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今天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仍然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体育教学中"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实践价值和"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旨在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思而教是英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其实践基础是学思结合。学习本质、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决定了学英语必须学思维;外语价值、课程功能及教学实践表明,"学思"可以并行、并用、并重;英语学科的"思"是学习语言创新思维能力。为思而教策略是在文学阅读中探索课程化、教学化和活动化途径,即从宏观层面讨论组织规划课程、从中观层面提出文学阅读实施建议、从微观层面阐释为思而教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元智能理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为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选择。职业教育教师要树立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建设"智能的情境性",实现模拟情境化的教学观,学会以多元的观点看待学生,重构评价体系,充分发展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以书本知识为本体,重知识的灌输,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把知识硬塞进学生大脑,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过程,没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传统教学以教师为本位,教师控制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围绕"教"转,教代替了学,从而忽视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学。教师为主导、权威,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接受教师的指令,本末倒置,越俎代庖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的"教"与"学"永远是一个不停讨论的话题,但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来说,老师和学生也必须摆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教学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许多人为之忙碌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着眼于学法的传授,在熟悉的地方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在知识联系的地方诱导学生实现迁移,在知识难点处指导学生自主尝试,在学习困难处辅导学生掌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美术鉴赏课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被赋予了重要意义,但鉴赏课却面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不好教"的尴尬处境。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建立综合课程观,在文化情境中采用适合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将"以技入道"上升为"以文入道",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才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使学生美术造诣获得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案导学的理想追求是少教而会、精教而能;教学合一、教育同体;因材施教、共同发展。但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却意外地产生了困学难学、无学非学;弱教少教、散教懒教;强者更强、弱者越弱等问题。事实上,学案导学实践过程当中所折射出来的问题仍是学校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即由学校观决定的教学观、由教学观主导的师生观、由师生观规训的职业观及其教学行为问题。而其根本则在于辩明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学案导学基本教学原理,以材导学、以案促学的学案导学基本操作规则;力促师生两类教学主体个体自主性、尽责性的发挥与基于主体自觉性的教、学、材三边互动。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先学后教"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以所学定所教,真正做到了注重学生的学习进程状况。本文主要针对"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其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增长如同爆炸,知识物比过程缩短,知识废旧速度加快,人们已不再可能在学校一劳永逸地掌握知识,受用终生。因此,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其教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不是拿所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赞可夫语),教学生学会学习,不光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依据课程与项目的关联程度设计三类课程,分别是项目工具课程或讲座、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则由教学任务的完成者变成职业能力培养的引导者,由课堂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13.
朱熹的理气说是其祭祀观和鬼神观的理论基础。在理气关系中,朱熹持理能生气、物死气灭(理生气灭)的观点。这种理气观使朱熹认为人死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存作为鬼神或灵魂的材质,也就彻底否定了儒家人死为鬼的传统观念。儒家的祭祀以有鬼神的歆享和感格为基础,朱熹的鬼神观与儒家的正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撞。对此朱熹用理生气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即合理的祭祀会由理生气来歆享和感格,不合理的祭祀则不会有气产生,故淫祀无福。如此,"理生气灭"说逻辑地统摄了理气观、鬼神观和祭祀观,但留下太多的含混和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社会理论实践类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改传统"重说教、轻实践"的教学弊端,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过种种的尝试,总结成败经验,认为在教学中实行"开放式"的思想品德教学,开放导入、开放教学、开放评价,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注重知识体系的教学,还应该结合当地的一些资源特点进行"因地制宜"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学得知识,提高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或学生自己创造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阅读教学中使用"少教多学"的方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也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机械地教学生认识生词、分析段意,并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职中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不均衡,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个性情况差异性较大。尤其是计算机教学中,这种不均衡的表现更加明显。如果教师不重视这些情况,仍然是"一刀切"地进行教学,那么,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职中计算机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实施"分层激励与异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大多数技工学校的学生是成绩差,而没有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英语这一学科。上了技校,学生和家长的看法就是赶紧学好技术,早点毕业当工人,英语学得好不好无所谓。英语课上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课堂上的气氛死气沉沉,让技校的教师很尴尬。这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根本无法达到现代科技社会提倡的"要培养双高,知识多元化的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中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不言而喻,而"老师教得苦,学生写得苦"的作文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根据学情,制定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之路才是有效的,笔者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理念和实际操作两方面提出作文教学也可"无心插柳",只有这样,才会有"柳成荫"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