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和谐型社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此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指出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2.
国家“十一五”(2006—2010)规划纲要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时至今日,“十一五”规划已经完成过半。本刊就循环经济的有关问题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振华 《环境保护》2005,(10):11-16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中央首次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的发展理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意义十分深远。充分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提高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各项措施,对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杨高 《环境》2002,(12):8-9
为了全面考虑国家或某一经济区的开发战略、规划及重大决策,综合考虑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应根据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物候和生态系统的特点以及其资源负荷极限和环境容量,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项目立项之前就应该对上述开发战咯、规划、重大决策(区域的或行业的)的可行性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而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理念融入区域、行业开发建设活动之前的规划、决策之中,彻底改变目前在开发建设项目决策立项之后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状况,使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成为国家、区域、行业开发战略、规划、重大决策制定的必经程序。因此,战咯环境影响评价是从决策规划开始(即“决策源头”),把对环境的污染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减至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越发的强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2].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为了扭转这种状况,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十一五”经济和社会规划纲要提出了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此举把节约能源摆在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规划环评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开发活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作出更加合理的战略安排,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自2009年10月1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已完成了环渤海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 2005年11月29日-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会议明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8项主要任务。其中第4项任务就是“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相似文献   

12.
孙钰 《环境保护》2006,(23):4-6
中部重镇规划决策需要战略环评支撑 涂勇告诉本刊记者,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特大型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基础、科教优势、市场腹地,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是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后首次编制的五年规划,对其进行战略环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作为广东省经济次发达地区的肇庆市,在当前承接珠三角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情况下,要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摘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环境影响评价是区域发展,各类工程开发建设和重大决策过程中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本丈针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和发展史,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和意义。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而有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07,(23):7-20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眯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方芳 《环境保护》2006,(3):18-20
以2006年为开端的"十一五"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深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于上海而言,更是集中筹办世博会、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基本形成上海"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因而早在2004年3月12日,上海市政府便召开了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和实施好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于上海市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2010年世博会、全面推进上海生态型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政区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个行政单元的简称,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社区.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06,(11):44-49
一、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最高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为"两个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规划环评是指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分析,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有效的实施规划环评,对于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规划的优化,预防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述循环经济理论发展的萌芽、定义,在中国特色的环境下,循环经济如何在不同层面上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等一系列文件,“十一五”规划也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