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比较研究了刚果红脱色、滤纸崩解等几种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并从腐木、腐竹、腐叶等样品中筛选获得4株高效纤维意降解菌,其中细菌1株(嗜纤维菌属),真菌3株(木霉菌属)。该细菌可在4d内将滤纸平板完全降解为枯质。通过改变酶解条件,确定Z—2为进一步优化对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单因子优化实验,初步确定其量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4.5,不含尿素,GLC和纤维意含量分别为0.4%和0.6%。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家居环境净化PM2.5的要求,在现有空气过滤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一种适合于家居环境移动式空气净化装置用低阻、高效和长寿命的过滤材料。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常用玻纤滤纸以及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进行了过滤特性、电镜、孔径测试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过滤风速为5 cm/s时,3种驻极体滤料对粒径≤4.5μm的颗粒物的分级过滤效率要高于玻纤滤纸且都在90%以上,其过滤阻力在4.9~6.4 Pa之间,而高效滤纸的过滤阻力在57.8~78.6 Pa之间;在实验风速条件下,驻极体滤料对PM2.5的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分别高于和低于高效玻纤滤纸;对驻极体滤料进行蒸馏水洗涤后,其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下降,驻极体滤料静电效应具有不稳定特性;电镜测试发现,玻纤滤纸纤维层排布致密,纤维存在断裂现象,而驻极体滤料较为蓬松,无纤维断裂现象;孔径实验表明,驻极体滤料的平均孔径为玻纤滤纸的11.9~14.7倍,驻极体滤料具有良好的透气和容尘特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简单方便的纤维素改性的固相合成方法。采用普遍廉价的滤纸作为原料,用固相合成法将预处理后的滤纸纤维经琥珀酸酐进行酯化改性,制备成新型的纤维素吸附剂,通过质量增比、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分析表征,并且探究了离子初始浓度、溶液p H和吸附时间对改性纤维素吸附铜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初始离子浓度为1 000 mg/L,离子溶液体积为50 m L,加入0.1 g纤维改性剂,p H为4.0~5.0,吸附平衡时间为50 min时,滤纸纤维改性后最大吸附铜离子质量可达470 mg/g,铜离子去除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4.
美国堪萨斯州的三位化学家开发了一种能够检测和测定臭氧浓度的试剂,该试剂可用于个人携带式臭氧监测器。该试剂置于滤纸上,在臭氧存在时,滤纸会变成紫红色。而其他空气污染物不会干扰其对臭氧的检测。采用这种试剂生产的个人臭氧监测器将是价廉,使用方便的。而目前那些在生产中可能接触臭氧的人们尚无完善的设备监测光化学烟雾。  相似文献   

5.
硝基苯类的物质在测定中,不能因操作过程的复杂,使用的玻璃器皿多,就存在着较大的系统误差,如锌渣吸附和滤纸吸附误差。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分析操作,这两种误差几乎没有,否则,工作时绘制的标准曲线斜率不会在规定要求内。因此,《环境研究与监测》和《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刊载的两篇文章存在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6.
基于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目的,通过LB培养基的培养以及刚果红培养基的筛选,从牛粪堆肥中筛选获得2株高效纤维素降解细菌。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所筛选得到的菌种具有很高的滤纸降解能力,可在6d内使滤纸剧烈崩溃,振摇成均匀糊状;其中,地衣芽胞杆菌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峰值在发酵第4天达到峰值(237U/g)。  相似文献   

