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11月6日,熊耳山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暨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省枣庄市北庄镇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举行。山东省地震局局长晁洪太,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峰,副市长陈兆同,市政协副主席凯扬,枣庄军分区副政委刘英等出席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山东枣庄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该市各级对防震减灾工作十分重视。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提高了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特别是2006年以来.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印发了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全市地震应急预案和加强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的意见。其次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在陶庄地震台增加了GDQJ-2型数字化强震仪.鲁-15井安装了数字化水位观测设备.增强了监测能力。三是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强化了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对新城区20平方公里地震小区划.与省地震工程院签订了工作协议。四是开展了矿区城市地震减灾对策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参加了中国东部10省市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研讨会。五是在熊耳山建成了地震科普馆.作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了熊耳山地震遗址,编制了《中小学生防震避震知识》。六是编制完成了《枣庄市地震志》。  相似文献   

3.
李庆岭  李金波  马志峰 《灾害学》2007,22(1):98-101
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结合历史地震记载资料,对熊耳山地貌、裂谷以及崩塌遗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认为,熊耳山裂谷及崩塌是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的产物,属典型的地震灾害遗迹。  相似文献   

4.
减灾短讯     
枣庄市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意见》近日,枣庄市地震局、枣庄市建设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地震应急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确保地震应急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开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国务院颁发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枣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修订后的《枣庄市地震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6.
2002年5月20日晚21时16分在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发生3.6级塌陷地震。山东地震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调查后确认,地震为峄城区底阁镇境内5个石膏矿采空区塌陷所致。 地震使原来平坦无际的麦田“七零八落”,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陷落区,最  相似文献   

7.
寨山石刻"嘉靖年之变"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苏鲁交界的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镇山庄村与徐州市邳州燕子埠镇陈楼村中间,有一高160余米的秀丽小山,名叫寨山。山南坡有一庙宇遗址,村民称之为元群祠遗址,又称娘娘庙。该祠曾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和光绪二年重修。其院后有邳县文化局建立的简易“戌申鲁  相似文献   

8.
中国熊耳山地震科普馆近期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且被中国地震局评审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减灾短讯     
《防灾博览》2007,(3):45-46
山东省枣庄市拟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近日,枣庄市地震局、市建委、市民政局为加强全市地震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和综合反应能力,在完善乡镇(街道)防震减灾“三网一员”网络体系的同时,联合印发了《关于拟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3)
中国政府为汶川地震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地震纪念景观体系。汶川地震十周年,选取汶川地震灾区场域349处地震纪念景观,采用地方考察、科学计量、空间分析等方式探讨其类型划分与空间分布问题。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纪念景观可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3个主类,地震纪念地、地震遗址公园、地震遗址、地震场馆、纪念园、纪念广场等11个亚类和若干景观元。②汶川地震纪念景观以"映秀-绵竹-青川"聚集点为核心向外围扩散,主要集中于汶川县、绵竹市、什邡市、北川县、青川县,共涉及6个市州,并沿龙门山地震断裂层密集分布,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且各个市州在全省尺度下的空间分布存在正相关性。研究结论有望为地震纪念景观的空间配置、空间冲突、地方错置等问题的解决作出新贡献,为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