呈单峰格局变化趋势,且在不同海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灌木层物种的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显著(P≥0.05);相邻海拔间的β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不同,灌木层物种的S?renson指数呈双峰曲线,草本层物种的S?renson指数呈单峰曲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Cody指数均呈单峰曲线;随着海拔高差的增加,黄杉群落草本层物种的S?renson指数逐渐减小,其它均无明显变化规律。整体来看,相对海拔导致的水热条件差异是影响喀斯特山地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中海拔地带黄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这对黄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的管理和生态系统稳定的维持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猴头杜鹃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贤兰  吴杨  刘玉成  钟娟 《生态环境》2011,(10):1430-1435
以井冈山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群落5个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有维管植物30科43属5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5科6属6种,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21科33属40种。区系分析显示该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性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群落为复层异龄结构,猴头杜鹃、甜槠(Castanopsis eyrei)、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和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为群落的建群种。除Pielou指数外,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测值变幅较大;测度猴头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时,各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总体来看,猴头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7.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为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固定样地的调查方法,对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野生群落的生境特点、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动态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古田山香果树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600~850 m的沟谷地带,生长地岩石裸露度较高,部分群落盖度较高。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47科、71属、89种,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科属组成较为分散,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的种类相对较多;从属的地理成分看,热带分布的属与温带分布的属的比例分别为51.47%和44.12%,体现了亚热带森林的植物区系特点。群落垂直结构较为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香果树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但物种个体总数较少,仍需注意加强保护。该研究可为古田山香果树群落的发生、发展和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群落濒危机制探讨、有效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是植物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温带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地带山区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以吕梁山脉北段饮马池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群落调查,分析了饮马池山阳坡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海拔梯度上,样地内共调查物种29科69属97种,群落物种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从低海拔到高海拔植被依次分布有山前山地草原(1 710-1 915 m)、山地灌丛草原(1 915-2 110 m)、山顶亚高寒草甸(2 110-2 200m),灌草丛群落主要分布在1 900-2 100m。植物群落草本层α多样性大于灌木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呈"M"型变化趋势,在1915m和2110m处最大;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在2 060m处最大;草本层α多样性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α多样性指数在1 900-2 100m处呈下降趋势。Sorensen指数在海拔1 860-1 915 m和2 110-2 153 m之间出现两个最小值,而Cody指数出现两个峰值,表明该海拔地段β多样性最大,样地群落间相似性低,成为物种更替速率较快的过渡地带。在温带山区,以β多样性为指标测量群落间或生境间环境梯度变化较为可行,海拔变化对山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对管理和恢复温带山地植被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9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由高到低指数对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植物10科14属,出现频率居于前3位的植物依次为柽柳、黑果枸杞和胡杨;重要值以胡杨为最大(0.384),其次为柽柳(0.230),盐生草为最小(0.002);优势建群植物胡杨主要分布在与河道垂直距离500m范围内。沿河道从英苏至阿拉干断面,地下水位逐渐下降,物种多样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草本转为以乔木-灌木为主;随与河道垂直距离增加,群落密度和盖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结构由乔木-灌木、乔木-灌木-草本逐渐演变为灌木-草本或单一的灌木结构。  相似文献   

10.
澳门松山市政公园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情况.将澳门松山市政公园植物群落分为阴香群落、假萍婆群落、假萍婆+石栗群落,调查并分析了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灌木层较高.草本层与乔木层较低.但总体而言.这些群落的植物种类都较少,物种多样性水平尤其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低.因此,应加强抚育,可通过生态恢复改善环境条件,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创造条件;通过林分改造促进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丰富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11.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6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林、栲树林、野含笑-钩栗林、青冈林、虎皮楠-甜槠林、乌冈栎-青冈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描述.从各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不同群落类型其物种多样性大小不同,栲树林和野含笑-钩栗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虎皮楠-甜槠林和乌冈栎-青冈林物种多样性较低.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小于乔木层和灌木层.与邻近4个山地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相比较,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纬度位置高的黄山和大别山要大,但比纬度位置低的乌岩岭和缙云山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干扰强度对沙质海岸带植物物种β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伟  叶功富  游水生  韩孟孟  杜林梅  辛秀 《生态环境》2010,19(11):2581-2586
