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铅锌冶炼厂周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关中西部某铅锌厂周边农田为对象,研究了厂区周边土壤中7种重金属含量的水平及垂直分布特征,用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重金属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厂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在水平分布上具有局部高度富集的特征.以厂区为中心,重金属水平分布主要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地势低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较高;重金属在垂直分布上主要富集在0~ 25 cm的表层土壤中,且随着深度的进一步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变化幅度减弱,基本趋于稳定.厂区周边Cd和Hg污染水平为重度污染,Pb污染水平为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重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燃煤电厂重金属排放对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测定了某燃煤电厂烟囱入口烟气中Cd、Cr、Hg、Ni、Pb、As含量,同时根据当地气象及地形条件,在燃煤电厂周边采集19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情况,并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燃煤电厂烟气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为0.02~2.00μg/m3...  相似文献   

3.
4种茄科植物对矿区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了湖南及江苏8个矿区或冶炼厂周边4种茄科(Solanaceae)植物及其根际土壤,分析了植物及土壤样品中Cd、Cu、Pb、Mn和Zn 5种重金属浓度.结果表明: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对5种重金属可能有着较强的耐性,但不具有超积累的潜力;刺天茄(Solanum indicum)对Mn、...  相似文献   

4.
铜陵某富硫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某尾矿库堆积大量富硫尾矿,为研究其氧化状况及对周边土壤的污染情况,在尾矿库和周边采集尾矿及土壤样品,测试分析尾矿及土壤样品典型重金属(Hg、As、Cr、Cd、Pb、Zn)含量和赋存形态,并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尾矿中Fe_2O_3平均占比达到38.08%(质量分数,下同),S平均占比达到5.34%;(2)尾矿库周边土壤中Cd、As、Zn、Hg严重超标,分别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的6.3、3.7、1.8、1.5倍;(3)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但Cd、Hg、Zn的非残渣态平均占比均达到25%以上,生物有效性较高,对周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4)两种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以Cd、As、Zn污染为主,该富硫尾矿库已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采集了山东潍坊某溴系阻燃剂生产厂周边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14种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组成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来源解析和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道路土壤中14种PBDEs总质量浓度(∑14PBDEs)为1513.56~6303.74 ng/g,平均值为3515.43 ng/g,农田土壤中∑14 PBDEs...  相似文献   

6.
贝壳粉对污染土壤中Pb、Zn、Cd的稳定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价廉易得且无二次污染的稳定剂开发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的关键。以铅蓄电池污染场地Pb污染土壤(CQ土壤样品)及铅锌冶炼厂周边Pb、Zn、Cd复合污染土壤(ZZ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用贝壳粉进行稳定化研究,通过毒性特征浸出测试(TCLP)评价其稳定化效果。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分析结果表明,贝壳粉的主要成分为CaCO3。稳定化实验结果表明:贝壳粉在2%(质量分数,下同)~10%的添加量下,CQ土壤样品中Pb的浸出浓度降低22%~62%;ZZ土壤样品中Pb、Zn、Cd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11%~91%、26%~65%、18%~64%。贝壳粉添加后土壤pH升高可能会使重金属形成氢氧化物沉淀;部分重金属可能会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形成碳酸盐沉淀。经贝壳粉稳定化后土壤中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有效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性,因此贝壳粉可作为稳定剂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风险水平,于2015年5月(丰水期)采集百花水库库岸区、消落区和淹没区的土壤样品,并分析了Hg、As、Cd、Pb、Cr 5种重金属的浓度。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从同一采样点的不同区域分析,5种重金属的各个分区平均浓度均表现为淹没区库岸区消落区,因此各个分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可以确定Hg和Cd为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的主要风险重金属。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电子垃圾拆解区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对广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稻田、菜地、荒地和拆解地土壤重金属Cu、Zn、Cd和Pb的质量分数及形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评价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4种用地类型土壤的Cd质量分数全部超标,超标倍数为...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某铅锌矿尾矿库周边环境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尾矿库周边土壤中Pb、Zn、Cd、As分别为19.8~187.0、11.6~249.0、0.01~3.44、2.6~9.3mg/kg。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b与Zn相关系数为0.951,达到极显著相关。(2)尾矿库周边土壤并未受到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8,而选矿厂废水排放至尾矿库的明渠、尾矿库渗滤液排水沟附近土壤污染达到中污染水平。(3)尾矿库尾砂堆积处两翼地下水中有一定Pb污染,推断因为尾砂深度堆积与地下水直接接触。(4)含高浓度硫酸盐的尾矿库废水携重金属沿尾矿库重力坝下渗,对尾矿库渗滤液排放口下游区土壤、地下水造成了重金属和硫酸盐污染。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信息查询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园区及周围土壤中的重金属富集程度较高,容易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以宝鸡市长青工业园区为试点,通过3年分批次的土壤布点、采样和分析,建立了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时空分布信息查询分析系统。该系统基于WebGIS,采用B/S架构、MySQL数据库及PHP5.0+JavaScript语言,开发了GIS空间分析与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的集成框架软件。系统集成了空间地理信息、污染源信息及各监测专题信息,并实现了污染源信息、监测点信息的增删改查及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多维度查询统计、土壤中重金属环境限制预警、工业园区及周围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多项功能。该系统为决策管理提供一个数据平台,对安全利用国土资源、保障工业园区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环境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某金属制品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四川某金属制品厂对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对厂区周边不同方位、不同距离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样中Zn、Cr、Pb含量,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并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该区域土壤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厂区周边土壤Zn、Cr质量浓度平均值超过成都市土壤背景值,土样中Zn、Cr、Pb超标率分别为58.7%、94.1%、18.3%;0~10cm表层土样Z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10~20cm亚表层土样,两土层Cr、Pb浓度没有显著差异;3种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能力为CrPbZn,风向不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域土壤Zn、Cr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研究区3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依次为PbCrZn,整体处于轻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湘西花垣县兴银锰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优势植物蓄积特征,采集了当地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窃衣(Torilis scabra)、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蒿草(Kobresia)、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等6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及5~10 m范围内未长植物的裸露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存在Pb、Zn、Cu、Mn、Cd等污染,土壤中Fe、Cr污染程度处于相对安全等级,裸露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高于根际土壤;6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量未超出临界值,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植物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数分别为裸露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数的1.19~2.19倍、1.33~1.72倍、1.02~1.52倍。  相似文献   

