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的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可作为环境变化对植物生理活动影响的指示。植物物候的变化不仅可反映和预测全球环境的变化,还对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结合植物生长背景,全面分析植物物候影响因素,探究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不同的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的研究,介绍了不同气候类型本身存在的气象、地域差异,总结不同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地域性特征;总结了热带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4大类气候类型下植物物候变化及影响因素;讨论了当前物候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综述表明,植物物候响应随气候类型呈现出不一致性,不同气候类型下影响植物物候的关键因素也不同。植物物候研究需结合植物生长环境,综合讨论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测试生物,人工土壤为测试介质,Pb(NO3)2为土壤污染物,研究土壤老化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污染土壤中赤子爱胜蚓体重随土壤中Pb(NO3)2浓度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Pb(NO3)2在人工土壤中老化0、7、28和84 d后,不同老化时间,Pb(NO3)2抑制赤子爱胜蚓的生长也不相同,影响最明显的是1 000 mg·kg-1和1 500 mg·kg-1试验组.不同老化时间的Pb(NO3)2对赤子爱胜蚓繁殖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其产茧量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 085.10、1 163.32、1 666.86和1 606.94 mg·kg-1;幼蚓孵化量的EC50分别为700.01、703.88、1 031.34和1 017.89 mg·kg-1.Pb(NO3)2在人工土壤中经过不同老化时间后,其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到对土壤Pb(NO3)2污染的毒性评估,因此,进行Pb(NO3)2毒性试验时应考虑其在土壤中的老化作用.此研究结果可为老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以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托特定地域气象资料编制环境谱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一系列老化腐蚀试验确定环境因素中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显著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地域气象资料,对诸环境因素中对复合材料腐蚀行为影响较为显著的因子进行筛选、分析,依据一定的编谱原则,编制该地域的环境谱。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环境风险评价缺乏系统性及对于区域环境化学背景值的忽视,联合富集因子法与地球化学背景值,综合考虑环境化学背景、区域类别、城市群发展、元素特征4个方面因素,并以京津冀、黄淮河、长三角、长株潭4大城市群为例,分别对5类建筑垃圾,8种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环境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1)建筑垃圾中重金属元素污染与城市群发展过程密切相关;2)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情况具有地域性差异且受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影响;3)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金属引入对建筑垃圾重金属元素总量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沈清基 《环境》1999,(11):10-10
(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早期的环境问题,虽然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但就其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来说,尚属局部地域或是点源性的,危害也大多影响特定的区域;即使某些轰动世界的重大污染公害事件,亦有其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依靠着大自然所给予的丰富资源不断改善生活。然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又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了的环境,又对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产生了不良影响。温室效应就是当前的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矿物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CO_2和其他温室气体所致。在地球上,地区不同,自然环境各异,人类的活动也不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差别很大。而集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必然对其局部地区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北方不同省份及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经济特区等种类 城市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地域与城市类别对垃圾产生量及构成成分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地域和类另的差异是垃圾处理技术发展预测时两上不可忽略的因素,不同地域或类型的城市不宜套用典型城市现有的垃圾产量或成分的预测模式及其结论,数据,即使地域相近,基础条件相似的城市,也应结合自身主制约因素,有选择地借鉴已有的预测模式及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有更全面的认识,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检测的方法,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健康效应,以及不同地区的室内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气候对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甲醛污染。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具是甲醛释放的主要污染源;住宅室内,客厅空气中的甲醛污染程度要小于卧室;办公场所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一般小于住宅居室;在区域湿度相差较小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污染状况相差很大,说明温度对于甲醛的释放有显著的影响;区域湿度的差异。对甲醛的释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地表地球化学作用是专指在地球最外层的地球化学过程,它和内生过程的地球化学作用一样,其规律形成本质可用化学热力学知识加以解释。与实验室内的化学反应相比,地球化学作用的规模要远远大得多,而且影响的因素也复杂得多。它受气候、生物、地理、岩石类型及地质构造严格控制。内生矿物的解体及外生矿物的形成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浅议地域性因素与城市环境色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色彩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城市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城市环境色彩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所在的地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并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色调.同时,它亦是城市地域文化的一种表征,反映了各自地域的文化理念及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含丙烷、丁烷废水采样方式不同对监测数据有很大影响;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丙烷、丁烷,监测结果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影响人体健康的超地球环境因素杨梅林近年来,环境医学与环境气象学专家们,对是否存在地球大气环境外的超地球因素(又称超地球效应),以及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进行了深人探讨。专家们证实了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而产生的24个节气,如小雪、大雪、冬至、秋分…...  相似文献   

13.
