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2006,(10B):1-1
海洋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构成了地球水体的97%,占地球表面的70%以上。海洋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地球万物生存发展的家园。一旦没有了海洋,就没有了生命,地球就会像火星一样寒冷、贫瘠、荒凉。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命的诞生地,人类的摇篮。今年被命名为国际海洋年,“4·22”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确定为“海洋地质与人类”,“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又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联合国把目光聚焦于海洋,意在唤醒全人类的海洋意识。因为,没有健康的海洋,就没有健康的地球;没有健康的地球,就没有健康的人类!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海洋  相似文献   

3.
正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海洋为全球30多亿人提供食物,占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16%。海洋也是许多国家(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据估计,全球超过3亿人依靠渔业捕捞、水产养殖和海洋旅游业谋生,每年仅海洋渔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值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此外,海洋为地球输出50%的氧气,吸收大气中30%的二氧化碳,调节气候;珊瑚礁群和红树林等沿海栖息地环境,保护我们免受风暴和洪水的侵袭。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海洋学家Michael Behrenfeld就广角度海洋观察卫星(Sea WiFS) 3年测量所得结果说,地球的植物摄取碳比科学家预期的略多一些,而且其年际变化是“没有想到的”. Behrenfeld说,估计陆地和海洋靠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物质为每年的1111015~1171015.普林斯顿大学的大气和海洋科学教授Jorge Sarmiento说,观测期间碳固定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从厄尔尼诺现象过渡到拉尼娜现象,但是合作进行该项研究的小组仍然对海洋产碳率变化5%感到惊异.现测数据表明,全世界约有一半光合作用发生在海洋. 戈达德空间飞行…  相似文献   

5.
正地球的别名是"蓝色星球",因为地球表面的70%被海洋覆盖。海洋为我们提供食物和工作机会、调节气候、生产氧气。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估计是100万种海洋生物的家,虽然目前只有25万物种被发现。我们呼吸的氧气有一半以上是海洋的浮游生物生产的,它们每年吸收100亿吨的二氧化碳,对全球的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海洋对地球的气候进行调节,储存了大量的热量,缓解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有超过10亿人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大海,主要包括鱼类和藻类。海洋还为人类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有30亿人依靠海洋为生。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几乎覆盖了地球表面的3/4,孕育了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生命,为地球制造着60%的氧气,对于地球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以她博大的胸怀,为人类带来了宝藏和财富。海洋是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来源。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洋经济已是第七大经济体,到2030年前,这一规模将再增长3倍,为人类创造1310万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他这样描述所看到的地球:"它是个蓝色大水球!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地球表面积的71%被海洋占据,地球上近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是生  相似文献   

8.
高峰 《世界环境》2014,(5):72-73
<正>很多人喜欢把地球称为"水球",因为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千百年来,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矿物资源。可是,我们并没有充分地利用海洋。究竟海洋还能怎样造福人类呢?也许某一天,你将看到这样的图景:海洋中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城市,人像鱼一样在海洋里游来游去……不要大惊小怪,在未来的100年中,人类将会逐步实现这样的梦想。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奇妙无比的未来海洋生活吧!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几乎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孕育着世界上超过半数的生命。对于地球来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健康的海洋对我们的星球、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需要让我们重视的是,目前,全球40%的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半以上的海岸带栖息地正在退化,三分之一的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正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体,面积占到了地球表面积的71%,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反映着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尽管人类目前仅探索了5%的海底,但这片广袤的未知领域已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2015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每年全球因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环境损失已高达130亿美元。我国的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也是重要的海洋国家,加强我国海洋环境治理对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积的约71%;海洋中的水,占据着地球总水量的约97%。作为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017年11月4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再次修订,并重申了多项要点:一切用海和审批行为,必须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市、县)应当共同承担保护和科学合理地使用海域的责任;对具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的己遭到破坏的海洋生态,应当进行整治和恢  相似文献   

12.
地球表面的2/3为海洋所覆盖,我们生存所需的氧70%由海洋提供,面对气候变化及其他威胁,我们该如何去保护海洋呢?做下面的测试去找找答案吧。1、珊瑚白化是指:A.专业的潜水员为游客清洗和漂白珊瑚礁。B.珊瑚虫排出藻类致使珊瑚礁变白的过程。C.年深日久珊瑚会掉  相似文献   

13.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海洋为地球上生命的繁殖提供了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能源,为人类进行海上交通提供利便利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海洋,它所含的矿物、能源是无可估量的。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海洋受到的污染程度越发严重,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海洋受到的污染呈逐步上升趋势,只有保护海洋,减少其受污染的程度,地球万物的生存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占地球全部水资源的97%,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摇篮。曾经,大海除水天一色的辽阔和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更多的是人类难以探寻的深邃神秘。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古诗词无一不寄托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15.
<正>臭氧层一直以来保护着地球及地球上生物不受紫外线辐射的危害.根据国家海洋大气局的报告,氮氧化物是目前对地球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全球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是聚宝盆,海洋与人类的物质和文明建设息息相关.从全球的范围探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离开海洋环境科学的知识是很难得到科学答案的. 海洋环境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  相似文献   

17.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人体内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2 / 3,鱼体内含水达 70 -80 % ,某些蔬菜含水高达 90 %以上 ,统计数字表明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 14.41亿立方米 ,其中有 3.499%是陆地水 ,0 .0 0 1%是大气水 ,剩下的 96 .5 %集中在海洋里。在这 3.5 %的淡水中 ,有87%的水以冰帽和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地球两极。能够供人类使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水的 0 .3%。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 6 0 - 80 % ,工业生产中 ,水用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制造化肥、农药 ,炼钢炼铁。资料表明 :生产 1吨钢需水 10 0吨 ,浇灌一公顷水稻需水180 0吨。…  相似文献   

18.
显然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启迪,笔者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人类赖予生存、繁衍的这颗行星,为什么命名为地球?!明明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地,而偏偏不叫“水球”,硬把“水”这一个名字套在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份、正背两面冷热相差490℃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水星上!莫非外星人起的名字?大陆委实布满神奇古迹和不解之谜,遗憾的是,尚能驾驭空间的人类至今仍未发现宇宙间有智慧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可曾想象没有鸟儿的天空将会多么死寂空旷,没有鱼儿的海水又会何等孤独凄凉,没有绿树鲜花的地球那是怎样的灰暗苍苍,看不见人之外的任何生灵影踪,听不到乌兽虫鸣……其实无需想象物种全部消失的那一天,因为只要其中的一部分灭亡,就足以上我们人类够呛!拍摄《海洋》的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曾说过:"如果地球上只剩下人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因为,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受粉.如果蜜蜂少了,那人将告别多少粮棉、油料、瓜果?没想到一只小小的蜜蜂竟是生态系统多米诺骨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牌.比如在我国,如果没有蜜蜂,高寒山区植物的授粉就会受到影响,由植物种类众多的杂木林向植物单调的松杉林转化.而植物多样性的减少,也将直接导致以植物为生存条件的昆虫种类的减少,进而使鸟类减少……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占地球表面对%的海洋是未来的能源、资源宝库,重点讨论了通过海洋勘探来认识海洋,寻找海洋中的丰富资源和能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