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建设全球气候变化观测与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指出:建设全球气候变化观测与信息系统是获取基础信息和对信息加工的根本途径,并在剖析中国在有关气候变化观测与信息系统建设与国外存在着差距的同时,着重论述了建立中国全球气候变化观测与信息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全球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开始寻求可能的应对措施。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干扰的水平上”。要达到这个目标有许多实质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这个目标浓度定为多少合适,不同浓度下的排放路径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代价有多大,如何分配排放权才能体现”共同但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暴力,从政治意义上来讲,往往是弱势群体久经压抑之后自卫的武器。 最为风尚的环境保护者们,其实同他们所呵护的束手待毙的动物和衰颓不堪的地球一样游走在这个社会的边缘。从边缘向主流的挺进,大概同历史上的诸多“革命”相同,有各种可以选择的道路,也容易出现各种表象。 于是环保主义的左派,便粉墨登场了。绿色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就象中国川剧里的变脸一样,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你要建,我就烧” 2000年年底,美国长岛上的9栋豪华别墅,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因为它们是建在一片天然的桃园之上。ELF(地球解放阵线),这个最… 相似文献
4.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对策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倪健本刊记者王明远温室效应所致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乃至下一个世纪最热门的国际性话题,它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及各种经济活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后果。采取什么样的国际政策和对策,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土壤、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土壤圈、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对引起CO2浓度上升、气温增高和水文条件改变等对世界农业和中国农业的正、负面效应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需要单个国家和地区采取行动,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现状如何,中国又将做出何种外交应对,成为世人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现状,总结了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及措施,最后分析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遇到的挑战以及给出了将来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PewCenter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皮尤中心)成立于1998年5月,由前美国国家海洋及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局长建立,是一家非营利性、无党派的独立组织,其总部设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可靠的、直接的和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皮尤中心的成立为务实的发展政策及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共同探讨平台,解决了不同领域人员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因政治和科学研究的不同目的而产生的两极分化矛盾。经过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一场以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三大环境问题为中心议题的新环境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其中,尤以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世界上众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科学界、政治界、企业界、商业界、金融界,工人、农民、职员,老人、妇女、儿童,乃至全球的公民,都在密切地注示着事态的发展。并为阻止这种趋势的恶化而联合起来。人类在探索、在研究、在思考。一、全球气候愈来愈变得反复无常气候,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发展低碳产业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法规政策体系、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全球重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人类对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问题的科学认识,分析了海平面上升对沿海须弱地区可能造成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提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以来全球正在经历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全球温室气体规制形成及其后续谈判的过程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逐步趋严。随着温室气体国际规制的趋严,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不再是一项免费的公共资源。这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大趋势,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新变量,将对全球各国自身的温室气体规制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15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一年,各方为取得谈判成功正在加大协调和准备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到2030年,世界电力需求将比2000年增加70%。届时,尽管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电力将占总需求的25%,但75%的电力仍将来自于化石燃料,其中煤电更是要占到总量的40%。那么,该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能源以及气候变化危机呢?我们所采取的举措将不单单决定着文明的前途,更决定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公众气候变化认知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担忧程度、以及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意愿。结果表明:我国公众自我报告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较高,约70%都声称不同程度地了解气候变化,但对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认知不一致;对气候变化的担忧程度较高,将气候变化看作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或"非常担心"的占比近40%;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还需提高,但80%左右都声称愿意为气候变化支付更高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候状况及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和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已升高了0.68℃,其中黄河以北地区平均升高了0.8℃~1.2℃,黄河以南地区平均下降了0.2℃~0.8℃;而北方年降水量减少,南方却增加,南涝北旱加剧。经模拟预测后认为,中国从1987年开始的气候变暖将持续到2015年,将于2016年转入低温期,2039年又将转入高温期。到2020年全国年平均气温将比20世纪50年代升高1.68℃,西北地区平均升高2.22℃;南方年平均降水量增加28 mm,北方变化不大;2030年海平面将升高5.3 cm~14.2 cm,气候将向暖、干的趋势发展。因此中国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及对此采取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7.
Comparing Forecasts of the Glob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ndelsohn Robert Williams Larry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2004,9(4):315-333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predictions ofseveral Atmosphere-Ocean GeneralCirculation Models and the Global ImpactModel to create forecasts of the globalmarket impacts from climate change. Theforecasts of market impacts in 2100 varyconsiderably depending on climate scenariosand climate impact sensitivity. The modelsdo concur that tropical nations will behurt, temperate nations will be barelyaffected, and high latitude nations willbenefit. Although the size of theseeffects varies a great deal across models,the beneficial and harmful effects areoffsetting, so that the net impact on theglobe is relatively small in almost alloutcomes. Looking only at market impacts,the forecasts suggest that while the globalnet benefits of abatement are small, thedistribution of damages suggests a largeequity problem that could be addressedthrough a compensation program. The large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se forecastsfurther suggests that continued monitoringof both the climate and impacts isworthwhile.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来自中国、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代表将在丹麦哥本哈根聚首,争取达成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今年虽然是全球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巨大进展的一年,但仍有许多观察人士开始担心各国将无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充分弥合分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