选择东山岛沙质海岸带4种不同干扰强度林分作为空间演替系列,采用样方法研究其β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干扰强度林分的植物组成和重要值差别较大,在天然次生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中,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均是第一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98和137,群落结构稳定;择伐干扰群落中,潺槁木姜子变为乔木层第三优势种,重要值为33,灌木层中仍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28;皆伐干扰群落中其优势地位逐渐降低,乔木层已无潺槁木姜子的分布,群落结构简单、稳定性差;(2)β多样性(CJ、CS、βWS、βC、βR、CN、CMH)测度表明,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群落间物种更替速率由低到高呈现增大趋势,物种变化较大,共有种逐渐减少;研究结果支持了"初始植物区系"学说,为选择合适树种构建稳定高效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应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祁连山圆柏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测定了乔木种群及其各立木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偏低,而草本层多样性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以丰富度表示)较高.群落总的物种多样性较高是由于较低的灌木层多样性与较高的草本层多样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放牧影响、阳坡的干燥环境有关,可能是林草交错区固有的特点.乔木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出集群分布,但在其发育过程中显示了动态变化的特征,即在幼苗和小树阶段为集群分布,到了大树阶段转变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表6参32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广东小良24龄的人工窿缘桉林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简单,以矮高位芽植物和大型叶植物为主,但建群种窿缘桉不属此列,反映了其生境差的特点;乔木层植物的密度虽小,但叶面积指数大。灌木、草本层植物密度较大,却无窿缘桉幼苗;组成结构分析表明群落的乔木层结构向着简单化或稳定方向发展,而灌木层和草本层向着复杂的方向发展;该群落总的生物量为217.7t/hm~2,其中树干的积累量最大,生产上可以林分改造组建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广州罗岗村边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广州罗岗村这次生常绿阔叶林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在1200m2的样地里有维管束植物引种,隶属于40科65属其区系特点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该群落分为乔木层(3亚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等层次乔、灌层种类较多,主要以往粟(Caastanopsischinensis)、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和黄果厚壳桂(CryptocargaconcinnaHance)等种类组成,草本展种类少.本群落以中、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缺乏大高位芽、隐芽和一年生植物叶型以中型叶为主群落的大部分优势种的种群分布格局是随机分布的优势种群的立木结构分析表明,本群落处于进展演替它与30a前比较有较大的变化乔木层原优势种黄桐、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ria)、亮叶肉实(Sarcospermalaurinum)等被锥粟、刺栲(Castanopsishystrix)等替代.草本层原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现已发展为原生性较强的龙船花(Ixorachinensis)、九节(Psychotriarubra)等种类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亚热带中幼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森林生态系统各个层次进行取样调查,采用12个样地实测数据和已有生物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采用全部收获法测得其生物量,对土壤层的调查采用剖面法加土钻法,代表性样品碳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水合加热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幼龄针阔混交林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树根、树杆、树枝和树叶碳含量均值分别为45.07%、46.73%、46.30%和47.72%。植物碳含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乔木碳储量占植被总碳储量比例介于63.38%-94.08%之间,灌木碳储量所占比例介于3.55%-12.67%之间,而草本碳储量仅介于为1.28%-23.95%之间,不同林龄段乔木和灌木碳储量均值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草本碳储量呈下降趋势。土壤碳储量介于106.73-136.61 t·hm^-2之间,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针阔混交林总碳储量介于134.79-162.60 t·hm^-2之间,分配格局表现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碳储量所占总碳储量比例范围为78.34%-94.45%,植被层所占比例介于4.84%-20.16%之间,凋落物层仅介于0.71%-1.50%之间,中幼龄针阔混交林碳储量主要以土壤固碳为主。研究结果为树种选择、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以及人工碳汇林的经营管理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们对南岳广济寺森林群落的实地考察及其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群落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新类型,即水丝梨+甜槠-尾叶山茶+花竹-蔓赤 车群丛(Association of Sycopsis sinensis+Castnopsis eyeri-Camellia caudata+Phyllostachys nidularia-Pellionia scabra)。该群落内有维管束植物69科116属149种;其属的区系是以热带性质成分为主,温带性质成分为辅,各占56.19%和43.81%;其种的区系成分以华夏、东亚、中国-日本和华东至华中等四种类型为主,同时本群落具有明显的华东至华中过渡交迭性质。在群落中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各占71.14%和28.86%,草本植物中的多年生和一年生类型各占22.82%和6.04%。本群落可以明显划分为乔、灌、草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层。这一群落是中亚热带东部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地理亚带中的常绿阔叶林,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仍将保持以水丝梨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其亚优势种——甜槠将可能会被多脉青冈、中华石楠、长叶石栎取代。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林林下植物演替过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偶然种伴生阶段(幼龄林阶段),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第一次繁荣,结构比较简单;林下植物贫乏阶段(郁闭阶段),种类和数量较少,结构简单;林下植物相对稳定阶段(近成熟林和成熟林阶段),种类组成和数量不断增加,群落呈现稳定的杉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三层结构;入侵性演替阶段(老龄林阶段),种类组成和数量再度繁盛,一些阔叶树种生长进和乔木层,形成具有多物种和多层次的群落结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杉木林林下植物α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和波动性。幼林阶段林下植物总体和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林分郁闭阶段各指数有明显下降;随后又有所增加,至老龄杉木林阶段达到量大值;在3a、9a和31a杉木林中,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的格局;在20a杉木林中,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则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藤本植物的格局;在56a老龄林中,物种多样性垂直结构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藤本植物>草本层的格局。表3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