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生沥青的红外光谱对于次生沥青的光谱鉴定,必须具有纯原生形态的标准光谱。次生沥青主要在从到(对于不同的有机质类型)变质阶段的不同同生形态沥青背景上碰到。沥青运移形式的研究和鉴定应从认证自身现象开始到运 相似文献
2.
已知辉钼矿有两种多形体:六方的(2H)与三方的(3R);由于测定辉钼矿多形体的方法尚未齐全,因而辉钼矿新的结构形体所呈现的特点实际上还未予以研究。利用 X射线研究方法(Deane 等,1970)鉴定辉钼矿的多形体是最能令人信服的。本文提出直接在光片中并不破坏颗粒以反射光的色散曲线鉴定辉钼矿多形体的方 相似文献
3.
锆石的红外光谱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锆石是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普遍分布的一种矿物。作为一种标型矿物。利用它可以探讨岩石和矿床的形成条件,讨论花岗岩类(不同岩性或不同时代)的演化关系。锆石的标型特征既可作为矿化指示剂,指导找矿工作,也可用于火成岩的岩石对比。由于锆石在各种成分和各种成因的岩石中分布广泛,加之其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强,在各种外界条件作 相似文献
4.
5.
对测定油类的非分散红外法(GB/T16488-1996)进行了改进,用氧化铝代替硅酸镁为吸附剂,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再通过装载无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流出,可较好地解决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油类的预处理过程操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减少挥发性油类的损失,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在用工作曲线代替标准曲线进行校准时,可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压缩空气中的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压缩空气中的油,采用四氯化碳作为油的吸收液,对工厂的压缩空气中的油进行了测定,并且建立了一个科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人们已日渐确证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有含铵矿物。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外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分析鉴定含铵矿物的若干实例,为重视和对含铵矿物研究感兴趣的国内学者提供具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11.
12.
通过考察连续碱提富里酸级分的红外光谱及其与沥青质间的吸附行为特征,探讨了富里酸官能团红外特征差异与沥青质吸附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连续碱提得到的各级富里酸所含官能团整体组成结构相近,但是在含氧基团和芳香族基团的红外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其红外特征峰面积表现为:一级富里酸>三级富里酸>二级富里酸;随着富里酸中OH基团、芳香基团以及C—O基团红外特征的增强,其对沥青质的吸附速率增大,结合力增强,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而其吸附沥青质展现出的非线性特征愈弱,总体呈负相关关系;适当升温会使吸附特征参数随基团红外特征强度发生变化,分析认为,升温引起的分子热运动增强以及吸附结合强度大小改变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中过量砷(As)能够影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以及细胞内部结构,进而改变水稻在光谱上的特征表现.以表征叶绿素、水分含量、细胞结构的NDVI、NDWI、SIPI等9种高光谱指数和实测水稻叶片砷含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独立变量分析方法,获得诊断指标对水稻砷污染胁迫进行多重光谱判别.结果表明,表征不同生理参数的高光谱指数PSNDa、fWBI、SIPI与水稻叶片砷含量高度相关,可作为砷污染单级光谱诊断参数;主成分因子F1、F2和独立变量因子ICA1、ICA2对水稻砷污染胁迫具有特殊反应,分别作为水稻砷污染胁迫的主成分诊断指标和独立分量诊断指标.综合上述3类诊断参数,构建水稻砷污染胁迫多重判别空间体系即光谱指数诊断空间(PSNDa-fWBI、PSNDa-SIPI、fWBI-SIPI)、主成分诊断空间(F1-F2)和独立变量诊断空间(ICA1-ICA2),从不同层面上综合诊断了实验区水稻砷污染胁迫情况,其中以表征叶绿素和细胞结构的光谱指数空间PSNDa-SIPI与主成分空间F1-F2诊断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通过利用红外光谱图对未知气体进行分析判定的方法,探讨了这一方法在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判别海面溢油种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鉴于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独立解决溢油鉴别的所有问题,本文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分析鉴别溢油种类的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出自行配制的汽油、柴油和润滑油模拟样品中的溢油后记录其近红外光谱,对5800~6200cm-1区段范围内的谱图经多元散射校正(MSC)、Norris一阶导数平滑预处理处理后求其主成分,并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引入Ward聚类分析法(离差平方和法)对样品分类。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能对体积分数在0.4~0.8mL/L间的海面溢油样品正确、快速分类,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聚类可作为溢油鉴别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对所研究对象的红外光谱测试,第一步是样品的制备。这工作比起解释光谱来,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是正确解释光谱的前提。因此,每个红外光谱工作者都十分注重样品制备。对于任何一种制样方法,都要求制备的样品好,操作既简单又省时。就固体样品而言,一般都用压片法。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压片,要求压片不吸附或尽量少吸附空气中的水、透明度好、厚度均匀、平整光洁。岩石矿物测试样品的制备,通常采用以碱金属卤化物作为分散介质的压片法。由于溴化钾(KBr)在 相似文献
17.
<正> 早在1800年,威廉·侯舍勒就通过实验发现了红外线,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需要,红外光谱技术才迅速地发展起来。本世纪40年代末,商品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出现,使红外光谱法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有机化合物定性剖折和结构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至于矿物红外光谱,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研究,但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受到实验条件和理论解的限制。1952年,KBr压片技术的提出和1955年宽范围的光栅仪器的制成,才为矿物红外光谱的发展扫清了实验上的障碍。此时,美国以及西德、英国、法国等西 相似文献
18.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10种南极绿藻和6种浒苔,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及多糖的振动吸收带组成。通过比较两类绿藻原始谱图,发现它们极为相似,在2000~500 cm-1范围内,即多糖吸收区有较小的差别。选取2000~500 cm-1范围的一阶导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10种南极绿藻、6种浒苔按其红外一阶导数的内在数理统计规律划归两类,南极绿藻为一类,浒苔为一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统计学方法,为海洋藻类的分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红外光谱法对3种典型土壤(红壤、潮土和黑土)的矿物质、胡敏酸及其与丁草胺的吸附附着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红壤为高岭石型矿物质,在3 703,3 628,1 089,1 035,914,696及471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北京潮土和黑龙江黑土为蒙脱土型矿物质,在1 432和872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而在3 703和3 628 cm-1处吸收较弱或微弱.不同土壤中胡敏酸的组成基本相同,均在3 420,2 935,2 847,1 724,1 660及1 035 cm-1处有明显吸收,表明其含有缔合羟基、芳烃、羰基、醇、酚及酸等.丁草胺与土壤胡敏酸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在胡敏酸的羰基及酚醇羟基上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34年(1981—2014年)156个四川地面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在3种霾日判别方法下霾日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气候趋势系数的分布特征.利用Morlet小波分析法比较了霾日的周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原始观测霾日集中于四川盆地的北部;方法一霾日集中于盆地中南部和东部;方法二霾日集中于盆地地区,无代表高值区;方法三分布类似于方法一.2在季节变化上:不同判别方法下霾日的季节变化类似,秋冬霾日多于春夏.3霾日年代际变化明显.原始观测霾日2013年始出现突增;方法二霾日从2001年始有明显增长;方法一与方法三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相似.4气候趋势系数上:原始观测变化特征不明显;方法一的系数呈现出南北反向变化;方法二与方法一的分布相似;方法三中系数的正负值区较为集中.5小波变化上:原始观测中霾日无明显周期变化,判别方法一、二、三均有各自的周期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