7.
闫妍  孟忠伟  陈鹏  李路 《环境工程学报》2014,8(5):2013-2019
基于柴油机实验台架和颗粒捕集装置,采用聚苯硫醚(PPS)针刺毡滤布过滤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PM)。利用称重法,以Whatman玻璃纤维滤纸为对比滤纸,间接测试了3种PPS滤布的过滤效率;同时实验探索了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的PPS滤布的深床过滤时间。实验结果表明,3种滤布在180℃的加热条件下将出现颜色和形态的变化;3种滤布在深床过滤期对PM的平均过滤效率分别为78.8%、76.9%和83.7%;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的PPS滤布的深床过滤时间为15~20 min,此后其过滤效率可接近100%。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产酶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纤维素降解菌在纤维素类物质降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滤纸条崩解和液态产酶实验,从腐烂的树叶中筛选出1株对纤维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SY2,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t)。产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SY2的最佳产酶培养基为麸皮与秸秆粉的质量比1∶4、(NH4)2SO41%、pH8、固液比1∶2;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接种量7.5%、培养时间72 h;在酶液中添加Fe2+和VB12可使纤维素酶活力分别达到174.89μmol/(g.min)和165.99μmol/(g.min),提高了33.5%和26.3%。SY2对麸皮、滤纸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分别达到45.0%和33.3%。  相似文献   

9.
垃圾堆肥高效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与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堆肥、马粪、果园土、污泥等20个样品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滤纸分解旺盛的纤维素分解菌:C1、C2、C3,并外购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一起作为出发株,经紫外诱变处理后,在含葡萄糖的产酶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能形成较大透明圈的突变株,并进行CMC酶活、微晶纤维素酶活及天然粗纤维分解能力测定。实验结果证明白腐菌经紫外线照射60s诱变而得的C16不仅透明圈大,CMC酶活高(60.08U/mL)是出发株的2倍,而且其对天然粗纤维分解能力强,10d分解率达35%。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用于柴油车排气后处理的PDPF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比试验考察了PDPF的性能,包括ETC试验、全负荷烟度试验、自由加速烟度试验以及总功率检测。带PDPF与不带PDPF相比,PDPF对ETC排气中PM的降低效率达57.5%;对全负荷的滤纸式烟度和不透光烟度影响不大;使自由加速烟度有所下降;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几乎没有影响。可靠性试验研究显示出PDPF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Pb与1,2,4-三氯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毒性机制的研究胡艳祝飞王艳吴石金(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作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土壤中Pb2+与1,2,4-三氯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机制。通过滤纸接触法研究Pb2+与1,2,4-三氯苯的单一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两者对赤子爱胜蚓均有毒性。染毒48 h时,Pb2+的半数致死浓  相似文献   

12.
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菌的分离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菌D1,经纤维素刚果红平板识别、滤纸崩解实验初筛以及液体发酵产酶复筛,从腐烂秸秆中被分离出来.经形态观察和18S rDNA基因片断分析,被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D1液态发酵产酶条件得到优化.最佳产酶条件为:碳源为麸皮∶稻草=3∶7(w/w),...  相似文献   

13.
以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D1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亚硝酸以及紫外与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NU-H,与出发菌株相比,CMCase酶活提高69.8%,滤纸酶活提高75.28%,另外木聚糖酶活,还原糖得率也有显著地提高。通过单因子及正交实验,研究了突变株纤维素酶对稻草粉水解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酶解糖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50℃,时间28 h,纤维素酶浓度为60%,底物浓度3%,pH 4.8,还原糖得率为23.25%。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用于评价被动式空气净化产品的小型环境模拟舱系统.系统以滤纸为净化材料载体,乙醛及丙酮为污染物,经过验证,空白实验及环境舱平行性良好,具有评价各类被动式空气净化产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实验应用此环境舱评价了2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2种超支化聚酰胺PAMAM-NH2及1种市售复合型空气净化剂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经过24 h净化后,二氧化钛光触媒在自然光条件下对乙醛及丙酮的净化效率为12.2% ~ 34.5%;超支化聚酰胺对乙醛的净化效率为35.2% ~48.1%,对丙酮无净化作用;复合型空气净化剂对乙醛及丙酮的净化效率为15.7% ~32.2%.  相似文献   

15.
拉曼光谱、TOC和UV254测试结果显示,在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同步化学除磷工艺中,城市污水中的溶解性和非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易被含沸石活性污泥吸附,由于含沸石活性污泥的异养菌较常规A/O生物脱氮工艺污泥的异养菌高数倍至55倍,其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得到改善,COD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0.22 μm膜过滤液TOC去除率接近97%,0.45 μm滤纸过滤液TOC去除率达到92%,并使包括一些难降解有机物在内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降解.  相似文献   