13.
矿业活动对土壤系统良性运转带来较大的环境负荷,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是土壤污染防治和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在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并结合空间分析和冗余分析手段的基础上,对新疆某矿冶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Cu、Mn和Cd超标率分别为88%、38%、49%和24%;土壤Mn、Zn、As和Cd弱酸可溶态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尾砂库和收砷房的附近区域。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揭示As和Cu污染累积较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As、Cd和Cu生态风险较高,Mn为低生态风险。风险编码法(RAC)评价结果进一步揭示Mn和Cd具有显著的土壤迁移风险。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异质性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弱酸可溶态含量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pH和重金属弱酸可溶态是影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2个重要因素。综合风险评价手段与多尺度分析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区域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吉林省电厂周边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残留情况,选取了4座燃煤电厂,对其周边农田土壤中3种低环PAHs(萘(NAP)、菲(PHE)、蒽(ANT))和苯并(a)芘(BaP)进行了含量特征、污染水平、潜在风险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NAP、PHE、ANT和BaP均有检出,3种低环PAHs中ANT占比最高,与国内其他典型污染源周边农田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综合质量基准法和质量标准法两种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可知,电厂周边农田土壤生态风险水平较低;通过健康风险评价可知,BaP的致癌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NAP、PHE和ANT不存在非致癌风险;电厂周边的农田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木材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燃烧。  相似文献   

15.
煤矿复垦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证煤矿复垦区种植农作物的充填复垦土壤的生态安全,以淮南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内Cd、Cr、Ni、Pb、Cu、Zn和Hg 7种重金属不同深度含量分析,总结其纵向分布特征,并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淮南市土壤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作比较,分析这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这7种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土壤受Cd污染最严重,土壤中重金属垂直方向上无确定分布规律.总体而言,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危害.从垂直方向来看,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D随着深度的增加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40~60 cm深度的RI最大.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依次为Cd> Hg> Ni> Cu> Cr> Pb> Zn,其中Cd为矿区土壤中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琼北火山岩地区土壤中重金属(As、Cd、Cr、Pb、Ni、Hg)的累积特征,采集旱地和水田的土壤表层样品,并对样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地与水田土壤均呈强酸性-酸性,旱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4.66 cmol/kg)略大于水田土壤CEC(3.42 cmol/kg),表明旱地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优于水田土壤。与海南土壤背景值比较,研究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d、Cr、Pb和Ni 4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累积程度较重。研究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r与Ni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r与Ni可能同源,且受基性火山岩地质背景的影响较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重金属为轻度污染,而旱地土壤重金属已达到中度污染,尤其是Cr和Ni污染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研究区内2008年的历史数据和2018年采集的最新数据,共计278个样品,分析测试了土壤环境污染常提及的Cd、Hg、As、Pb、Cr、Cu、Ni、Zn共8类重金属元素,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土壤环境质量评估法评价研究区内西河和耒水2条河流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结合反距离空间插值法以及空间几何分析,直观地展示出研究区2008—2018年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采集的2期数据中除Cr外,Cd、Hg、As、Pb、Cu、Ni、Zn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均存在点位超标的情况,说明该研究区中整体存在重金属污染;通过单因子指数评价可知,2期数据单因子指数平均值排前2位的均为Cd和Pb,Cr平均值最小,研究区内2期数据Cr超过98%点位均属于优先保护类点位,Cd、As、Pb均存在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管制值的点位;污染增强区主要分布于采矿及冶炼企业密度较大的西河中上游、耒水上游和耒水下游3个区。为防止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进一步增强,建议对3个高值区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植物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公路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日趋严重。文中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以公路土壤污染中的铅、镉、锌、铜、铬等元素为重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植物修复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某镇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江苏省某镇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并测定了190个土壤样品的As、Cd、Hg和Pb 4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综合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两种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镇表层土壤中As、Cd和Pb含量平均值高于土壤背景值,Hg与之相反。4种重金属都是主要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As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镇的正西边,Cd和Pb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镇的中心区域,Hg的高含量区主要分布在东部以及东北区域。经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安全、警戒线、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样点的比例分别为5.79%、32.11%、52.11%、4.74%和5.26%。经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样点的比例分别为73.69%、25.26%、1.05%和0%。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的结果中,有55.26%的样点评价结果相同,而44.74%的样点不同,但都显示出污染程度从镇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对2种母质的自然土壤、耕作土壤、休耕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养分元素含量总体表现为休耕土壤耕作土壤自然土壤,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总体表现为农田土壤(耕作土壤和休耕土壤)自然土壤,耕作土壤与休耕土壤差异较小,土壤淀积层到母质层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差异逐渐减小;土壤养分元素和Cu、Zn、Pb、Cd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Cr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农田土壤耕作层有效钾含量最高可达215.6 mg·kg~(-1);耕作层Cd含量最高可达0.74 mg·kg~(-1)。3种土地利用方式中,休耕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建议在休耕期间种植伴矿景天等重金属高积累植物进行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