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近水平甚至反倾地层中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较低,但在我国三峡库区万州区近水平的侏罗系地层中发育有大量的具缓倾角滑面的滑坡,对其成因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弹塑性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将近水平地层滑坡进行模型简化,对后缘陡倾裂隙中充水导致滑面滑动的问题进行定量化研究。运用弹性力学方法,探讨后缘裂隙中不同充水高度时滑面的破坏情况,分析滑面破坏的动态演化过程,并针对近水平地层滑坡提出一种稳定性计算的方法,对近水平地层滑坡成因机理认识以及该类滑坡防治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滑坡长期受周期荷载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洞室开挖、边坡开挖等卸荷状态下滑坡的长期稳定性,利用DZR-8直剪蠕变仪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在卸荷状态下的直剪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较为明显,低剪切应力作用时,滑带土的蠕变曲线包括瞬时蠕变和衰减蠕变,主要表现为弹性蠕变,但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大,滑带土的蠕变曲线呈现出衰减蠕变和稳态蠕变两个阶段,主要表现为黏弹性蠕变;根据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剪切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可知,滑带土的直剪蠕变的剪切应变均在1%以内,滑带土的蠕变速率在剪切应变为0.4%时有了明显的提升;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非线性蠕变特性与蠕变时间、应力水平和土体孔隙率相关,蠕变时间越长、应力水平越大、土体较密实时,滑带土的非线性蠕变特性越显著;由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蠕变曲线可知,滑带土的剪切应力-应变等时曲线具有曲线簇的特性,采用指数型经验蠕变模型对滑带土的蠕变曲线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较好,表明该指数型经验蠕变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内,沿塔什库尔干河分布着众多大型岩质滑坡,均为地震触发的沿顺倾结构面失稳滑动的顺向坡,揭示它们的失稳破坏机理,对塔县境内众多顺向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塔县一典型顺向岩质滑坡为例,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岩质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建立了岩质滑坡三维地质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软件模拟了岩质滑坡在不同加速度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过程。结果表明:原始滑坡的稳定性主要受地震力和顺向结构面的控制;当地震力较小时,滑坡坡体未发生变形破坏,但其有沿着结构面错动的趋势;随着地震力的增加,坡体沿着结构面错动的趋势愈发明显;当地震力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坡体沿着结构面形成贯通性破坏面,坡体发生失稳破坏。该研究结果可为塔县以及其他地震高烈度区岩质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滑带土的应力松弛对滑坡的长期稳定性计算和支挡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下滑带土的应力松弛特征,利用全自动直剪仪对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在不同的垂直压力σ_n、剪应变γ、剪应变增量Δγ条件下进行了直剪应力松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应力松弛曲线呈现出应变软化特征;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滑带土的应力松弛量逐渐增大;随着剪应变的增加,滑带土的应力松弛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以滑带土应力松弛曲线的最大曲率点(T点)为分界点,可将滑带土的应力松弛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采用双指数衰减模型能够正确地描述滑带土直剪应力松弛曲线的特征;随着剪应变增量的增加,滑带土应力松弛双指数衰减模型拟合曲线拐点T出现的时间减小,滑带土第I松弛阶段应力松弛量的占比减小,与第II松弛阶段应力松弛量的占比呈轴对称关系,且到对称轴的距离减小。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塌岸防护方法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组成库岸的岩土类型和组合型式,将三峡库区库岸地质结构概括为岩质、土质、岩土混合三大类及若干亚类,并对各类库岸的破坏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认为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崩塌与滑坡。根据库岸地质结构类型、破坏方式与规模,对三峡库区库岸防护设计的适宜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三峡库区库岸宜采用如下5种方案进行防护:(1)对于易风化岩质岸坡或软硬互层岩质岸坡,宜以喷锚工程为主,结合局部支撑与挖方等进行防护;(2)对于土层比较厚(≥10m),地表有明显的变形破坏迹象的岸坡;或夹软弱层的易滑顺向岩质岸坡,宜以抗滑桩工程为主,结合护坡与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3)对于下伏完整基岩,且土层较薄(<6m)的土质岸坡或混合型岸坡,宜以挡土墙工程为主,结合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4)对于土层较厚(≥6m)且坡度较缓(< 20°)的土质岸坡或混合型岸坡,宜以干砌条石护坡工程为主,结合石笼、水下抛石压脚等进行防护;(5)对于坡度较陡(>20°)、厚度较大(≥6m)的土质岸坡、或强风化的花岗岩岸坡,宜以格构锚工程为主,结合地表排水等进行防护。针对这5种防护方案,选择典型库岸段进行库岸防护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这5种方案防护库岸1 km直接工程费用分别为:857.2万元、2246.0万元、931.5万元、625.5万元、2288.8万元。  相似文献   

6.
