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印度洋的海啸灾难过后,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指出珊瑚礁对于减缓海啸冲击力、减轻海啸灾难具有重要意义。一时间,原本不太为人所重视的珊瑚礁,一下子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珊瑚礁的保护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重视,这原本是好事。然而, 海啸后一些媒体和环保学者在讨论珊瑚礁的保护工作之时,对于  相似文献   

2.
速览     
<正>国际全球99%珊瑚礁可能经历年度白化联合国环境署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世界上99%的珊瑚礁在本世纪内都将经历严重的年度白化过程。研究指出,在遭受白化之后,珊瑚礁需要5年的时间进行复原。每年的白化过程将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产生影响,削弱珊瑚礁提供物品和服务的能力,如渔业资源和对海岸以及人类社区提供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工作随着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程度的加强,以及所引起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的加剧,而被政府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及公众所重视。为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目前自然环境的状况,自然保护工作开展的情况,国家技术经济,人口现状及发展趋势,现行的政策,研究、探讨我国的自然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蒋志刚 《绿叶》2012,(4):8-12
由于自然保护区在濒危物种保护、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和地质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随着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国自然保护区凸显出一些问题,有关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事项提上了我国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在立法工作中,应当明确保护区的所有权属、面积上限;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和政情,逐步实现一区一法;必须确定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与面积调整的法律程序;必须能够保障原住民的利益,能够鼓励个人、公司参与设立自然保护小区。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我国乡村旅游政策演进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近30年来乡村旅游政策的分析,总结了我国乡村旅游政策的演进阶段和特征。结果表明:政策地位逐渐提高;政策主体更加注重协调;政策重点更加关注转型提质。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政策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政策在经营模式、经营主体和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变化,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今后生态保护工作的核心制度安排,需要以更加严格的配套管控政策与措施予以支撑。本研究在分析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包括监测技术管控、监察执法管控、行政许可管控、法律强制管控和社会参与管控在内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并从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立法、构建"多规合一"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离任审计制度、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信息公开机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配套措施,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年度报告采取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系统评估2023年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实践进展,总体认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为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为宏观经济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及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需要更加强调环境经济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经济性和制度化建设,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实施统筹谋划、综合调控、集成应用,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各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早的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相对成熟。重视环境保护教育、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经济手段的采用、注重保障公民的环境信息知情权是英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显著特点。借鉴英国环境保护政策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  相似文献   

9.
潘妍炆 《四川环境》2023,(1):224-229
《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对我国长江流域司法保护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实现立法的意义期待,需要在司法层面予以落实,但目前长江流域司法保护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对全流域司法、司法协同、动态回应性法治的理论进行分析,厘清长江流域的司法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流域创新性规范缺少法律基础、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机构设置缺乏整体性、未重视能动司法的效用等问题。在厘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措施,具体方式包括完善规范基础、加强长江流域环境资源审判机构系统性、加强能动司法效用等对策。以此为今后的长江流域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促使长江流域司法保护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有机食品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机食品发展与“三农“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省建设、清洁生产、食品安全等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我国积极发展有机食品,是在农业领域内贯彻国家生态保护政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耕地现状和目前在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耕地保护的各种因素,从政府决策和农户决策两个层面揭示了我国耕地的保护机制,勾画出了耕地保护机制的运行框架,为政府制定有关保护耕地的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路征  黄哲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3):105-110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之一,近年来比利时在环境治理方面成效显著。尤其是弗拉芒大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地证书"为标志的土壤污染治理、"从摇篮到坟墓"的废弃物治理和以"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空气污染治理等一系列特点鲜明的环境治理措施和方法。本文着重分析弗拉芒大区环境治理的机构设置和目标,以及其土地污染治理中的"土地证书"和土地交易管理,空气污治理中的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治理,废弃物治理中的法律、经济与自愿工具使用三个方面的典型经验。结合比利时弗拉芒大区的典型经验和现阶段我国环境政策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我国环境政策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应更加注重实现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利用市场手段来实现土壤保护和开发新的环境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利用、气候干旱化等。特别是湿地的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我国沿海部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受损,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环境遭受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负面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类型的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这决定了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环境教育》2009,(10):58-59
1、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五彩斑斓的珊瑚礁是由海水温度和化学成分达到一定平衡而形成的,升高的温度会招致珊瑚礁的灭项之灾。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海岸,由2900个独立的珊瑚礁组成,目前也在遭受着程度较轻咐褪色现象。据大堡礁海洋公园的权威人士推测,这个现象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环境污染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国内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为应对黄河流域生态恶化带来的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本文立足生态补偿政策并构建准自然实验,以 2005-2019年黄河流域 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权异质性,具体表现在对黄河流域上游和国有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和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和政府补助增加是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推进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 PSM-DID、更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后仍然具有稳健性。研究全面考虑了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流域内不同区域发挥作用的渠道,有利于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生态保护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保护效果持续向好。文章梳理了中国石油主要的生态保护管理政策和实践经验,重点介绍了中国石油在植树造林、“我为碳中和种棵树”、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建设和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等亮点行动,分析了中国石油在生态保护工作管理机制、油气和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发展难点,提出了建立生态保护集中统筹和协同增效管理模式、构建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模式和探索多样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对20年来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文献的发文数量、重要文献等进行统计,采用文献检索和文献计量等方法,分析我国在生态补偿研究区域、研究领域、关键环节等方面的研究趋势,并基于政策变迁视角,从政策的制定思路、政策文本形式以及政策执行主体等维度来探究我国生态补偿20年政策发展历程,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模式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热点领域和热点区域研究直接受政策导向影响,区域重大战略催生区域生态补偿研究呈井喷式增长,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力度大、范围广、领域多,制度设计从分散体现走向精准聚焦,补偿领域从单点起步走向全面布局,补偿模式由自上而下走向多元参与。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征程,展望生态补偿未来改革和创新路径,建议围绕“全面”“综合”“多元”“民生”等核心关键词,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性研究,将生态补偿的研究进一步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相结合,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为核心,推动生态补偿向更加立体、更加纵深和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政策效果模拟是从政策理论到政策实践的关键步骤,让决策者感知政策效果的方向和影响程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政策实践转化。本研究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资源经济政策耦合机制下水资源系统动力学(SD)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域(干旱地区、丰水地区和过渡地区),进行三类四种水资源管理经济政策(水资源有偿使用,水价政策和水权政策;水污染收费,排污收费政策;水生态保护,水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耦合仿真实证研究。以我国水资源管理政策设计为目标,进行不同水管理政策耦合的生态经济效果仿真和效果定量评价,结果发现:干旱地区有偿使用的经济政策是目前经济水平下效果最好的;过渡地区有偿使用结合污水排放收费政策效果是最好的;而丰水地区必须同时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污染收费两类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路径主要是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工具可以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也养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依赖政策红利,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发展的习惯。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持续地进行公平与有效率的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外部激励路径转换的重点是在国家和企业层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和可预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问题,从经济、环境、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剖析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因素,为保护耕地,限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提出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