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二维爆炸波的运动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考虑模拟爆炸波从不同方向与燃烧场的作用情况,通过对流场中压力、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分析来探讨激波灭火的机理,为实验实验模拟提供了先导。同时还对爆炸波与树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今后对森林的整体建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技术理论与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实现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是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基于可物管理的防火林带和计划火烧的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础研究与林火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介绍森林火灾的双重性分析森林火灾的几个典型现象,探讨了如何对森林火灾进行基础研究和模拟实验。并从着火过程,林火行为,阻炎林带的阻火机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基础与林火初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消防研究与管理方法对森林防火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中国森林防火研究与管理现状,分析了森林防火与城市消防在研究与管理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城市消防研究与管理方法对森林防火6个方面的借鉴作用:(1)建筑防火分区方法和技术对森林防火分区及隔离带建设技术的借鉴作用;(2)耐火等级思想对降低森林燃烧性的借鉴作用;(3)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森林防火设计的借鉴作用;(4)标准体系建设的借鉴作用;(5)建筑避难层(间)对林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的借鉴作用;(6)城市火灾危险源辨识方法对森林火灾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阻隔林火蔓延、实现"绿色防火"的主要措施,对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减少森林灾害的损失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每年世界上都会发生大量森林火灾.虽然森林火灾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但现有的火灾防治措施仍不足以防止火灾发生.山区大的绿化区常常在强干燥空气条件下由于火蔓延的作用而被毁灭.很多案例中,尽管消防部门直升飞机和一般飞机被投入使用,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抑制大规模森林火灾.燃烧的木块可以很容易从下风方向的山脊越过山谷,并在强风作用下广为散播.因此,如何阻止由于燃烧木块而引发的快速火蔓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通常,当燃烧木块在新的地点点燃当地可燃物的初期,火势还是相对微弱的,尺寸也很小,因此,有可能可以在火灾早期借助直升飞机或一般飞机来以水攻火.本文的目标,就是研究在燃烧木块到达的下风区利用直升飞机和一般飞机中的水的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阻止火从一个山脊蔓延到另一个下风方向的山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防火、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效益,分析了在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营造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Java3D的三维网络特性,通过Java3D强大的网络功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结合,使三维现场信息在Web上实现更加可行、逼真.探讨了Java3D在基于Web技术下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森林火灾虚拟场景的建模仿真、数据库的建立、林火蔓延动态仿真模拟等技术,为森林防火系统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脊防火林带有效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火林带的防火性能与阻风性能密切相关。本实验采用风洞模拟方法,对通风结构、疏透结构和紧密结构3种防火林带附近的风速进行测定,绘制了3种结构防火林带迎风面的风廊线。结果表明:紧密结构与疏透结构防火林带附近的阻风性能比较好,而通风结构阻风性能最差;但紧密结构防火林带上方的相对风速高达130%,为飞火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疏透结构林带上方的最大相对风速只有110%,不具备飞火产生的条件。所以,山脊防火林带的有效结构为疏透结构。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形势下森林消防专业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森林消防专业队在扑救森林火灾中的作用,研究和探讨了森林消防专业队的建设以及森林消防专业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e occurrence of leakage in large tank farms or oil deposits can lead to fire or explosion accidents. Coupling effects of fire and explosion loadings can cause considerably more damage to adjacent tanks or buildings than either loading individually does. In this study, the combined loadings of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 and heat radiation from a pool fire on a neighboring empty fixed-roof tank we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 intensity and relative height of the explosion center [the ratio of the height of the explosion center to the height of the tank (hr)]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nks damaged by explosion shock waves have decreased fire resistance and critical buckling temperature. Moreover, the thermal buckling deformation of the predamaged tank largely depends on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 intensity or a decrease in hr,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fire resistance of the tank, and the critical buckling temperature decreases.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a tank under explosion shock wave loading, and of the critical failure criterion and failure modes of a target tank under the coupled loading of the explosion shock wave and an adjacent pool fire.  相似文献   

12.