刘文娟  郭玉峰  邓文博 《环境科学》2024,45(6):3708-3715
为评估老化作用和粒径等因素对微塑料(MPs)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对紫外光老化作用下3种不同粒径聚苯乙烯(PS:1、50和100 μm)吸附Cu(Ⅱ)的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老化显著改变了PS的表面形貌和理化性质,1 μm粒径PS的老化程度最强.PS对Cu(Ⅱ)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而Freundlich模型更好地拟合了PS对Cu(Ⅱ)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表明PS对Cu(Ⅱ)的吸附过程发生在其非均匀表面,吸附行为为多层吸附;Freundlich模型参数n值均小于1,表明PS对Cu(Ⅱ)的吸附行为为强度较高的物理吸附;不同粒径PS对Cu(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依次为:1 μm> 50 μm> 100 μm,说明粒径是影响PS吸附污染物的重要因素,而老化作用增强了同一粒径PS对Cu(Ⅱ)的吸附能力.对不同环境条件下PS吸附Cu(Ⅱ)的研究结果表明,PS对Cu(Ⅱ)的吸附能力随环境pH升高而增强,而盐度升高则产生相反的效果,表面络合和电性吸附是PS吸附Cu(Ⅱ)的主要机制.研究可为全面了解环境中MPs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典型气候环境对两类有机玻璃胶接接头老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在重庆、青岛和拉萨三地开展两类有机玻璃胶接接头的户外自然暴露试验,研究其拉剪强度和剥离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气候环境因素对胶粘剂老化的作用机理,及胶接结构的老化失效模式。结果高温、高湿及紫外光辐射等气候环境因素是影响胶粘剂粘接性能的主要外在因素,其中高温高湿环境因子对其性能影响较大,而紫外光辐射引起的光降解速度并不像理论预测那样快,胶粘工艺是影响胶接接头性能的主要内在因素。结论优选出了耐候性较好,且适合航空有机玻璃和涤纶带粘接的胶粘剂,可为该胶接接头的防老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16.
地方病,又叫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指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在地球地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这种不均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育,使在地球上某一地区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缺少,使当地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环境与地方病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不能脱离其周围的环境而独立存在,必须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理化因素、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在地球演变过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原因,使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一些特异性的带有地域性质的疾病,既地方病。常见的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地方性氟病,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环境与地方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伪装遮障材料在实用期的老化机理,获悉伪装遮障材料失效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 通过分析伪装遮障材料在自然环境和实验室单因素环境中的性能变化,得出影响伪装遮障材料老化失效的主要因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解释伪装遮障材料的老化机理。结果 获得了在不同自然环境、实验室单因素环境下,伪装遮障材料颜色外观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伪装遮障材料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结论 伪装遮障材料在西双版纳自然环境下的老化程度最大,在济南自然环境下的老化程度最小。光照是导致伪装遮障材料颜色外观及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老化过程中,主要是材料表面的聚氨酯发生老化、脱落,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伪装遮障材料破坏时,纤维有2种失效形式,一种是纤维脱黏、直接断裂;另一种是纤维脱黏,拔出,或者拔出过程中断裂。  相似文献   

18.
王赫  贾永锋  刘利  王淑莹 《环境科学》2009,30(10):3055-3059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选用沉积物中2种典型氢氧化物矿物: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以水培法和矿物结合态Cd为培养介质,以芦苇为受试植物,研究环境中吸附和共沉淀态Cd生物有效性差别,并探究老化过程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经过13 d的培养,发现2种结合形式的Cd均可被芦苇富集,不同处理体系中富集强度不同,根中富集量为9.1~37.8 mg.kg-1;地上部分富集量为0~10.0 mg.kg-1.其中,结合在Fe0.5Al0.5(OH)3矿物上的Cd的生物有效性最大,其次是Fe(OH)3和老化的Fe0.5Al0.5(OH)3,富集量最少的是老化的Fe(OH)3的处理.采用2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Cd进行解吸实验,Cd的解吸规律与芦苇对Cd的富集规律一致.因此,共沉淀处理降低了Cd的富集,矿物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含铝矿物对Cd的结合较差,老化作用抑制了吸附态Cd的富集,有机酸解吸实验也验证了不同形态Cd生物有效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李久海  潘根兴 《环境科学》2005,26(6):131-136
老化是指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其生物有效性、毒性和可浸提性会逐渐下降的现象.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外加多环芳烃芘在2种水稻土乌栅土(潜育型水稻土)和黄泥土(潴育型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团聚体中的老化现象,并采用二氯甲烷提取和蚯蚓吸收试验比较了培养老化后外加多环芳烃芘的可浸提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90d后芘的浸提率下降了15%~23%,蚯蚓的摄食量也下降了37%~67%,说明外加有机污染物进入水稻土后发生了显著的老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其环境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老化程度没有差异,不过对蚯蚓的生物有效性存在差异.因此,并不能根据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来预测其环境风险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编制导弹贮存使用环境谱,聚类分析导弹贮存使用环境,指导各地域导弹贮存及战备部署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环境因素对导弹寿命的影响,收集各地域温度、湿度等影响导弹可靠性的自然因素数据,编制导弹贮存使用环境谱。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将导弹贮存使用环境进行分类,并基于一定阈值确定最佳分类。结果收集南部某地域温度等影响导弹贮存使用可靠性的环境因素数据,编制温-湿度环境谱,发现该地域比较潮湿,对导弹寿命影响较大。整理10个地域的腐蚀环境数据库,采用最大树法将贮存环境分类,确定最佳分类阈值为0.9,将贮存环境分为7类。结论通过编制导弹贮存使用环境谱,并对贮存使用环境进行聚类分析,可以为各战区评估导弹寿命和调整导弹部署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