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进行动态评估是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肇庆市为例,利用遥感技术计算生态保护红线2000—2020年生态系统质量指数,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质量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对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进行科学评估.结果表明:1)利用遥感技术可便捷地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科学、动态、定量的...  相似文献   

2.
3.
南昌市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空间的刚性约束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技术,以南昌市为例,选取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水质保护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4种重要性指标和土壤侵蚀、酸沉降、水污染3种敏感性指标,采用模型评估法和净初级生产力定量指标评估法,开展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红线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全新概念,也是环境保护转变思路和积极创新的重要成果,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一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是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致性和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为基准,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15类生态红线区域,分为两级管控。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数据提取了南京市建设用地分布信息,通过建立互斥分类矩阵,对南京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与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协调性评价,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与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总体协调.协调区域面积占比为77.64%,较协调区域面积占比为9.84%,较不协调区域面积占比为12.29%,不协调区域面积占比仅...  相似文献   

6.
7.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国家和地方之间、行业部门之间数据的共享交换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4种常见的交换共享方式及其特点,并结合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需求,初步构建了"互联网+政务专网"双网并行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互联互通模式,测试并分析了数据传输效率.结果表明:针对数据量大的卫星遥感影像产品以及现场移动核查信息等数据,可采用高...  相似文献   

8.
9.
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的分布状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了全面反映生态特征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差别化管理的思路,探讨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流域生态管理模式。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划分7个重点区域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模式,重点保护面积为171.59 km2,占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的77.3%。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红花岭海岸森林公园、大鹏半岛中部生态廊道、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国家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涌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林自然保护小区。该模式的实施既能较好地保护大鹏半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也能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分区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促进受损生态系统尽快得到恢复的主要途径.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生态保护恢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全球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分类型对生态系统恢复提出倡议和制订一些国际性公约.我国生态空间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变,从单一类型保护向整体性保护转变;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从生态问题修复治理到单一类型生...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保护红线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评估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水土保持区划有助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采用供受体理论对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基于水土保持重要性评价结果和指标进行水土保持分区,对每一个基本分区单元都进行功能定位识别和指标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供...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准线,是一项地位十分重要的国家生态保护战略。开展定期评估、建立考核机制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部分之一。目前,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已完成,如何精细化评估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成效和工作落实情况,服务于各区、县(市)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和绩效考核,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需求之一。该研究依据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充分考虑管理决策和地方适应性等因素,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地性质、生态功能、监管能力、地方化特征等角度,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核算、指标打分、综合指数等方法,构建了涵盖5大类、15小项的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论证。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案例应用显示,5年间,区域内生态保护成效处于轻度好转趋势,综合成效指数由100分增至105.2分;各大类指标指数除人类活动面积指标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不变或者趋于向好的状态,增长最为明显的为地方化特征指数,由10分增至14.5分。研究表明建立的生态保护红线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地方适应性,评估方法实现了结果的精细化、定量化,结果可为重庆市政府生态保护红线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科学支撑,为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奖惩任免、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黑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划及其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整体性、主导性、综合性原则,运用叠置法, 将黑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9个亚区,分析了各个功能区的生态特征及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并探讨了黑河流动生态保护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评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是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对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服务的空间转移特性,探索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的概念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等典型生态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在指标体系中,影响水源涵养服务的主要是土壤质地和降水量;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的主要是植被覆盖度和丰富度指数;影响防风固沙服务的主要是植被覆盖度和大风时速;影响生物多样性服务的主要是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影响洪水调蓄服务的主要是湿地容积和降水量。土壤、植被、地形和气候等生态因子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产生与发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