马大和 《林业劳动安全》2007,20(2):38-39,21
火烧防火线在东北林区应用广泛,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这项工作由于受天气、可燃物、点火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较大,应用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本文针对火烧防火线过程中,用火条件的选择、点火技术的运用以及用火安全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昆明“3·29”森林火灾对防控林区火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昆明的“3·29”森林火灾基本情况。在对该火烧迹地进行3年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火灾对防控西南林区森林火灾的6点启示:(1)紫茎泽兰入侵区应慎修生土隔火带;(2)通过发挥山沟的阻火作用、营林防火、森林可燃物制炭等技术措施构建阻火林分;(3)重视森林火灾次生灾害;(4)开发新型森林灭火剂及施用技术;(5)适时运用以火灭火战术;(6)探索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森林消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消防人员的安全,突破现有消防条件的限制,实施远程控火、灭火,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灭火装置:冷激波灭火弹--爆炸冲击波与灭火介质相互作用破坏火场稳定燃烧条件,从而实现控火、灭火的目的.本文从理论方面介绍了冷激波灭火弹的灭火机理,并辅以相应的实验验证了冷激波灭火弹灭火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火险区划 —以徂徕山林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险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森林火险的静态因子评判指标分成三个层次,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各因子权重,充分利用现有的可燃物和地形数据信息,以徂徕山林场为例进行了森林火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徂徕山林场大部分地区的火险为中低火险,高和极高火险区域面积分别占林场总面积的11.6%和3.1%。本研究为林场尺度上开展科学的火险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煤矿主要采用隔爆水棚或岩粉棚来抑制瓦斯爆炸火焰传播,但此类技术仅针对一次性瓦斯爆炸,而缺乏对多次及连续瓦斯爆炸的有效阻隔爆手段。仅注重对燃烧波的淬熄作用,对造成很大破坏的冲击波的衰减效果不足。多孔介质的淬熄火焰和衰减冲击波的效能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实验研究了多层丝网和多孔材料如泡沫铝和泡沫陶瓷的阻隔爆效果。泡沫陶瓷作为一种多孔介质,具有开孔率大、耐高温、抗冲击力强的优点。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壁面的多次撞击效应,多孔介质可以有效地销毁瓦斯燃烧化学反应产生的自由基数量,抑制化学反应的放热,使化学反应不能自持进行,进而淬熄燃烧火焰传播;可以大幅衰减瓦斯爆炸的冲击波强度,起到同时淬熄燃烧火焰和衰减冲击波的作用。多孔介质有望成为煤矿井下一种新型的瓦斯爆炸阻隔爆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problems of lifting and dispersing of a dust layer behind the propagating shock wave as well as ignition, combustion of coal particles and dust-layered detonation formation in a tube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e layered detonation is formed at large distance from the place of the primary shock wave initiation (~100 diameters of the tube). The strong oblique transverse shocks caused by combustion zone were discovered. The acceleration of leading shock wave and dust-layered detonation formation are connected with increasing and intensification of combustion zone which strongly depends on arising system of the oblique wave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ust layer instabilities and vice versa. In the applied model, the moving medium is treated as a two-phase, two-velocity and two-temperature continuum with mechanical and thermal interphase interaction. The numerical procedure is based on the finite-volume approach and is implemented for parallel comput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of interest for applications in predictive modelling of accidents in industrial systems with reactive dust.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超压与热耦合效应对化工企业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选址的影响,采用TNO多能法数学模型计算冲击波超压,采用多源数学模型计算火球热辐射。编写MATLAB计算程序,并应用ANSYS模拟二者破坏效应的耦合作用。LPG球罐发生BLEVE过程中,爆炸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和火球的传播速度、持续时间不同,爆炸冲击波主要在燃料高速抛散的初期形成,之后基本与火球脱离。分别模拟计算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对抗爆控制室和避难所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爆控制室选址只需考虑爆炸冲击波的影响;避难所选址需要考虑冲击波超压和火球热辐射作用双重影响。在研究基础上提出,LPG球罐附近人员逃生的避难所应设置在球罐防火堤外紧邻防火堤处的地下,应具有抗震、防渗、防火、防中毒窒息等功能。人员应在BLEVE发生前进入避难所才能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