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天气状况是影响城市道路交通行驶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浮动车GPS数据和气象站降雨量检测数据,分析降雨对城市道路交通行驶速度的影响。应用t检验比较了广州市降雨天和非降雨天的城市路段交通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分别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了降雨量和速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天和非降雨天的交通行驶速度的差异比较显著;持续性降雨造成交通行驶速度的较大波动,同时造成部分路段交通行驶速度的下降,快速路和主干道的速度下降比较明显;降雨量和速度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面向排放量化的低速区间机动车比功率分布特性与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排放建模方法从基于行驶周期和平均速度演变为基于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参数,利用VSP分布刻画交通状态成为最新的研究需求.近期研究中,针对城市快速路上大于20 km·h-1的速度区间建立了基于平均行程速度的VSP分布数学模型,却未对低速区间的VSP分布特征作深入研究.基于北京快速路大量逐秒浮动车数据,研究0~20 km·h-1的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的关系.通过分析大量逐秒浮动数据的VSP分布与平均速度间关系,发现VSP分布与平均行程速度具有规律性:各VSP分布的峰值出现在VSP Bin=0处,且随速度的增加单调递减.因此,针对VSP分布的正、负区间以及VSP Bin=0处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机动车油耗/排放测算.对比分析油耗/排放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得出,所建立的VSP分布模型可以有效用于机动车油耗/排放测算.  相似文献   

3.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济南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2001-2007年济南市城市水资源可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最后提出了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4.
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噪声动态模拟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实验方法测定了3种不同车型单辆车在参考距离处的噪声排放量及加减速噪声修正值.然后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为交通噪声的模拟提供实时的交通流数据,并结合车辆噪声排放量和传播衰减模型对行人过街信号控制路口交通噪声进行了动态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声级Leq的预测误差小于2dB,统计声级L10...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GDAS)和PM_(2.5)实测浓度数据,使用HYSPLIT模型和Trajstat插件的聚类方法和聚类统计模块对2015年12月-2016年2月间到达缙云山空气质量监测站的28个不同气流高度气流进行聚类分析;结合Arc GIS软件计算气流速度和气流密度,以分析山体对PM_(2.5)跨区域输送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PSCF)分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缙云山PM_(2.5)潜在源贡献率和轨迹权重浓度。结果表明:重庆主城主要受西部气流影响,主城PM_(2.5)异地源多来自该方向;高大山体会减缓气流运行速度,增大气流轨迹密度,阻碍PM_(2.5)的跨区域传输,PM_(2.5)浓度、输送速度和输送方向等会发生改变,山地城市PM_(2.5)浓度受气流输送影响小于平原城市;铜锣山以西重庆段是缙云山PM_(2.5)的极重要源区,源贡献率达到80%以上,重要源区多在四川与重庆接壤区域,横断山脉部分区域气流潜在源贡献率较高。PM_(2.5)的PSCF和CWT分布区域类似,气流轨迹浓度最大值区多位于极重要源区,随着源区重要性等级的减弱,浓度也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评价中大气环境预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懿瑜  马蔚纯  余琦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5):335-338,345
以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为例,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价(SEA)中环境影响预测的特点,提出了SEA中应用空气质量模型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空气质量模型(主要包括箱模式、高斯模式、拉格朗日模式和欧拉型数值模式)分别讨论了模型的时空尺度、所描述的环境要素和因子、模型的复杂性和输入数据、模拟区的下垫面特征在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分析法并结合济南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济南市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分3个层次、9个方面,24个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指标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用综合指数法,以青岛市为评价参考标准,对2001~2007年济南市城市水资源可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济南市2001~2007年均未进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提出了济南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交通密集水域事故频发,为科学界定水域交通安全系统薄弱环节的安全底限,通过基于脆弱性理论的交通密集水域安全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交通密集水域安全脆弱性影响因素阈值测度方法。以交通密集的长江口南槽航道水域为例,首先根据该水域交通事故案例,基于海事预控理论识别该水域交通安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该水域交通安全脆弱性SD模型,并结合专家咨询确定该水域交通安全脆弱性警级;最后选取关键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评估这些关键因素的脆弱性阈值。