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是认清滑坡变形发展过程的基础,也是制定滑坡治理工程方案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迭部县黑多2#滑坡进行现场工程地质勘察,在对滑坡坡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并通过FLAC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黑多2#滑坡为一牵引式堆积体滑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其变形破坏不仅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内在因素的控制影响,而且还受到地震、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动力因素的诱发影响,因此认为该滑坡的治理思路必须是在控制堆积体变形的基础上做好坡体的排水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获取毛白杨的静态压缩力学性能.方法 针对含水率为14.6%,密度为0.544 g/cm3的毛白杨木材试件进行静态压缩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毛白杨顺纹、横纹径向和横纹弦向的抗压模量、准静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并对不同方向的吸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毛白杨木材顺纹、横纹径向和横纹弦向抗压弹性模量分别为10.49 GPa、887和504 MPa;顺纹方向加载试件破坏形式表现为轴向屈曲,横纹径向为沿径向的裂纹及破坏,横纹弦向的破坏模式则为沿木纹纤维间的分离破坏.结论 在相同变形(应变相等)情况下,毛白杨木材单位体积吸能沿顺纹方向压缩吸收的能量最大.在应变小于0.45情况下,横纹径向和弦向压缩吸能曲线基本重合,随着应变继续增加,横纹弦向压缩吸能略大于横纹径向压缩吸能.  相似文献   

8.
马达岭滑坡为典型的平缓反倾斜横向坡,其为"塌陷-拉裂-贯通"破坏模式,自2003年以来发生多期次崩滑,形成目前的崩滑堆积态势,对在建的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造成潜在威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试验研究,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下水作用、软弱夹层等方面分析了马达岭HP1滑坡崩滑形成的原因以及马达岭滑坡的形成条件及成灾机理,并采用渗流有限元与极限平衡分析联合求解的方式,模拟计算了在自然状态、降雨状态、地震作用和降雨联合地震作用4种工况条件下马达岭滑坡崩滑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时长和地震作用对滑坡崩滑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降雨条件下滑坡崩滑堆积体将处于基本稳定至不稳定状态;(2)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滑坡的稳定性系数总体呈减小趋势;(3)随着降雨持续时间的增加,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将持续降低;(4)降雨联合地震作用极端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系数进一步降低,且竖向地震力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远小于水平地震力;(5)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选线规避滑坡影响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卧沙溪滑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库水位周期性涨落与降雨的耦合作用是导致滑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为深入研究库水位与降雨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以三峡库区卧沙溪滑坡为例,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法,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的可靠度指标、失效概率,并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滑体物理力学参数(c、、γ)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卧沙溪滑坡具有典型动水压力型滑坡的特征,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可靠度指标越低,当叠加暴雨工况时,滑坡的失效概率明显增大;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滑体的内摩擦角最敏感,黏聚力c次之,重度γ最小,且与滑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c呈正相关关系,与滑体重度γ呈负相关关系,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滑体重度γ的负相关性越强,不利于滑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黄梅铁矿区志留——泥盆系构成上薄皮推覆体,石炭——下、中三叠统构成中薄皮推覆体,而中、新生界为相对原地体。总体格架是在具有高差异应力(平均值为203.24MPa)和高应变速率(平均值为1.15×10~(-7)sec~(-1))以脆性变形为主的浅层次由NNW指向SSE方向的推覆构造运动中孕育的。菱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成岩菱铁矿和矿源层的形成;中期,经层滑——逆冲断裂的构造热液的强烈改造并重新富集;晚期,层滑——逆冲断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钦崇高速某顺层边坡滑坡治理工程中已查明的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通过对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的系统调查,分析评价了该滑坡体的成因及稳定性现状;根据钻孔资料提供的岩土体和滑面的参数,并结合参数的反算,得到了滑面的c、值,最后计算得到非正常工况下(暴雨)的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为0.91,说明当遇到长时间暴雨时,滑坡会进一步发展,需要及时治理。根据对该边坡的地质模型分析和对其进行的定量力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治理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含断续节理岩质边坡的破坏中,阶梯状破坏尤其显著,是一种常见的失稳破坏形式。借助二维颗粒流软件(PFC2D5.0)进行简单地质结构模型下的边坡数值模拟,通过采用PFC软件中的人工合成岩体技术,研究了7种不同组合形式下含断续节理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及其内部微观接触力场的演变规律。首先对PFC软件中采用的微观力学性质参数进行了验证模拟,通过对完整岩块进行双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的模拟,得出其应力-应变曲线和强度包络线,从而计算出完整岩块的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宏观力学参数;然后通过对含裂隙的颗粒集合体进行直剪试验的模拟,得出其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以及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与正应力的关系曲线,从而计算出裂隙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最后对含上述微观力学性质参数的边坡进行静力荷载下破坏形式的模拟,得出裂隙萌生前应力集中、裂隙萌生后应力释放,以及可将潜在滑动面上方的坡体位移分成4个区,即坡脚处最大位移区、坡肩处较大位移区、坡体内部较小位移区、坡体后缘最小位移区,并验证了萌生的裂隙一般会近垂直于岩桥向坡体表面扩展,切割潜在滑动面以上坡体。  相似文献   

13.