16.
Cu2+与草甘膦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铜杀菌剂与除草剂草甘膦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农药.它们在土壤中共存可能造成复合污染.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例,通过滤纸接触法研究了Cu2+与草甘膦对赤子爱胜蚓的单一与复合急性毒性效应.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对赤子爱胜蚓均有毒性,Cu2+的毒性大于草甘膦,Cu2+和草甘膦48 h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5.1、657.3 mg/L.同时通过观察可知,Cu2+以皮肤渗入赤子爱胜蚓体内的毒性效应高于草甘膦.复合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与Cu2+存在拮抗作用,草甘膦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u2+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7.
在汞固定床实验台上进行了飞灰-氢氧化钙和PPS滤料负载飞灰-氢氧化钙吸附单质汞,以及不同温度、气体成分对滤料负载吸附剂脱除汞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质量配比为2∶1的飞灰-Ca(OH)2吸附剂对Hg0的脱除效果最好,最高可达到34.5%左右,比纯飞灰条件下的脱除效率提高了近10%。120℃条件下,PPS滤料负载飞灰-Ca(OH)2吸附剂对汞的脱除率最高达72%,远高于滤纸薄膜上吸附剂的脱除率。随着温度升高,PPS滤料负载吸附剂的脱除效率降低。HCl、SO2和NO对PPS负载吸附剂脱除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HCl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少量HCl足以大幅度提高脱除效果,SO2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O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吸附在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各种污水、工业废水中的多环芳烃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中,并且可能被农作物、水生物所吸收,通过生物链而进入动物体内。不少多环芳烃如苯并(a)芘具有致癌性,因此国内外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已引起重视,进行了监测。分离和测定的方法已有不少文献报导。但一般程序较长,操作比较复杂。鉴于仅测定土样中的苯并(a)芘(以下简称BaP),本法采用较为简易的分析程序。土样用环己烷—丙酮(1:1)混合溶剂回流提取后,提取液经减压浓缩,一次乙酰化滤纸层析,分离出的BaP斑点用丙酮洗脱,在萤光分光光度计上测量相对萤光强度。本法操作简单,便于推广,BaP分离效果好。不仅适用于一般环境土壤样品,也适用于受钢铁、沥青、焦化厂等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规模为5m3的中试装置考察菌剂对柠檬酸废水污泥减量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满负荷运行阶段,菌剂处理后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VSS)平均值分别为9.76、6.06g/L,比原污泥分别减量6.69%、12.93%;真空抽滤泥饼含水率平均值为78.12%,比原污泥下降11.87百分点;溶解性COD(SCOD)为214.40~323.71mg/L,平均值为279.69mg/L,相对于原污泥SCOD平均值,SCOD去除率可达到44.89%。说明菌剂可有效减少污泥量,改善污泥脱水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水质,对该柠檬酸废水污泥有着很好的针对性。(2)菌剂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效果明显。较高压力、加入聚丙烯酰胺(PAM)及选用孔隙较小的滤纸均能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掺煤矸石的非饱和压实膨胀土的工程性质。通过击实实验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容重;在最佳含水率、不同的煤矸石掺量和控制压实度条件下,通过加州承载比实验测得CBR值和膨胀率;由直剪实验测定混合料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利用滤纸法在3种控制压实度、5种控制含水率、不同煤矸石掺量组合条件下测定混合料的吸力。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煤矸石掺量的增加,膨胀土的最佳含水率随之降低,最大干容重逐渐增大;当煤矸石掺量在25%~35%之间,混合料的c、φ值得到明显提高;当煤矸石掺量大于35%时可较大地提高CBR值和降低膨胀率,可取得较好的压实效果,满足各级公路全厚式填筑路堤的强度要求;掺入煤矸石后,同一压实度条件下,随着煤矸石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吸力随之降低,利于降低膨胀土的膨胀率,减少吸水膨胀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