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规定,对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环保税;对依照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征收环保税的,则不再征收排污费。根据意见稿,环保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5,(8)
<正>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及说明。意见稿规定,对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加倍征收环保税;对依照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征收环保税的,则不再征收排污费。意见稿的出炉备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全面分析我国排污收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后,明确提出了国家税费制度改革过程中应首先进行排污费改革,论述了排污费改税的的必要性,探讨了环保税设立和征收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5,43(12)
<正>从2007年政府首次明确将进行环保税立法,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环保税开征已是"箭在弦上"。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部三部门联合起草的《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酝酿多年的环保税征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根据意见稿,所有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生产环节存在的环境污染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各国不同污染物的税收制度。从法律、征收目的、征收主体、缴纳义务人、计税依据、税率、优惠政策等方面,归纳了环保税在国际层面的实施现状,认为国外生产领域环保税收制度具有建立了完备的环保税法律法规体系、设立了科学严谨的征收体系,并大力推行税收中性政策、绿化税收结构等特点。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夯实法律基础,合理设计税基、实行差别税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践行税收中性原则等建议,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税法》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6.
正4月1日,我国进入环境保护税首个征期,上海一家新材料公司财务人员从浦东新区税务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上海市开出的首张环境保护税税票,这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税首个征期开出的首张税票。在广州,首个税款征收期的首日,159户纳税人自行通过电子税务局顺利申报环保税,共申报缴纳环保税370480.90元,主要为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以环保税取代排污费,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向现代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税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本文对各地出台环境保护税税额标准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从提标幅度、纳税人类型、税收优惠政策、核算方法等方面分析了排污费改税对企业负担可能产生的影响,经分析认为环保税对企业负担整体影响不大,但对于排污费缴纳不规范或污染治理投入少的企业影响较大,并从鼓励第三方市场机构介入,加强人员专业培训,开展VOCs纳入环保税征收范围的研究,对环保税实施进行跟踪调查,逐步调整税额标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实现清洁发展,中国将加快推进资源税、燃油税改革步伐,研究开征环保税;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项目,逐步调高税率。财税政策是政府引导和推动节能减排的最重要政策手段,除改革税收制度外,中国还将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成本约束机制,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并于2018年4月1日起正式起征,这也意味着我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在税收征管方面,环境保护费改税后,征收部门由环保部门改为税务机关、环保部门配合,将开启"企业申报、税务征收、环保监测、信息共享"的税收征管模式。环保税作为国家税收改革的重要一步,被视为倒逼企业治污减排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社会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中国在大气污染控制环境管理中所运用的经济手段更科学和多样,例如,排污权交易已在中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进入2018年,环保税,即环境经济学中所指的庇古税正式开始征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落实税  相似文献   

11.
微言微语     
《环境》2015,(8)
<正>@杭州杰棒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环保税的推进过程加强了对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了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责任,这也是环保税推行的重要意义之一。但是,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单纯依靠环保税也难以根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尚需全民共同努力。@和猫偷情的鱼:最近看到有关环保费的收费改为环保税了,但我不太明白这些钱是为什么收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按照税法规定,环境保护税(以下简称"环保税",是按季申报,这也意味着,今年4月1日,将迎来首个环保税征期。根据《环境保护税法》,环保税的征税范围为直接向环境排放的大气、水、固体和噪声等污染物。目前,各地税务机关共识别认定环保税纳税人26万多户,并基本完成网络报税系统与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的联调测  相似文献   

13.
声音广场     
《环境》2016,(10)
正关键词:"环保税"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环境保护税法草案,草案拟将现行的"排污费"改为"环保税",一时间,环保税成为热门话题之一。长江日报:"环保税"让市场发挥环保作用创新驱动发展之中,大量传统市场根本无视的绿色、环保、污染、能耗等等,正在被计入要素、成本考虑,获得估价。此举也可能产生一种误解,哪里有问题,哪里靠税收。传统有"苛捐杂税"的说法,说的都是巧立名目之举。但排污费转变为环境保护税,其实并没有增加实际负担,而且毕竟是针对高污染、高排放。同时,企业在节能、环保的措施上,大量享受国家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今年营改增方案出台,市场流  相似文献   

14.
杨斌 《贵州环保科技》2003,9(4):33-34,38
阐述了柜台式征收排污费的优点,它不但可以规范排污费的征收程序,严格征收制度,减少行政干预,同时还可以扩大排污费的征收面,提高征收额度,促进征收工作向深层次方向发展,是现行环境监察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5,(8)
<正>环保税不是"万灵药",它的出现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例如,环保税的出现,将使"两高"行业每年生产运营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去年全国GDP总量大概是52万亿,总共税收收入约是10万亿,税费的比例接近20%,税赋负担比发达国家重。如果再增加税负,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减弱。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进程正在加快,对能源需求正不断增加,一旦开征碳税,必然  相似文献   

16.
绿色税收政策的现状、问题和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奇 《环境保护》2016,(22):49-52
2016年9月,"环保税"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这是国家运用税收手段调整企业环境行为、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梳理目前"绿色税收"政策的基本情况,发现以"环保税"为中心的"绿色税收"体系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依然面临着调节力度低、政策力度小等问题,就此本文提出了构建更为清晰的"绿色税收"政策框架、根据企业污染排放行为拉大税负差距、推动整体税制"绿色化"进程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四部委联合颁发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于200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条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加大了排污费征收的力度。《条例》增加了征收对象,扩大了征收范围,提高了征收标准,加重了对不依法缴纳排污费者的处罚。二是按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要闻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拟将现行的"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四类污染物征税。环保税法A以"税负平移"为原则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介绍,环保税法是按照"税负平移"原则进行环保费改税,将排污费的缴纳人作为环保税的纳税人,将应税污染物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将现行排污费收费标准作为环保税的税额下限。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各国都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我国于2018年正式实现了环保“费改税”的改革,本文以排污费、环保税、外部性、税收效应等相关知识为基础,结合目前排污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文章从排污费与环保税的差别来研究排污企业所面临的制度变化,进一步分析该项制度对排污企业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合理的应对策略,为企业实现经济转型、节能减排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贡献了思路,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乡镇工业企业超标准环境噪声排污费的征收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适用标准与征收原则。建议应尽快根据农村不同区域,采用适合的标准,加强噪声源的监督,规范噪声源的监测,依法、足额、全面地征收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