黄土地区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黄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对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GDS三轴仪为试验平台,采用水头饱和与反压饱和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蔡家坡滑坡原状马兰黄土进行饱和,然后对其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初始含水率较低的原状马兰黄土,水头饱和结合反压饱和的方法可以使原状马兰黄土在较短时间、较小反压下达到较高饱和(孔压系数B=0.962);原状马兰黄土的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呈现为应变弱化型,表现为脆性破坏,在达到土的峰值强度前变形近似"弹性",且在较小的应变下即可达到土的峰值强度;饱和马兰黄土在剪切过程中产生正的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曲线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围压越大孔隙水压力增长速率越大;饱和马兰黄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为c=12.7kPa、φ=10.2°,c′=14.8kPa、φ′=16.2°,随着围压的增大其破坏应力随之增大,不同围岩下有效应力路径曲线的形态都近似呈直线形。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苏联国内外不同地区4741件分析样品的资料,计算了包括“普通”粘土质页岩、含金碳质页岩与不含金碳质页岩在内的各种页岩的化学成分。指出,硫化物型金矿化选择性地赋存在SiO_2含量偏低(56.3—59.1%)、K_2O含量偏高(3.0—4.0%)并有同生硫化物(其中包括沉积-热液硫化物)的泥质页岩内。石英型金矿化在各种不同岩石中都有发育,但主要产于SiO_2含量(61.5—80.6%)和Na_2O含量(2.16—3.35%)都偏高的、硫化物原始含量较低的粉砂岩或砂岩中。还指出,容矿岩段产于深断裂交汇处的局部同沉积凹陷内。在成分有利于成矿的岩层或岩系内,矿化受绿片岩变质相岩石的控制,并富集在强片理化和强错动变质带内,这些带中在褶皱构造形成期间溶液与岩石物质发生过持续注入。在褶皱变形条件下,成矿作用是按如下方式进行的:顺层的同生的主要为含金较低的硫化物细脉、浸染体和结核→顺层和顺层交错的含金中等或较富的硫化物团块和石英硫化物团块→整合或交错含金石英脉和细脉。硫化物型金矿石中金的粒度与容矿岩层的区域变质和错动变质程度及所伴生的交代变质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万载县野猫冲铜矿床为中低温热液(成矿流体)沿构造破碎带蚀变-蚀变岩型铜矿床。在地表地质调查、钻孔岩芯考察及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野猫冲铜矿控矿构造进行详细研究,表明北东东向大型叠瓦状推(滑)覆构造控制矿区内各地质单元的延深与展布,北东向韧性剪切变形带控制矿区铜金矿体的展布,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韧性剪切断裂之间的次级层间破碎带和小断裂带内,带内发育较强的动热变质,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发育。矿石以黄铜矿为主,贫硫,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改造的特点。上栗-潭埠-宜丰断裂带自西至东已发现20余处铜多金属矿床(点),显示该带具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南岭东段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岭东段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找到了一批具有中大型远景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新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别是在复式岩体中的花岗岩型新类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简称"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我国华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新成果,通过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建立了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提出了南岭东段地区今后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应重点注意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有关的"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中、上泥盆统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