结果表明:阈值仿真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的误差绝对值在10%以内,总体符合专业经验认知,表明提出的阈值测度方法合理,可适用于其他交通密集水域,为海事监管部门的交通安全脆弱性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对于保障辖区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BP神经网络对转子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融合Sugeno模糊积分和BP神经网络的转子故障轴心轨迹识别诊断方法。方法首先利用轴心轨迹图像的不变矩为特征向量,提取常见旋转机械转子故障特征,随后利用多个BP神经网络对故障类型进行识别,最终采用Sugeno模糊积分对BP神经网络识别结果进行决策,从而构建转子故障诊断模型,并应用于转子系统故障的诊断。结果通过机械故障仿真模拟实验平台采集了6种常见转子系统故障信号,利用matlab2012a软件编程建模仿真处理,试验表明,该模型有效地提高了转子系统多类别故障的识别正确率。同时,该方法对同一故障类型识别所需样本少,大大节省了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时间。结论该方法提出并用于转子系统故障诊断中,诊断准确性高,可靠性强,利用样本数据量少,节约时间,对小样本数据的故障诊断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1987—2009年城市发展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发展导致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破坏,促使人们对城市发展模式及动力进行分析和研究。运用遥感监测手段,选用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了武汉市1987—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居住用地的分布特征和面积,并结合其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完成了武汉市22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用地特征的对比和分析;另外选取人口、经济、流动人口、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圈规划5个因素,完成了武汉市城市发展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发展初期人口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中期城市经济增长为主要因素,后期则是政府规划和引导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空间冲突分析与系统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适应国土空间整合理论方法的迫切需求,建立由冲突源、冲突区、冲突影响组成的城市生态空间冲突分析框架,其案例应用表明:城市生态空间的社会经济第一冲突源并不突出,政策驱动力构成首要冲突源;城市汇水区渗透性能下降,产流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形成上游高地型、中下游沿岸型、下游低洼型及沿山型等4种冲突类型,采用城市雨洪模型(SWMM)辨识出4种内涝区及分布类型;针对冲突源、空间优化核心和末端排水建立城市生态空间系统优化目标体系,重点提出“点线面”结合的空间优化核心路径。研究为国土空间整合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涵盖国际雨洪管理演替过程,有助于对当前大规模土地开发转型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本土认识。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的交叉口交通噪声模拟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观交通流仿真的交通噪声模拟方法。应用Paramics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了车流量从100veh/h逐级增大到1000veh/h过程中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交通状况,并将模拟所得的交通流数据作为交通噪声模拟计算的输入参数对交通噪声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车流量下十字交叉口附近交通噪声的特性及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非饱和车流情况下,交通噪声水平随车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车流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交通噪声的波动范围随车流量的增大而缩小,车流量达到饱和后,交通噪声不增反降。噪声污染级随车流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峰值出现在车流量为400veh/h~500veh/h之间。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构建了环鄱区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2010—2013年环鄱区水污染生态足迹分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合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其区域差异性;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构建了环鄱区各城市的用水匹配指数,通过指数矩阵对各城市的水资源消耗公平性进行评价,并从总体上对环鄱区各城市...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论文建立了以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利用遥感影像(IKONOS)特征进行分析,介绍评价指标遥感信息解译方法。在以遥感为主结合调查获取所有指标信息的基础上,应用综合评价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比较,发现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是一种可行的评价方法。因此,论文构建基于遥感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作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体系,并应用其对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实践证明,这种体系构建评价方法更具时效性,实用性更强,工作更快捷、方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利用0.1~0.9五标度建立互补型的模糊判断矩阵,并把和行归一法或方根法与特征向量法结合使用,提出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吴淞江(苏州段)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对评价结果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了改进,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对评价结果综合评判与排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柳州城区春冬季PM2.5的来源及其潜在源区分布和贡献,利用2018年24h自动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对柳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使用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对春冬季柳州市PM2.5逐日72h气流后向轨迹和前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WPSCF)和轨迹浓度权重法(WCWT)对其潜在源区和浓度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研究期内,不利的主导风向和工业区布局导致研究区PM2.5在春冬季污染较严重,且工业源和交通源是其主要本地来源;(2)春冬季PM2.5高值主要来源于西北和东南方向,其中,西北向PM2.5主要来源于本地排放,且浓度在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3)春季后向轨迹PM2.5浓度整体大于冬季,春冬季中对柳州市PM2.5影响最大轨迹均来自东部的短距离输送,而来自西北的气流轨迹输对PM2.5贡献最低.春冬季柳州市大气PM2.5通过气流传输对贵州地区大气环境有较大影响;(4)春季,柳州市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广东中西部、南海沿岸海域、湖南中部、江西西北部、湖北东部及安徽西北部;冬季,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和南海沿岸海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浮动车法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城市干道东风路1902~1903路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交通流理论建立了速度-流量模型,采用GPS浮动车速度数据和视频检测流量数据计算了模型的关键参数——阻塞密度,实现了从速度到流量的推算,并采用COPERT Ⅳ模型计算了不同速度等级下的综合排放因子,通过源强法计算该路段00:01─24:00的小时排放量. 对CO,NOx,VOC和PM综合排放因子的速度敏感性分析表明,当平均速度达50 km/h后,随速度的增加综合排放因子下降明显变缓;对小时排放量的分析表明,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车流量的高峰时段,且与车流密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相似文献   

18.
交通噪声预测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为提高交通噪声预测的准确性,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环形交叉口的实时交通流进行动态模拟,再结合单辆机动车的噪声排放模型以及传播衰减模型,计算得到环形交叉口的交通噪声。其中,单辆机动车的噪声排放模型是对3 372辆包含大、中、小型的单辆机动车在怠速、匀速、加速、减速等各种行驶状态下的噪声值进行测定,再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的。同时利用理论模型的方法对环形交叉口的交通噪声进行计算,并在环形交叉口实测进行对比,结果证明本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车流量下的环形交叉口噪声的分析,通过平均噪声及噪声分布情况等的对比,得到环形交叉口交通噪声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大气臭氧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乌鲁木齐市地表臭氧污染特征,该研究采用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后向轨迹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以及浓度权重轨迹对乌鲁木齐市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臭氧年评价指标由118μg/m3增长至128μg/m3。同时,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正经历由颗粒物向臭氧过渡的变化,其作为首要污染物占比从2015年的5.8%上升至2019年的28.0%,不同季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在分布特征上与NO2、CO呈显著负相关。(2)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乌鲁木齐市大气臭氧分布的气流具有途经境外地区、长距离迁移、高浓度的特征,境内气流迁移途径普遍较短且对乌鲁木齐市臭氧浓度传输影响较小。(3)潜在源贡献因子法与浓度权重轨迹法表明,影响乌鲁木齐市臭氧浓度的主要源区与贡献高值区是昌吉州、塔城地区、博尔塔拉...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CF与CWT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大气颗粒物源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eteoInfoMap软件和GDAS全球同化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市2014—2019年四季72 h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小时PM2.5和PM10浓度数据,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分析了乌鲁木齐市颗粒物不同季节潜在源区及其对研究区颗粒物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影响乌鲁木齐市大气质量的气团轨迹可分为长、短两支,短支气流主要来自研究区及周边城市,对研究区颗粒物浓度贡献大;②长支气流输送距离较远,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对研究区颗粒物浓度贡献小;③影响乌鲁木齐市PM2.5浓度的主要潜在源区是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宁市和阿克苏地区;④潜在源区分布呈现显著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潜在源区分布广、贡献度高,而夏季源区分布狭窄、贡献度低,春季和秋季源区分布与贡献特征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